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象征藝術作為影視作品創作的重要手法,一直受到影視作品創作者的追捧。其自誕生之初,就基于對人性的思考展開研究,在如今已經有了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由李安導演創作的奇幻劇情片,吸引了大批觀眾,影片中廣泛運用的象征藝術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話題。由此可見,充分思考社會現象、創作方法以及人性,是創作出符合大眾審美的作品的關鍵。文章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為例,對象征藝術進行深入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象征藝術;影視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7-00-03
1 象征藝術的產生與影響
伴隨著影視制作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影視內容內涵的探究逐漸成為制作優秀影視作品的關鍵,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電影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如今已經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鏈,在探討相關領域的過程中,不能忽略電影中運用的表達手法。
人類認識自身所處世界的獨特思考模式,便是象征手法,這一手法在人類社會存在了很長時間,特點在于采用的方式極為含蓄內斂。
象征手法貫穿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類自誕生之初,對感情的表達就存在極大的個體差異,對有些個體來說,直抒胸臆更符合其個性,但直抒胸臆這種表達方式并不適用于所有人的思維模式,在這種背景下,人們開始使用象征這一方式來表達心中存在的一些不便于表達出來或不能表達出來的想法。象征這種方式能更好地契合這一類人的思維模式。
在宗教領域,某些意象所帶有的象征之意代表了精神信仰;在文學藝術中,象征是一種具有極高藝術價值的文化符號,常見的意象所具有的象征內涵是整個國家、民族背后的精神表現,如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梅花、菊花、香草等意象并非自然之物,而是一種附帶著文學色彩的精神象征之物[1]。不管是在宗教領域還是在文學領域,象征藝術都發揮了非常有效的提升藝術創作質量的作用,因而備受創作者青睞。
例如,在宗教象征藝術中,借助原始巫術“互滲”和“靈交”的思維方式,將意義引申到事物內在屬性和深層內涵的比附,使藝術的象征比喻擺脫低層次的形態及類似的局限[2]。而文學中的象征藝術,如《殺死一只知更鳥》以美國經濟大蕭條作為時代背景,以斯科特的精神面貌作為突破口,借助多種文學形象的象征含義,揭示這個美國南方小鎮上紛繁復雜的人性與社會的腐朽,同時反映了作者倡導用公平的準則與懲惡揚善的道德觀來重塑社會道德壁壘[3]。
象征藝術的不同特性使其在不同范式里有不同的功能,因而也會對人的行為選擇產生不同的影響。影視作品中的象征藝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未被人們廣泛討論,即使是在影視作品迅速發展的今天,觀眾也很難注意到某一個優秀的影視作品所運用的表現手法,這也就導致其很難融入藝術創作過程中,從更深的層次了解藝術,進而也就很難促進藝術進一步發展。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據揚·馬特爾于2001年發表的同名小說而改編的一部3D電影,由華人導演李安執導。近些年來,李安導演佳作頻出,為觀眾帶來了許多視覺盛宴,無論是早期的《理智與情感》《臥虎藏龍》《色·戒》,還是近些年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雙子殺手》等作品,都充分展現了李安出眾的導演功底,這些作品中都蘊含著相當多探討人性的相關內容,這是李安的導演風格,也是其受到爭議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見,在電影行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影視內容本身藝術成分的創新逐漸成為電影受到追捧或擁有較高話題度的關鍵。
2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畫風唯美的文藝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故事情節的推進采用影片中角色口述的方式。一名在尋找靈感的作家,無意間得知了皮辛墨利多·帕帖爾遭遇的不可思議的故事。這里的皮辛墨利多·帕帖爾是本片的主角,出生于印度的一戶中產家庭,父親開著一家動物園,其在動物園和各種各樣的動物玩耍,度過了一段非常輕松愉悅的童年生活,但是主角在上小學之后面臨一個難題,即自己的名字——皮辛墨利多·帕帖爾的英文讀法Piscine與英文Peeing(小便)較為相似,因此他在學校經常被同學們嘲笑,在忍受了幾個學期之后,主角決定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派,希望大家都管自己叫這個圓周率的縮寫字母。與此同時,為了讓同學們注意到自己的名字,派展現了極強的記憶力,默寫了圓周率小數點之后數千位,這一劇情不僅解釋了派這一名字的由來,也是為了暗示主角的記憶力很強,根本不可能出現記憶錯亂的情況,這也就與影片最后的情況相悖,成為電影中埋藏較深的一個情節,被人們忽略。
在派17歲那一年,他的父母決定舉家移民國外以追求更好的生活,為了獲得最大利益,他們必須和動物園的動物一起乘坐輪船前往國外。在航行過程中,他們遭遇了暴風雨,派在這一次事故中失去了父母,不得不和一只老虎、一只猩猩、一只鬣狗以及一匹斑馬在一條救生船上求生。在這一過程中,鬣狗殺害了斑馬,又在和猩猩的搏斗之中殺害了猩猩,而老虎則殺掉了鬣狗,最終,整條救生船上只剩下老虎和主角派,由此,主角和這只老虎開始度過漫長的求生歷程。最初,主角還希望能夠馴服這只老虎,但后來不得不面對現實,在和老虎的斗智斗勇中來到了一個景色非常美麗的小島,而這個島竟然是一個食人島,只在夜晚暴露食人的本質,最終派決定離開這個島,并在不久后漂流到墨西哥獲得了新生。
影片的主要內容到這里就結束了,但如果僅僅是一個唯美的海上求生故事,還不足以有如此高的評價。自始至終,影片的最大矛盾點就在于劇情的合理性,在一片一望無際的海上,主角和一只老虎度過了漫長的時間,這本身就不合常理,同時,那個景色唯美的小島簡直就是世外桃源,但在夜晚會變成食人島,非常離奇且不可思議,主角在最后成功得救,也有一定的怪異之處。總之,影片的矛盾點眾多,主要是為了讓人們產生懷疑。事實上,根本沒有動物上救生船,救生船上的動物是主角派虛構出來的,為的是躲避追責。船上的動物都指代特定的人,鬣狗是船上的廚子,斑馬是水手,猩猩是主角的媽媽,而老虎就是派自己。這樣一來,一切都能說通,派并不是在和一群動物斗智斗勇,而是在和一幫船員斗智斗勇中勝利并成功獲救。
3 食人島的象征藝術
毋庸置疑,影片中派口述的遍地都是狐蠓的食人島是不存在的,在大海中是不可能存在這樣一個擁有大量淡水和豐富資源的小島的。如果這是真實情況,那么主角派完全可以在島上進行一段魯濱遜似的求生之旅,在熟悉了小島之后,在小島上生存下來,完全沒有必要離開這樣一座小島而駛向不確定的目的地。
這便是食人島的象征性表現,其代表人們當前身處的環境,而駛出無人島則代表逃離當前所處的舒適圈。雖然食人島不太有資格稱為一個舒適圈,但如果仔細思考,當前的社會環境其實也并不是一個舒適圈。顯而易見,如今的社會環境與食人島有共同之處,舒適圈的內在含義并不是指一個讓人們舒舒服服享受生活的環境,而是一個能夠讓人掌握內在規律并在其中生存下去的環境,這樣一種環境并不都是舒適的,很多時候甚至還會讓人感到不適,但由于大多數人沒有勇氣去探尋一種新的生活,也就不得不在這樣一種環境中不斷耗費自己有限的生命。
影片對舒適圈的象征討論就是當代青年群體面臨的困境之一。現在的許多年輕人想要在自己的領域取得一定的成果,卻又不想付出太多的努力,想要不斷進步,卻從未邁開自己的雙腿,導致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處于碌碌無為的狀態。這些人被舒適圈限制了自己的行為,因此跳出舒適圈顯得尤為重要。由此可見,想要獲得成功,不斷努力是必須具備的基本前提。互聯網時代,各種熱詞逐漸占據人們的視野,跳出舒適圈也不例外。不知從何時開始,舒適圈這個詞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之所以要跳出舒適圈,是因為舒適圈根本不可能完全舒適,其高深之處就在于,舒適只是暫時的,在未來的某一天,就要為過去的舒適生活付出一定的代價。因此,在這一天到來之前,人們必須認識到,要及時改變這一現狀,從容地接受這一現實,不能停止努力的步伐,最終才能取得成功。
4 象征藝術的接續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需要符合大眾審美的藝術作品,而作為藝術作品中極為關鍵的一個要素,象征藝術的接續發展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象征是藝術更高等級的表現形式,它意味著從感性出發,觸摸更偉大的精神事物是可能的。
與希臘羅馬時代和文藝復興之后支配著藝術的自然主義和人本主義原則不同,中世紀是被精神原則和超驗主義主導的時代,中世紀的藝術乃至生活本身都頗具象征性,因此對理解藝術的象征本質來說,中世紀是唯一也是最好的一個范本,產生了令人驚嘆的作品[4]。
例如,《肖申克的救贖》全篇運用象征主義手法,圍繞愛、自由、救贖這幾個中心主題展開,深刻探討了人生的選擇、人性的光輝以及社會體制問題,它也由此被譽為揭開美國司法體制黑暗面的偉大作品[5]。
基于此,象征藝術要想獲得接續發展,首先必須了解社會發展現狀,這是由象征藝術的屬性決定的。
所謂的象征藝術,就是運用文學手法或者獨特的拍攝手法,反映現實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給人們處理問題帶來一些啟示。因此,在處理當前象征藝術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時,應當從社會中尋找解決的辦法。而找到處理問題的方法,是當前推動象征藝術發展必不可少的一步。《孟子集注》中也提到,“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師舍是則無以教,弟子舍是則無以學”,強調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方法的必要性。
在新環境中促進象征藝術持續發展的方法,不僅僅是對傳統方法的照搬,而是要在其基礎上作出一定的改變,但長期以來的發展過程中,人們都沒有形成這樣一種意識。同時,由于環境的特殊性,學界在相關方法的培育方面一直以來都沒有達成共識。但可以肯定的是,距離象征藝術得到新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各行各業不斷努力。
其次,需要相關創作者在對人性的理解上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藝術創作是一個挖掘人性的過程,如果不能對人性有很好的理解,那么所創作的影視作品將很難深入人心。這種能力的重要性甚至不亞于導演的攝影技術。例如,李安的作品無一不蘊含著深入的人性思考。只有進行深入的人性思考,才能更好地把控攝影的重點,做到最好的片場調度。在《臥虎藏龍》《色·戒》中,主角都為情所困,并因此墜入萬丈深淵,對人性的刻畫已經成為李安作品中極為出眾的一個創作點。目前,在許多新作品中,也越來越多地出現了對人性的思考。例如,我國導演文牧野執導的劇情片《我不是藥神》,通過刻畫站在不同立場的人物的心理,創作出了這部打動人心的佳作。這部影片真正做到了沒有反派,但讓觀眾深受感動,進而引發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5 結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電影等文化內容逐漸占據人們日常消費的主流,但人們常常會發現,當下的影視作品缺乏一定的共鳴,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影視作品創作過程中對社會現象、創作方法以及人性的思考不足。因此,影視作品創作者需要在創作過程中傾注自己全部的精力,努力創作出符合大眾審美、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這需要影視作品創作者運用好象征藝術,把象征藝術融入影視作品的創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象征藝術還遠遠沒有達到創作的終點,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 黃珺怡.布爾加科夫象征藝術的獨特性分析:評《大師和瑪格麗特》[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6):253-254.
[2] 王同旭.蒙古族民間藝術象征思維尋緣[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8(4):152-157.
[3] 張學敏.《殺死一只知更鳥》中象征藝術手法運用[J].語文建設,2016(35):67-68.
[4] 張盾.論藝術的象征本質:兼論中世紀的藝術和美學[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7,70(5):24-32.
[5] 張紅敏.《肖申克的救贖》的象征藝術新探[J].電影文學,2016(4):139-141.
作者簡介:袁晗(1997—),男,江蘇南京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