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露紅

【摘要】目的:分析全程優化護理在經橈動脈行冠脈造影術圍術期患者中的應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我科行冠脈造影術檢查的100例患者臨床資料,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全程優化護理,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術后并發癥,患者對臨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觀察組住院費用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全程優化護理在經橈動脈行造影術圍術期患者中的應用,可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及并發癥,提高患者滿意度和護理質量,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全程優化護理;橈動脈;冠脈造影術;圍術期
Application of whole-course optimized nursing in periopera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ographic angiography via radial artery
WANG Luhong
Nanxishan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Guilin, Guangxi 541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method and effect of whole-course optimized nursing in periopera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ngiography via radial arter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1were taken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1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our department.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nursing car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wholecourse optimized nursing to 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hospital time,hospitalization cost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clinical nursing services. Results: The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hospitalization cost and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whole-course optimized nursing in periopera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ographic surgery via radial artery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reduce hospitalization costs and complications,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nursing quality,and promote patient recovery.
【Key Words】Whole-course optimized nursing; Radial artery; Coronary angiography; Perioperative
冠脈造影術是經橈動脈或股動脈置入冠脈導管,從冠脈導管注入適量造影劑,以明確冠脈病變部位和血管狹窄的程度,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1]。其中,經橈動脈行冠脈造影術已成為目前臨床上應用較多的一種心臟介入檢查手段。由于冠脈造影術仍屬于有創檢查,易引起皮下血腫、出血等并發癥,影響患者康復,患者術前、術后的全面護理至關重要。因此尋求優質、高效的護理模式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常規護理僅僅關注“身體”的生理問題,而忽略了“心理”“社會”的問題。全程優化護理是全方位關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需求,從患者入院到患者檢查、治療、手術、康復全程無縫隙、專業、及時的一條龍服務。本研究將全程優化護理應用于橈動脈行冠脈造影術患者圍術期中,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我科行冠脈造影術檢查的100例患者臨床資料,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為經橈動脈行冠脈造影術患者;②均有程度不一的心悸、胸悶等癥狀;③患者清醒,溝通無障礙;④所有患者愿意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有重要臟器功能衰竭患者;②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礙者;③合并有惡性心律失常者;④神志不清或有嚴重精神疾患,無法正常溝通者。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41~78歲,平均年齡(59.8±5.3)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3.5±1.0)年;觀察組患者給予全程優化護理,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43~80歲,平均年齡(61.3±5.6)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6±1.1)年。兩組患者在性別、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和健康宣教,術后密切觀察穿刺部位皮膚及敷料情況、生命體征的變化、交代注意事項、遵醫囑為患者進行治療和護理等。
1.2.2 觀察組方法 觀察組患者給予全程優化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優化入院護理:熱情、主動迎接新入院患者,耐心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科室環境布局,主管醫師及責任護士等,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②優化環境:為患者創造一個溫馨、舒適、安靜的休息環境,做到操作輕、走路輕、說話輕、關門輕,盡可能滿足患者的身心需求;③優化心理護理:責任護士應主動關注患者的心理反應,主動問候、主動巡視、主動滿足患者合理要求,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將人文關懷貫穿于患者住院期間的全過程,通過制作簡單易懂的疾病知識卡、溫馨提示卡和口頭形式等健康教育,為患者提供滿意貼心的服務,從而消除患者的緊張、不安情緒;④優化術前護理:術前由于患者缺乏對疾病及冠脈造影術相關知識的了解,易產生緊張、憂慮等消極情緒,責任護士應及時依據患者年齡及文化程度為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用溫和的語言,耐心地向患者講解冠脈造影術檢查的目的、作用、方法、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術中配合及注意事項等。介紹病區內冠脈造影術成功病例,樹立患者戰勝疾病信心,積極配合手術;同時做好術前準備,如術前備皮、更衣等,教會患者床上大小便的方法,告知術前排空膀胱;手術當日由護理人員攜帶病例全程護送至介入室行冠脈造影術;⑤優化術中護理:術中護理人員協助擺放手術體位,嚴密觀察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的變化,發現異常立即報告手術醫生,并進行相應的急救處置。術畢遵醫囑立刻拔出鞘管,使用橈動脈壓迫止血器進行止血處理[2];⑥優化術后護理:a.體位護理:術后依據患者病情取舒適、合適的體位,手腕部制動且平放6h,嚴密觀察患者術側手部皮膚及穿刺部位有無異常,同時持續監測患者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的變化,發現異常立即通知醫師并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b.飲食護理:給予清淡易消化飲食。術后多飲水,以促進造影劑盡快排出,防止腎功能不全并發癥的發生;c.穿刺部位護理:保持穿刺部位傷口敷料清潔干燥,如有潮濕或污染及時更換。密切觀察術側手部皮膚情況,穿刺部位有無血腫、出血,詢問患者感受,有無腫脹、麻木、疼痛等;d.止血器護理:術后嚴密觀察止血器止血情況,如穿刺部位敷料滲血量多,立即更換無菌敷料,重新調整止血器旋鈕至穿刺點不出血;如患者手指顏色發紺、麻木,將壓迫器旋鈕旋松減壓,但應嚴格控制減壓量,以防減壓過多而引起穿刺部位出血[3]。術后6h對壓迫止血器減壓1次,穿刺處如無明顯異常,遵醫囑24h后拆除壓迫止血器。e.并發癥護理:出血以及穿刺部位的血腫是最常見的并發癥,術后要密切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滲液、有無血腫、有無手指麻木感,監測皮膚溫濕度、色澤、橈動脈搏動情況;如果觀察到穿刺部位滲血量或血腫范圍不斷擴大,應迅速給予按壓,更換敷料重新包扎,調整止血器旋鈕,防止再次出血,同時給予冷敷加速血腫的消退。術后早期進行手指康復操等鍛煉,有利于減輕手指的腫脹程度。術后由于患者擔心手術治療效果,引起體內釋放兒茶酚胺,刺激血管β受體、左室內及頸動脈壓力感受器,放射性引起迷走神經興奮性增加,從而引起心率減慢,甚至心律失常;再加上術中使用大量造影劑引起高滲性利尿,術后未能及時補充液體,而導致血容量不足,血壓下降[4]。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報告醫師,遵醫囑靜脈注射阿托品以糾正心動過緩,靜脈注射西地蘭或胺碘酮,以及靜脈滴注鉀鎂極化液對抗心律失常,微量泵泵入多巴胺以糾正低血壓。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給予針對性補液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②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③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采用我科專用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價,分滿意、基本滿意以及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見表3。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水平不斷發展,經橈動脈行冠脈造影術具有安全、創傷性小、療效好等優勢,已成為臨床診治心臟疾患的重要方法。但經橈動脈行冠脈造影術仍然是侵入性手術,術后容易出現穿刺部位出血、皮下血腫等并發癥,為此,橈動脈行冠脈造影術圍術期的護理顯得尤為重要。常規護理模式,護理人員是機械的、被動的工作,只注重患者的生理問題,已經無法滿足患者的身心需求,從而引入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全程優化護理干預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是將“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和“人文關懷”融入到對患者的護理服務中,注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問題,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為患者提供從入院到出院全程無縫隙、優質、安全、高效、滿意的全方位護理服務。有研究表明,對冠脈造影術患者實施人性化優質護理干預,可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升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5]。在經橈動脈行冠脈造影術后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明顯,可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升護理滿意度[6]。而本研究通過對經橈動脈行造影術圍術期患者實施全程優化護理措施,通過優化入院護理、優化環境、優化心理護理、優化術前、優化術中及術后護理,為患者提供從入院到出院全方位優質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住院費用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這就說明了全程優化護理在經橈動脈行造影術圍術期患者中實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全程優化護理在經橈動脈行造影術圍術期患者中的應用,可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及并發癥,提高患者滿意度和護理質量,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 陳曉珊,吳淑燕,陳丹紅.全程護理在冠脈造影術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0, 10(33):74-76.
[2] 鄭瑛.經橈動脈冠狀動脈造影術圍術期的綜合護理[J].河南外科學雜志,2021,27(1):182-183.
[3] 黃蓮枝.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中對病人實施精細化護理的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8,16(20):2493-2495.
[4] 范敏敏.冠脈造影術后并發迷走神經反射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J].泰山醫學院學報,2020,41(10):798-799.
[5] 梁玉霞,陳健琴,蔡海燕.人性化優質護理在冠脈造影術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1, 11(14):82-84,87.
[6] 馬麗,施雪萍,肖艷.對接受經橈動脈行冠脈造影術后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探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8):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