孫健 張鳴
摘 要:本文從科普場所建設的角度出發,以職業院校為研究對象,分析職業院校建設科普場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江海學院現代制造技術實訓基地為例,提出了職業院校建設科普場所的可操作性建議。
關鍵詞:政府? ? 職業院校? ? 科普場所
課? ?題:本文系2021年揚州市軟科學研究立項課題(課題編號:202127)研究成果、2020年度江蘇省高職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題項目(課題編號:2020SJA2015)研究成果。
揚州市科普場所分布于專業科技館、公共場所、教育科研場所和高科技企業。雖然職業院校已被列為科普場所,但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仍主要在科技館和公共場所(如揚州航空館)開展。目前,揚州地區僅有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2020年已被列為市級科普場所,科普場所調配職教資源開展公益活動潛力巨大。為充分發揮職業院校的職能,發揮職業院校專業建設和實訓場所豐富的優勢,下一階段應加大職業院校參與科普教育的力度。職業院校應努力做到“一校一品”,發揚各自學校的特色,開發學校實訓場所,提升科普教育的參與率,擴大科普教育的知識面。
一、職業院校參與科普場所建設的必要性
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應當注重普職銜接與融通,利用職教資源在青少年群體中樹立技能強國的理想信念。目前,揚州市正大力打造“323+1”產業集群。產業的發展需要大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政府在全力推進產業升級的同時也要重視整合轉變職業院校職業教育資源為具備公益性的科普基地,有序開展科普活動,讓更多的青少年盡早接觸職業技術知識,播下未來“大國工匠”技能報國的星星之火。
從國家政策層面看,職業教育對地方經濟發展起著人才供給側保障作用。自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來,職業教育前景更加廣闊。長期以來,民眾對職業教育缺乏正確的認知。為此,在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同時,應當注重職業教育生態完善,地方政府應貼近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打造以職業啟蒙、技能提升、技術服務為閉環的全局性職業教育公共服務體系,轉變民眾對職業教育的錯誤觀念,樹立正確的職業教育觀,既有利于職業教育的發展,也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職業技能再教育需求。通過科普場所公益性服務,提高群眾對職業教育公益服務滿意度,并使其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二、現代制造技術實訓基地建設成市級科普場所的可行性
(一)硬件保障
江海職業技術學院現代制造技術實訓基地于2015年被評為江蘇省省級實訓基地,具有“人才培養、技能培訓、生產服務和科學研究”四位一體的功能,適應當前實訓教學綜合性、現場性、開放性和雙主體性四個主要特征,形成“教室、實習實訓室、生產現場”三合一的實訓場所。近年來,通過為企業培訓員工和為企業技術服務等形式,已開展校企合作并形成了穩定的校企機制。新建成工業機器人、3D打印、無人機、新能源汽車和工業控制實驗實訓室,基地設施對接先進制造產業需求。
(二)師資保障
學院相關專業有專職的實驗實訓指導教師和雙師型教師。教師教學經驗豐富,技術嫻熟。專業教師團隊在完成日常教育教學任務的同時,也參與了揚州市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工作,具備社會服務的經歷和經驗,完全勝任科普講師角色,為現代制造技術科普場所的科普教育活動提供了師資保障。
(三)政策保障
地方性政策法規是保障科普基地建設的法律依據和指導性文件。我國政策制定的出發點是“以人民為中心”。在制定政策性文件時,應當考慮到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和此項服務的公益性特點,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制定最低保障條件,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職業教育需求。
為了保障科普基地的可持續性發展,應當制定嚴格的服務標準,對于提供服務的職業學校一視同仁,用相同的要求來核定是否具備服務資質。對于接受科普服務的人員也要制定嚴格的結業標準,來提升教學質量,不讓公益性的服務流于形式。不斷探索市級科普基地評價指標和監督機制,科學評判其服務水平,制定退出機制,保障科普服務的質量。
(四)經費保障
根據《關于揚州市2020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1年預算草案的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預算中教育支出17.89億元,比2020年支出增長1.2%。主要用于支持提升學校辦學條件、完善學校教學設施,支持學前教育發展,支持優秀教師引進和培養、教學科研等內涵建設,支持實施青少年茁壯成長工程等。通過數據可以看出,缺乏職業教育公共服務經費的專項投入。因此,政府應當在保障各類教育投入的基礎上,給予職業院校(含民辦高職)經費支持,設立專項經費用于職業院校實習基地改造成科普場所或基地。設立職業教育科普服務經費,按科普服務的人次給予相應的科普服務補貼。為積極參與科普場所建設和職業院校運營提供支持,江海職業技術學院可作為試點單位。
三、現代制造技術實訓基地科普場所建設和運營探索
(一)加強科普工作人員團隊建設
師資力量和科研人才對職業院校來說很重要。一線教師有著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和科學素養,是職業院??破栈氐膬淙瞬?。但是,教師專業教學任務較重,因此需要加強科普工作人員的團隊建設,最大化鼓勵各方人才參與科普工作。
科普教育團隊應不僅僅局限于校內教師和學生,可以發展校外專家和社會人才。為了提高科普基地工作人員專業素養,所有科普工作人員均需參加科普專業培訓。校內應經常開展各項科普工作人員大比武,提高工作人員專業素質,搭建科普教育交流平臺,與其他兄弟學校常進行科普交流切磋,提升科普教育的質量,最終打造出一支專業強、素質高、有擔當的科普工作者團隊。
(二)完善科普相關課程
職業院校根據自身的專業特色和實訓基地條件,建設一校一品的科普場所。筆者所在學院在借鑒學習國內外科普課程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色,建設制造技術為主的科普場所,開發出以下科普教育項目:車、鉗、刨、銑、數控機床、3D打印和工業機器人技術等,為青少年打造深度科普場館。開發汽車體驗科普,提高青少年對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從小激發青少年學生對汽車制造技術和工作原理的興趣和探究,建成一門完整的汽車科普類課程,并加入大量的生動幽默的微視頻和體驗活動來增強受眾的體驗感。為提高青少年對3D打印技術的深度探索,應編寫簡單易學的學習手冊,豐富課程資源,便于青少年在講解員的指導下現場打印一個作品,以增強學習者的成就感,提高學習興趣。
(三)開展科普實踐研學游
一些科普場所建設完成后,前期由于社會關注度很紅火,一段時間后,熱度下降,門可羅雀,運行狀態堪憂。為避免以上問題的發生,科普教育基地建成后,應堅持在政府監管下通過市場來運營。近幾年,青少年研學游熱度越來越高,揚州作為旅游名城,具有先天優勢。科普教育基地應與旅行社共同探討,開拓“旅游景點+科普教育”相結合的研學項目,為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科普教育服務,同時也保證了科普場所的良性運營。初步設計出下面兩個方案,方案一:利用周末時間開展揚州地區青少年科普游活動,每次科普活動時間為1天??破枕椖恐饕獮椋荷衔鐓⒂^,下午進行簡單的操作。1天的時間,讓青少年接觸制造業相關技術,腦海里有個初步認識,為自己以后從事相關工作培養興趣。方案二:寒暑假與青少年研學游相結合,拓寬研學的寬度,每次研學游活動為4天,2天參觀揚州市相關的旅游景點,體驗揚州文化,2天進入科普基地開展走入制造業科普活動。費用由旅行社承擔,項目實施由職業院校和旅行社共同來完成,主要通過市場化來運作。
(四)加強考核,優勝劣汰
完善考核機制。職業院校在申報成為科普基地時,應制定相關的考核機制,特別是量化指標的考核。例如,各科普場所每年為揚州地區提供多少期、每期多少人、多長時間的科普教育服務,每年與旅行社開展的研學游服務多少外來青少年學生等都必須落到實處。學校收集評價,研討分析并上報政府后,對參與人多的、滿意度高的科普場所加大投入、加快建設,而參與人少、不滿意的場所及時淘汰掉,確??破請鏊l揮其應有的作用。
四、小結
職業院校參與市級科普基地建設,首先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術,其次充分發揮了教師、學生及熱心科普的廣大社會人才服務于科普教育的積極性,其次提高了職業院校設備的利用率,最后避免了政府重復投資、重復建設。最終使政府、學校和科普的對象,都成為科普教育工作的受益者。職業院校建設成科普基地,不僅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科普選擇,使其接觸到更多感興趣的技術,提升其動手能力,而且能幫助青少年盡早做好人生的規劃,加快各類科學技術知識的傳播,推動社會形成崇尚科學技術的良好氛圍,為中國從制造業大國邁向制造業強國貢獻職教人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黃鶴燕,鄭奎. 探索大型儀器開放共享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J].高教學刊,2020(7).
[2]譚雪婷,王蓉霞. 論高職院校科普基地建設:以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車體驗科普基地為例[J].新西部,2019(1).
(作者單位:孫健,江海職業技術學院;
張鳴,儀征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