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小燕
“同中求變”是蘇少版六年級下冊中的一節軟筆書法課,它要求學生通過讀帖、臨摹了解同一字中相同筆畫的不同形態變化,從長短、輕重、走向等方面掌握相同筆畫的形態變化和組合規律,進一步強化“求變”這一書法原則,從而提升書法審美能力和書寫能力。這節“同中求變”課由劉君老師執教,劉老師基于六年級學生的學情設計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向著既定的目標努力,進而推動學生書法素養的發展。
一、任務設計有目標
基于學情,確定目標,根據目標設計的任務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集中精力開展學習活動。
劉老師為了調動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設計了“書法字典”這一任務,同時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收錄學生寫的字,這既符合該單元探尋結字規律的要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在后續的課堂學習中,我們發現當學生將自己的書法作品貼到“書法字典”中時,臉上洋溢著驕傲滿足的笑容。
可見,一旦有了明確的目標,學生就會自主地將教師的教學要求視為個人的學習動力,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在任務的驅動下,教師引導學生向學習目標邁進,恰到好處地發揮目標導向作用,教與學相得益彰。
二、任務驅動有梯度
在設計任務時,執教者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學情差異,設定了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梯度式任務”,并以此帶動學生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書法素養。以下為三個梯度的任務。
1.熱身型任務
這種任務一般以總結舊知為主,主要是為了給新課作準備,也為知識、方法提供了一種具體化的樣例。
劉老師在新課前設計的熱身型任務是:先引導學生復習同一個筆畫在同一個漢字中的變化規律,即“多橫有長短、多豎有主次、多撇不同向、一字無二捺”。這個任務的設置不僅幫助學生回顧了舊知,還聯系了新課內容,任務難度低,學生的參與面廣,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2.進階型任務
進階型任務是熱身型任務的提升,可以幫助學生能力提升和遷移。比如,劉老師在復習環節后設計了“觀察、練習書寫‘後字”的任務,這個“後”字撇較多,這與熱身型任務中的“多撇不同向”有聯系,同時也讓學生有了新的關注點——長短、粗細,這就為突破難點做了準備,也是引導學生對新的教學內容進行初步理解和應用。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在完成了前兩個任務后,提筆書寫“後”字時自信滿滿,不僅書寫漂亮規范,還能關注到撇的變化,初步領悟到了“同一個筆畫在同一個字中的變化”。
3.提高型任務
完成進階型任務之后,劉老師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讓學生基于已掌握的知識,進行創新或合作學習。
劉老師設計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1)小組觀察“書、然”,討論它們的相同筆畫是什么,怎樣才能做到“同中求變”。(2)小組成員在書寫紙上各寫一個字,小組推選一名學生進行展示。設置該任務是為了檢驗學生在前兩個任務中的學習效果。
這樣一來,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對前兩個任務中的關注點進行關聯,也會有更多新的發現,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團隊協作的能力。
設計梯度目標能夠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整體素質均獲得充分提升。
學生在體驗了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知識的歷程后,采用可視化的方法——用毛筆書寫著自己認識的中文漢字,借此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建立起完整的認知結構,推動了自身書法素養的發展。
三、任務落實有情境
情境教學,即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利用外界環境,實現和學生心境共鳴的一種教學方法。約翰·杜威曾提出“思維起于直接經驗的情境”,即將現實的生活場景作為教學設計的起點,在場景中以教學任務為驅動,激發學習者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參與學習任務,并充分調動學習者的思考積極性。劉老師在執教過程中,基于學生的學情和教學目標,創設了適合的情境,推動了本節課任務的落實。
1.創設真實情境,激活學生的直接經驗
真實的生活情境與氣氛的營造,更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喚起學生的原有意識,從而調動學生的現有認知,并引發其深入思索和探求新的未知事物的愿望。
劉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借用“如、意”二字創設情境,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個人經驗,完成“猜心情”的任務。劉老師出示了前一天寫好的“如、意”二字,然后現場再一次書寫,學生根據各自的生活經驗,猜出老師的不同心情,激活了自己的直接經驗。
基于此,學生各自寫下屬于自己的“如、意”二字,各有特色,雖寫法不同,但都能體現出每個人不同的心情。
2.創設認知情境,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認知情境是指學生在探究書法相關問題時發展的能力,可以在自主認知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分析、比較等方法深度學習,提高其思維品質,為推動書法素養的發展奠定基礎。
在書法賞析的環節中,劉老師創設了認知情境,讓學生深入了解“書法因情生變,因變生美”。劉老師首先出示的是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重點分析了作品中的“之”字,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發現,同一個書法家寫同一個字,筆法也會隨著情境有所變化;接著,劉老師又出示了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祭侄文稿》,通過觀察比較,學生們感受到顏真卿在寫《祭侄文稿》時的悲痛心情,深刻體會出,同一書法家在不同心境下寫的字也有所不同。
這兩個情境的創設不僅讓“同中求變”這一學習任務得以扎實有效落實,還從多方面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審美、鑒賞等能力。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文化,小學階段是書法教學的關鍵時期,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任務,并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對書法練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書法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