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建華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承載著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思想,近年來我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工作取得一定進步和發展,落實立德樹人的德育任務。但是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情況,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弊端。
一、研究背景
(一)教學思想理念陳舊
目前,思想政治課存在“重教材、輕生活”的教學內容脫離生活實際的現象、所講道理大而空的現象;存在“言語表達隨意、立場不夠鮮明”的問題;存在教學中把情與境相分離的現象,主觀臆造教學情境,缺乏對情境教育策略的研究,需要進一步研究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教學策略。
(二)教學形式枯燥無趣
“講—練—考—評”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使教師更側重于知識的灌輸,從而忽視教學情境的創設。這使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科存在誤區,部分學生認為思想政治學科枯燥無趣,從而導致無法落實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三)教學評價模式單一
傳統評價模式大多采用考試、成績排名的形式評價學生,忽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因此需要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探究情境教學策略,將學科素養的培養寓于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采用多元評價模式。
思想政治課是鑄魂育人的主陣地,思想政治教師是鑄魂育人的“主心骨”,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本文根據高中生的認知和心理特點,以生活為根基,以情境為載體,創設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情境,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根鑄魂、啟潤心智。
二、研究意義
思想政治課的魅力在于傳播真理,傳播科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方法,傳播正能量。
(一)引導教學,助推課改發展
情境教學要求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教學的設計要承載知識內容的教學。立足時代背景,立足教學實踐,不斷探索和思考總結,開發和探索立意新穎、具有濃厚政治味的教學策略,能夠有效助推課程改革發展的進程。
(二)鑄魂育人,增強育人導向功能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思想政治教育的真諦就在于培根鑄魂,啟潤心智。發揮思想政治育人導向功能,引導學生扣好人生道路上的第一粒扣子,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三)課堂揚趣,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高中思想政治課理論性強,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而高中生普遍缺乏生活閱歷,很難理解課本中的抽象知識,有可能會產生厭學現象。情境教學體現思想政治課的創新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特征,通過創設符合學生實際的生活情境,一方面利于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能夠展現教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有利于構建新時代和諧師生關系。
三、研究策略
以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教學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為依托,探索以下四種教學策略。
(一)熔鑄“政治認同”的藝術策略
政治認同關乎學生理想、信念的樹立。高中生有豐富的愛國主義情感、家國情懷、責任感等道德情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與藝術相互交融,采用文學、音樂、電影等藝術形式豐富教育活動。
1.故事活化情境。選用與教學有關的、學生耳熟能詳的生活故事素材,引導學生投入對知識的探索中,將知識的講授轉化為人的教育。例如,在講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時,設置紅色旅游故事情境,設計“尋找初心—崇尚初心—不忘初心”三個旅游情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深刻感受黨員的模范作用和黨的性質、宗旨,堅定跟黨走的理想信念。
2.音樂渲染情境。通過音樂、視頻等形式來充實和豐富教材內容,可以吸引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迅速調動學生情感。例如,在講授“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時,可以課前播放《馬克思是對的》的主題曲《你的名字,我的力量》,創設大型通俗理論對話類節目情境,順利過渡到本節課的總議題“為什么馬克思是對的”。
3.影片帶入情境。目前高中生都是“00后”,他們對電影中的情節關注度高、印象深刻。找準優秀影視作品與教材知識的契合點,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授“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時,可用《瘋狂原始人》《斯巴達克斯》《紅樓夢》《悲慘世界》四部學生熟悉的影視片分別對應原始社會、階級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情境,講述四個社會形態演進的原因,自然過渡到“兩個必然”,讓學生堅信共產主義一定會實現。
4.語言描繪情境。例如,在講授“偉大的改革開放”時,設置情境“開啟春天的故事—解讀春天的故事—續寫春天的故事”,在“續寫春天的故事”環節讓學生續寫歌曲《春天的故事》第三段歌詞。通過語言的描述,讓學生深刻體會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5.表演體會情境。運用角色扮演,借助一定的情境來探討知識。例如,在講授“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一課時,創設“時代楷模發布廳”情境,讓學生進行情景劇表演,“體驗”黃文秀帶領百坭村脫貧致富的歷程,感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情境表演,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掌握知識的同時,自覺地擁護黨的領導。
(二)激活“科學精神”的潛能策略
情境教學在營造熱烈的氛圍、洋溢快樂的情緒的同時,也能引發學生自由地表達,在心靈世界中悅動思維。這種思維一旦被激活,可以煥發出無限的生命活力,激發學生的潛力。哲學是最適宜讓學生進行理性思考的一部分,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1.喚醒理性,以“思辨”加大思維深度。課上可采用辯論的形式,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例如,在“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教學設計中,可以根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和面臨的環境污染問題,設置“兩難情境”,引導學生辯論“改革開放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在辯論中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
2.激活情境,以“遞進”構建思維廣度。在教學中,有目的、有層次地拋出與教學有關的問題,把學生引入環環相扣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以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為背景創設情境,設置“信仰之光何以照亮脫貧征程”—“腳踏實地何以創造脫貧奇跡”—“脫貧攻堅何以書寫秀美人生”三個議題情境,上一堂回歸生活的課程。
3.協調要素,以“互動”拓展思維坡度。例如,在講授“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時,設置互動節目,以組為單位派代表抽取盲盒,分析所抽取的“中國制造”商品特點及商品優化建議。
(三)牽手“法治意識”的力量策略
“情緒智力”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關注,逐漸認識到情緒、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品質對人的重要性,良好的情感教育可以提高人的幸福指數。“牽手”法治意識,有助于他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1.引導探究,以法激情。在講授“科學立法”時,可引導學生探究民法典的制定過程,圍繞如何實現科學立法開展討論,并提出可行的建議。
2.生為主體,實踐生情。以學生為主體,在講授“嚴格執法”時,設置“假如我是執法者”情境,在模擬執法過程和開展普法志愿活動中體會嚴格執法的要求,增強青少年的法治意識,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3.角色轉換,體驗融情。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和“主角”,教材是客體,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角色轉換,在“主角”體驗中感受學習的快樂,真正體會教材的深刻內涵,升華情感。例如,在講授“全民守法”時,可“場景重現”某留學生歸國歷程,然后討論“網友稱贊這是教科書式歸國的理由”這一問題,讓學生學法、懂法、守法、用法,落實法治意識素養。
(四)鏈接“公共參與”的生活策略
情境教學講究真實,真實源于生活。情境教學要順應學生的天性、采用參觀實踐、生活模擬、角色扮演等方式,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體驗人民當家作主的幸福感。
1.挖掘生活元素,創造實踐契機。知識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利用好時政素材,可以有效創設情境。例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的教學設計中,可挖掘身邊的素材,讓學生體會人民通過民主管理自覺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2.體會社會生活,參與調查研究。在講授“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時,依托模擬政協社團,開展模擬政協提案活動,讓學生模擬政協委員,對于社會生活、生態環境等方面的重要問題展開調查,通過調研報告或提案等其他形式,模擬向國家機關提出意見和建議。
3.實際動手操作,啟發合作探究。如在清明節期間開展線上祭英烈活動,端午節教學生編五彩繩和中國結,讓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情境不是最終目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鑄魂育人。在教學的過程中及時總結經驗、創新方法,形成系統的教學策略,力爭增強思想政治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落實政治核心素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馮衛東,王亦晴.情境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34.
[2]邵志萍,潘可榮.活化時政資源,培育核心素養[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5):47-48.
注:本文系2020年山東省學校思政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鑄魂育人的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教學策略研究”(項目編號:SDS2020 A4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