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天元 王江東


摘要:敦煌莫高窟壁畫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鹿王本生圖》是其主要代表之一。《鹿王本生圖》的裝飾元素代表了我國傳統服飾的藝術特征及裝飾美。文章將《鹿王本生圖》的裝飾元素與禮服設計相結合,運用文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分析《鹿王本生圖》及北魏造型藝術特點,并尋找經典的設計案例進行深入探究,總結出《鹿王本生圖》裝飾元素在禮服設計中的創新應用,旨在為未來將中華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服裝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鹿王本生圖》;裝飾元素;禮服
中圖分類號:TS9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7-0-04
1 選題背景
敦煌莫高窟壁畫作為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藝術價值不可估量。其中,第257窟的《鹿王本生圖》是其主要代表之一,因以少有的情節故事畫為主題舉世聞名。近年來,許多中國風元素和傳統文化藝術融入禮服設計中,如具有壁畫裝飾元素的禮服出現在國際時裝周的舞臺上,因此將壁畫元素融入禮服設計中必能為當代服裝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本文以敦煌壁畫《鹿王本生圖》為例,分析其裝飾紋樣,并將其運用在禮服設計中,進行創新設計嘗試。
2 選題目的及意義
總結敦煌莫高窟著名壁畫《鹿王本生圖》中的裝飾元素,從造型、色彩、線條等方面分析其傳統藝術特征及裝飾美,并創新裝飾元素,設計出新的裝飾紋樣,目的是將《鹿王本生圖》中可運用的元素創新性地應用于禮服設計中,為傳統文化在服裝設計中的創新性運用提供新的思路。
3 研究方法
3.1 文獻分析法
在做中國歷史文化的相關研究時須明確了解文化歷史情況和事物全貌,確保研究對歷史文化正向發展起到促進作用。通過欣賞《鹿王本生圖》圖片、查閱多篇相關文獻,分析《鹿王本生圖》及北魏時期的造型藝術特點,了解其故事背景,歸納總結其裝飾紋樣的類型和特點,為后面的紋樣設計和創新應用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3.2 案例分析法
尋找具有傳統壁畫元素的禮服設計案例加以分析,分析其如何將各類壁畫元素融入禮服設計中,研究其設計優點,同時也為創新應用提供相應的思路。
4 《鹿王本生圖》裝飾元素分析
4.1 《鹿王本生圖》的背景
《鹿王本生圖》作為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壁畫,其題材比較少有,以故事畫為情節,畫作誕生于北魏時期,是一整幅橫卷連環畫,要了解故事須從畫卷兩頭看起,直到畫面中間才是故事的結尾。全圖故事由多幅畫面構成,故事前后銜接,首尾完整。故事一共描述了五個情節,內容是有人落水后九色鹿將其救起,落水之人對鹿表示了感激,可當國王下令捉拿九色鹿時,落水之人便出賣了九色鹿,最后落水之人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4.2 《鹿王本生圖》的畫面構圖
《鹿王本生圖》是經典故事畫情節的橫長卷連環畫,以中國傳統長卷的構圖方式呈現,整體畫面可以看到山、河流、石塊,占據畫面比重較大。總體來說,山紋都零散地分布于畫面的上下部分及中央空隙處,目的是填補畫面空間,并清楚劃分每一個故事情節,運用簡單明了的構圖方式增強畫面的視覺效果。
此畫面的講述方式是由兩頭延至中間,因此《鹿王本生圖》的圖像中心便是整個故事的高潮部分。可以發現,左右兩頭的九色鹿都將身體朝向正中間,以此向觀者表明越往畫面中心,越是故事的高潮。這也映射了北魏時期的壁畫風格,把中心思想放在畫面正中間,故事則逐漸向兩邊倒敘,讓觀者從兩邊逐步欣賞,了解故事內容,體現出畫師對畫面的獨特想法。
4.3 《鹿王本生圖》的造型元素
《鹿王本生圖》的造型彰顯了北魏時期的繪畫特點,帶有濃烈的西域特色與中國早期繪畫的風格,具有豐富的造型元素。例如:
(1)英俊的鹿王:姿勢挺拔,體態優美,呈乳白色。
(2)遍地的散花紋:花瓣呈橢圓形,散落地分布在根莖周圍,整幅畫均勻分布。
(3)三角波浪式山紋:由于受佛教的影響較大,色彩上經常采用“凹凸法”上色,山紋造型主體呈三角波浪形,由許多種顏色構成,如黑色、藍色、白色、紅色等顏色。
(4)倒立式蝌蚪紋樣:上半部分形似蝌蚪,有一個蝌蚪似的尾部,呈白色,下半部分形似魚頭,呈綠色,在畫面中均勻分布,且數量比散花紋少。
(5)桃式造型花紋:紋樣中間呈桃子狀,色彩主要為綠色、黑色、棕色,且周邊遍布綠色花瓣紋樣與白色線條,主要分布在畫面左右兩側。
(6)日月冠鹿角紋樣:國王的頭上戴有日月冠,中間為日月,兩邊呈現鹿角彎曲形狀,主要向右邊彎曲。
(7)服飾造型紋樣:溺水人下半身身著短裙,長度在膝蓋之上,且身披綠色飄帶,屬于南亞風格服飾。國王身穿白色長裙,頭戴鹿角日月冠,身披綠色飄帶,是典型的波斯人服飾。王后的服飾是齊腰長裙,整體呈綠色,有黑色長袖,散發出典型的貴族氣息。駕馬的人身材矮小但異常強壯,身著黑色大衣,有部分綠色加以點綴。
4.4 《鹿王本生圖》的色彩搭配
縱觀大部分的敦煌壁畫,在色彩選擇上大多采用朱砂色、石綠色、靛青色、銀朱色等顏色,表現出畫面的濃墨重彩,凸顯出畫面本身極強的視覺張力和感染力。以《鹿王本生圖》中的主角九色鹿為例,雖說九色鹿有九色,但壁畫中一直使用灰白色作為鹿的主體顏色,部分用石綠色、赭石色在鹿身點彩,以表示其顏色之豐富,故名九色鹿。《鹿王本生圖》的屋頂上瓦磚顏色是青色、綠色,壁面由灰白繪制。圖中的山紋,每相鄰兩座山的配色都不同,分別有灰白色、青綠色、淡赤紅色、墨黑色等。圖中的配色主要是青綠色、灰白色、淡赤紅色,陰影部分則由深赤紅色繪制。整個畫面以暖色調為主,搭配部分冷色點綴,符合人的視覺審美。
4.5 《鹿王本生圖》的線條元素
一個完整的畫面除造型和配色之外,線條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鹿王本生圖》是北魏時期的畫作,畫面中的線條明顯含有北魏時期的特點。北魏時期的壁畫尤其是《鹿王本生圖》鮮用較細的筆法勾勒線條,反而用較粗較大的圓頭毛筆盡量保證一次勾勒成形,以表現畫師嫻熟的用筆技術和線條的流暢感。越接近北魏時期,畫面線條整體形態越鮮明,越圓潤流暢。許多造型須用粗筆尖一次勾勒成形,線條使用越肯定、行筆越快,越能體現畫師對物體形態以及結構的理解。勾線的同時還須掌握好下筆的力度和線條的大氣美,兩者結合能畫出至真至純的線條,體現傳統畫面的線條美。
5 禮服設計分析
5.1 禮服背景
禮服歷來是出席重要場合的“門面”。一套款式精美且極具特色的禮服,一經亮相,就會引起廣泛關注。禮服的款式和風格也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發展。禮服與其他服裝不同,如今它既代表服裝的文化藝術,也象征著工藝技術。縱觀禮服的各個發展階段可發現,設計師們不斷地追求更新的理念、更獨特的風格,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禮服設計上更進一步。
5.2 禮服設計表現手法
如今,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越發頻繁地被運用于服裝設計中,以此開辟一條服裝設計的創新之路[1]。世界知名品牌的設計師也鐘情于從東方文化中汲取靈感,尋找創意,如中國傳統紋樣、服飾配色等便是經典代表。中國傳統紋樣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如人物、植物、動物、圖騰等紋樣。在禮服設計中,設計師也經常將充滿特殊寓意的紋樣融入其中,以此增加服裝的韻味及文化內涵。在禮服配色上,常見的是中國紅,暖色調禮服層出不窮,大紅色代表的是中國色彩;而想要將中國山水畫元素融入禮服設計中,則會加入青綠色系,表現出我國崇山峻嶺、浩渺江河的自然景色,充分展現出我國傳統文化的清韻和雅韻。
5.3 禮服的風格特征
5.3.1 禮服的造型元素
我國古代服飾上經常出現各種各樣造型別致的紋樣,這是因為紋樣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中國歷史發展的整個流程。而在禮服造型方面,通常采用傳統紋樣,種類繁多,世間萬物皆可被當作紋樣加以設計。這些裝飾紋樣的造型大體可分為具象和抽象兩大類。具象類通常是指植物、動物、人物、風景等,禮服造型設計中常出現的是植物或動物紋樣。抽象類則是一切可多變的變形形象[2],禮服設計中常有許多幾何紋樣,它們不僅造型獨特,還蘊含著我國傳統文化清新淡雅的寓意。
5.3.2 禮服的色彩元素
中國傳統色彩一直是中國服飾色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傳統色彩可分為五色體系,分別是青、赤、黃、白、黑,這與我國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有關[3]。中國傳統色彩是渾然天成的大氣之色,如中國紅并不是亮眼的大紅色,而是深沉濃重的朱砂紅,比較耐看。而在禮服設計中,尤其是融入了中國風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禮服中,這五色體系在禮服設計的色彩運用中占比頗大。由此能看出,五色體系標志著中國文化獨特的色彩魅力。
5.3.3 禮服的線條元素
點與點之間相連即為線,線條在空間上起著相互連貫的作用。線條有曲有直,不同的粗細、方向上的變化也會帶給人不同的感受。線條是服裝設計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能帶給觀者直觀的視覺印象。在服裝設計中,線條可表現為服飾外形輪廓線、褶皺線、裝飾線條等,線條美無論是在服裝還是其他物品上都極具藝術性,每一處都彰顯著線的創造力與表現力。而線條的藝術性是指線條如何具體通過勾勒造型來表現美的特征以及物品本身的裝飾性。禮服不同于傳統的服飾,在線條的組織和運用上更能彰顯出中國畫線條的靈動、飄逸等特點,一定程度上貼近極簡主義的特點。
5.4 相關案例分析
(1)圖1左圖源自2019年春夏系列“畫壁·一眼千年”中國時裝秀。提到敦煌壁畫時裝秀,就不得不提到設計師熊英。這套禮服配色主要是白金色系,以壁畫的線條流暢美為設計特點,線條的造型疏密有致,剛柔并濟,將傳統色彩、線條藝術與禮服設計結合,表現出東方溫柔婉約之美,讓觀眾能從禮服上感受到時間滄桑的恍惚之感以及禮服時尚的特點,傳統與時尚并存。
(2)圖1中間的圖源自以敦煌壁畫為主題的時裝秀。此次時裝秀旨在將東方元素與時尚元素相結合。此禮服將《鹿王本生圖》中主角九色鹿的造型繪制在禮服上,顏色采用當今流行的水晶藍,材料具有透明質感。作為北魏時期的作品,其造型特點受多方風格的影響向漢地轉變,尤其到了后期,無論是鹿還是人物造型,都是肩削體長、風格飄逸,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南朝陸探微的秀骨清像繪畫風格。在這套服裝造型中,設計師熊英將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展現得淋漓盡致。
(3)圖1右圖是將敦煌壁畫與中式傳統服飾相結合的服裝設計。《鹿王本生圖》在色彩搭配上特點鮮明,看似色彩艷麗,實則色彩種類較少,而土紅色的用色比最大,整幅畫面一眼望去是大片土紅色,這也是北魏時期用色上的一個較為明顯的特點。而在此套服飾上,尤其裙擺處,和敦煌壁畫中服飾的飄逸感如出一轍,神似《鹿王本生圖》整體色調,配色大膽,看似艷麗,實則種類較少,且點綴有石青色、石綠色,達到冷暖對比的平衡。
6 《鹿王本生圖》裝飾元素在禮服設計中的創新應用
6.1 《鹿王本生圖》線條元素在禮服中的創新應用
圖2左設計圖的創新點在于將《鹿王本生圖》中的線條流暢美運用到了中國傳統禮服中。北魏時期的漢服受各民族服飾的影響,出現了多種風格融合的趨勢。北魏時期女子的穿衣風格是長裙曳地,大袖翩翩,胸間與腰間會配上飾帶,以此展現全身的飄逸。袖子疊搭在一起,猶如山巒起伏,裙型是將襦纏繞至腰間,形成山巒層疊的氣勢,將這個特點與線條的流暢美相結合,設計出一款具有傳統風格的中式禮服。
6.2 《鹿王本生圖》色彩元素在禮服中的創新應用
圖2中間圖的創新點在于將《鹿王本生圖》中的主體色赭石色、淡米色以及少許青綠色融入中國傳統禮服設計中。中國傳統禮服歷來皆愛用大紅色或橘紅色突出喜慶及紅火之意。與《鹿王本生圖》中的時代相結合,北魏時期的宮中朝服皆偏愛明艷的對比色搭配,花紋繁復,那時的服飾以襦、裙為主,并配上披帛顯示出質地,體現北魏時期包容開放的時代特征。
6.3 《鹿王本生圖》造型元素在禮服中的創新應用
圖2右圖的創新點在于將《鹿王本生圖》中的裝飾紋樣運用于禮服上,從四個點進行創新設計,分別是散花紋、三角波浪式山紋、日月冠鹿角元素以及溺水人的短裙。簡化溺水人短裙,中間直接總結為山形,其余保留原形。均勻地將設計的散花紋分布在裙子下半部分,呈現出一種隨機的感覺。胸前呈現M形,運用了三角波浪式山紋。日月冠的鹿角則被運用在手臂袖口的長條形飄帶上。前半部分裸露是參考了溺水人山字形的短裙而做的設計。
7 結語
本文提取敦煌壁畫《鹿王本生圖》元素并進行分析,將創新點運用于禮服設計中,力求通過對傳統藝術的分析,為禮服開拓出更多與我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設計新思路。如今我國綜合實力越發強盛,我國的傳統文化也得到了世界更多的重視與尊重。禮服作為國際藝術舞臺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更是我國傳遞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相信未來會出現更多優秀的創新性設計。
參考文獻:
[1] 董芳.淺析中國傳統圖案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1.
[2] 劉霏霏.中國傳統裝飾元素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0:11-12.
[3] 馬玉華.北涼北魏時期敦煌壁畫的技法及色彩構成[J].酒泉:敦煌研究院,2009(3):21-22.
作者簡介:鐘天元(1998—),女,湖北武漢人,碩士在讀,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設計。
王江東(1998—),男,江西萍鄉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