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
“雙減”似一股風刮進了我們的世界。“雙減”即減輕學生的作業量和課外輔導負擔,學生不再在題海中度過課余時間。但“雙減”后的家長和教師都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減負”讓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那學習質量如何保證?如何實現“減負”不“減質”呢?這就對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開展探究性、趣味性綜合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學會用學到的思想方法去觀察、分析、研究問題;它還可以幫助學生去探究生活中有趣的事物,豐富他們的學習內容。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能夠有效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經驗。那么“雙減”時代,教師應該如何有效開展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質量呢?
一、開展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實踐活動
小學數學學習是一項重要的智力活動,特別是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而小學生往往缺乏感性經驗,只有通過親自操作,獲得直接經驗,才便于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自己內在的知識。
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其自主參與數學學習。比如在二年級“量一量、比一比”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測量教室的長寬,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其次可以激活學生思維,增強運用意識,使其在實踐操作活動中,迸發思維的靈感。如在教學“平均分”時,教師可以拿出一些糖果請學生幫忙分,進而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最后可以開發智力,培養創新意識。如在低年級學生認識一些立體圖形后,教師可以讓他們用積木來拼搭自己喜歡的圖案,搭建完以后說說用了哪些立體圖形,搭建過程可以充分體現學生的創新意識。
綜合實踐活動還可以培養學生們團結互助、交流合作的意識,幫助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團隊意識,共同進步。
二、設計符合數學教學內容的操作活動
在小學階段讓學生獲取寶貴的活動經驗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要充分利用綜合實踐活動這個法寶,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以知識記憶為特征的陳舊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加強對數學本身的理解、掌握和應用。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讀懂學生,設計符合他們年齡段的有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們愉快學習,在“做”中“學”,在“學”中“做”。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元、角、分的認識”一課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因此,我打破以往傳統封閉式的教學模式,設計了到“模擬銀行”換錢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自去實踐換錢,感知一元是兩個五角、五個二角、十個一角、一百個一分,這樣學生就能在換錢活動中學習知識,也增強了他們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熱情。
同時,我還設計了到“模擬商店”購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課外簡單制作一些圖片,如衣服、褲子等,擺在“模擬商店”里,讓學生輪流當售貨員。在這個活動中,買家們要準備好“錢”,思考怎樣付錢最簡便,而賣家則會碰到找錢的問題。這樣的操作既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因此,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看,開展實踐操作活動都是十分必要的,設計合適的綜合實踐活動都是教師需要積極開發的新的教育方式之一。
三、關注校園資源,整合實踐活動與數學學習
學生大多時間是在校園里度過,校園是他們課外活動的重要場所,同時也隱藏著值得探究的數學實踐活動。教師或學生可以設計一些實踐活動用來探究在校園里的數學問題。
例如,以前在蘆溪小學老校區時,學生多,面積小,活動場所有限,在政府的關懷下,蘆溪小學得以搬遷再建,于是我趁此機會布置了一項任務——設計校園:你喜歡什么樣的校園?把你心目中想象的校園規劃圖畫出來,并說說為什么這樣設計?每個場地設施的面積是多少?在這個活動中,學生要調查學校現在的情況,了解整改的原因,這個過程會使得學生更加團結,調查能力和整理資料的能力也能得到一定提高。
此外,畫圖、計算面積也和數學息息相關。畫圖要用到比例的知識,計算面積需要小組合作測量土地的長度。學生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獲得了數學經驗,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服務于生活,從而更熱愛校園的一草一木。
四、調動家庭資源,設計數學實踐活動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組成細胞,家庭生活也是社會生活的縮影,可以說家中的大事小事幾乎都與數學有關。但由于長輩溺愛或其他原因,學生通常對家里的事漠不關心,更談不上用數學方法解決家中瑣事。因此,教師有必要想方設法調動家庭資源,幫助學生成為獨立自主、遇上事情能獨當一面的人。
例如,怎樣可以節約水電?學生可以去調查一些節水節電的方法并運用于生活中,計算出一天、一個月甚至一年可以節約多少水電費,這樣不僅完成了對數學知識的鞏固及運用,還能培養學生節約水電的理念。
又如,冬天來了,蘆溪人喜歡自己熏制香噴噴的臘味,而農村熏臘味需要劈柴燒火,學生可以思考:一根木頭長2米,要鋸成4分米一段,每鋸一次要用3分鐘,這根木頭可以鋸成幾段?鋸完需要多長時間?這里用到了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在家也可以進行實踐活動,獲得經驗。
再如,一些數學學具可以由學生在家獨立創作或在家長的指導下完成。在家長的幫助下制作一個長方體,這是學生親身經歷實踐活動的過程,他們在做的過程中不僅能掌握長方體的特征,還可以跟家長或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心得。通過動手實踐的方式,學生在腦海里建立起來的長方體的概念是明確、具體且深刻的,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雙減”絕不能減“質”。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接地氣,學習的過程更加愉快,同時科學地探究數學思想的形成,讓他們的綜合素養得到質的飛躍,讓數學之花綻放得更加絢爛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