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單詞難認、難記的問題困擾著許多教師與學生。一些小學生在聽寫單詞時,只是機械地記憶單詞,面對字母很多的單詞時,很難將其記牢固。自然拼讀法是能夠將學生學習、記憶單詞的效率提高的一種單詞教學方法,能使得學生在玩中學,不僅能夠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夠極大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文章就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自然拼讀法的有效路徑展開探討,以期為提高學生拼讀能力與認讀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自然拼讀法
作者簡介:施海燕(1977—),女,江蘇省南通市啟東市永陽小學。
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隨著詞匯量的增加以及閱讀、書寫要求的提升,會逐漸出現緊張、抵觸心理,教師此時應對學生的學習進行一定的引導,避免學生進入學習英語的惡性循環。一般情況下,教師往往會選擇讓學生讀、記、背、默的方法,這些方法雖然可以幫助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記憶更多的詞匯,但是卻使得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只能被動地、機械地進行學習,這樣做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學生的學習能力自然也無法得以提升,長期使用這樣的方法甚至有可能導致學生出現厭學的心理。就小學英語教學現狀而言,學生積累的詞匯較少依舊是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詞匯量對學生后續的寫作有著重要意義,所以相關教育工作者應當重視這方面的教學。
自然拼讀法是一種更加符合語言學習規律的詞匯教學方法,小學教師在優化小學英語教學時,不妨在教學中融入自然拼讀法,讓學生更好地積累英語詞匯。以下為筆者對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自然拼讀法的幾點建議。
一、在故事教學中融入拼讀技巧
小學生大都喜歡聽故事,喜歡閱讀有插圖的故事,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利用插圖故事來教授故事中單詞的發音規律,讓學生既學了發音、單詞,又聽了英語故事。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號召學生動手給配圖上色,這樣學生學習時會更專注,對單詞的學習會更用心。此外,在故事教學中融入自然拼讀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然拼讀能力,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量,拓寬學生的眼界,讓學生的閱讀量增加。在進行教學準備時,教師應先利用互聯網技術,積累合適的故事,再通過多媒體技術來進行加工,使故事更為精彩、教學內容更為豐富。當然,教師需要在加工時融入自然拼讀教學的內容,讓故事和自然拼讀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1]。
例如,在進行home、bedroom、living-room等詞匯以及“go to…”句式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故事開展自然拼讀教學。在課前,教師需要先選擇合適的故事,再根據故事的內容制作圖片以及簡單的動畫。如果班級里有英語基礎較好且英語發音標準、清晰的學生,教師還可以邀請其給動畫配音,這樣教師就可以自行制作出生動的教學資料。
具體來說,在制作圖片或者動畫內容之前,教師需要認真閱讀故事,找出其中反復出現或者發音相近的單詞,并進行標記,在正式授課時,讓學生先學習這些單詞的發音。此外,教師還要準備與單詞的意思有關的配圖,讓學生可以結合畫面學習單詞,但教師暫時不需要說明這些單詞的意思。學生成功拼讀這些單詞后,教師再請學生嘗試回憶拼讀方式接近的單詞,如果學生舉不出來例子,教師可提供一些課外的單詞請學生嘗試拼讀。
在學生學習拼讀單詞之后,教師可以展示制作好的動畫。筆者制作的動畫故事中,有三個角色,分別為A、B、C。在動畫中,由學生頭像表示的角色A出現,聲情并茂地講出:“This is my home.You can see a bedroom,a living-room…”。由于該角色是由班里的學生配音的,因此瞬間就引發了學生的討論,并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紛紛開始認真聽和看動畫。此時,學生開始對句子中的home、bedroom、living-room等詞匯產生興趣。于是筆者相機將單詞對應的圖片再次進行展示,學生便跟隨教師的步伐,觀察和單詞對應的圖片。在這一過程之中,許多學生還自發地對單詞進行記憶和拼寫,嘗試理解單詞的含義。后續的動畫中還有B、C兩個角色,也由班里的學生進行配音,這兩個角色會分別講出“Go to the living-room”“Go to the bedroom.”等內容。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不僅熟悉了單詞的讀音,在聽到單詞時腦海里還會有對應的畫面,因此對單詞的理解會更深。而且這樣的課堂氛圍活躍,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與交流,學生對單詞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
二、利用動作讓學生記住拼讀技巧
融入自然拼讀教學的目的是向學生講授英語中最普遍的音形關系,使學生能夠拼讀單詞。這種解讀單詞的能力對于學生學習詞匯、閱讀英語文章有著極大的好處。學會了自然拼讀法,學生就知道了發音與拼寫之間的對應關系,可以自己進行閱讀,學習和記憶單詞也會事半功倍。然而,小學生基本沒了解過英語的音形關系,所以教師在授課時,要從26個字母的發音開始,系統地教授語音規則[2]。考慮到小學生年紀較小,部分單詞的發音不具有很強的規律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夸張的動作來幫助學生記憶,讓學生形成具有一定規律的知識體系,從而保證學生走好學習單詞這一步,適應英語學習。
例如,教授學生26個字母的發音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夸張的動作教學,讓學生記住拼讀技巧。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手張大,放在嘴前,作呼喊狀,并發出“a”;讓學生伸出一只手,一抓一放,發出“b”;讓學生一面吸氣,一面發出“c”;讓學生邊跺腳,邊發出“d”;讓學生作出應聲狀,發出“e”;讓學生對著手掌吹氣,發出“f”;讓學生作出打嗝狀,發出“g”;讓學生作出喝水狀,發出“h”;讓學生伸出一根手指,發出“i”;讓學生裝小鳥叫,發出“j”;讓學生作出咳嗽狀,發出“k”;讓學生作出咧嘴笑狀,發出“l”;讓學生摸著肚子,作出饑餓狀,發出“m”;讓學生邊做引體向上的動作,邊發出“n”;讓學生模仿公雞報曉,發出“o”;讓學生作出吹蠟燭狀,發出“p”;讓學生邊做擴胸運動,邊發出“q”;讓學生卷起手指,發出“r”;讓學生用手模仿蛇,并發出“s”;讓學生邊做踢腿動作,邊發出“t”;讓學生作出肚子痛狀,發出“u”;讓學生用手模仿開火車,發出“v”;讓學生模仿刮風發出“w”;讓學生裝作在拍照,發出“x”;讓學生作出點頭狀發出“y”;讓學生用手指模仿蜜蜂,發出“z”。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用這種夸張、形象的肢體語言帶領學生進行自然拼讀,能夠實現音、形、物的統一,使得學生看到字母就能夠讀出字母。
三、從音標教學開始傳授拼讀技巧
許多小學生在記憶單詞時,還是只知道依靠單詞的形進行記憶,因此到了高年級,很難應對英語詞匯量加大的要求。此外,學生不會自己拼讀單詞,不會運用讀音記單詞,也會給教師的英語教學帶來很多的負擔,花掉過多時間教授單詞還會影響英語教學的進度。語音是讀的基礎,所以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英語單詞的初始階段,就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48個國際音標入手,教會學生讀、拼單詞。當然,音節、輔音連綴、爆破、重音、清輔音濁化等讀音規則也應一并告知學生,并讓學生反復練習,在練習中歸納總結英語發音的特點,為學生后續的英語單詞學習夯實基礎。
具體來說,教師在教授英語的音標時,需要明確告訴學生:“英語中有26個字母,其中有5個元音字母,即a、e、i、o、u。它們的音標分別是:/ei/、/i:/、/ai/、/??/、/ju:/。剩下的21個字母都是輔音字母。”之后,教師再帶領學生了解26個字母的基本發音,讓學生了解元音字母通常有兩種主要發音,即短音和長音,比如A的短音讀作/?/,長音讀作/e?/;輔音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通常是將字母名稱音中的元音去掉,余下的音就是該字母在單詞中的讀音。接下來,教師帶領學生學習音節的重讀技巧與劃分技巧。為了方便學生記憶,教師可以將音節技巧編成口訣,這樣更便于學生記憶,如“朗讀單詞按音節,要以元音為標準。一般規則要記住,一個元音一音節。兩元拼成雙元音,也要看作單音節。兩個元音雙音節,重音落在前音節。加上前綴a-、re-等,重音落在后音節。兩個輔音緊挨著,中間分開各一個。三個元音多音節,重讀躲在倒數三。無元音的成音節,也能獨立當音節。”在學生熟讀這一口訣之后,教師再詳細講解這一口訣,讓學生能夠系統、熟練地掌握英語音節,在學單詞時隨時能用音節知識。
四、在兒歌、詩歌教學中融入拼讀技巧
一些小學英語教師不注重單詞教學,認為學生在記憶單詞的過程中,只要多看幾遍就可以記住了。顯然,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小學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只考慮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還應考慮學習能力較差、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而且像這樣靠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單詞,學生的印象不會深刻,理解也并不透徹,到了需要應用單詞的時候,學生多半會忘記學過的單詞。但這并不是因為學生沒有用心去記,而是因為這種記憶方法過于死板。學生如果在記憶單詞時死記硬背,卻沒有將單詞的發音與字母相結合,只是單純地去記憶字母的排列,那么,當接觸的單詞逐漸變多后,學生自然會將此前記憶的單詞忘記[3]。小學英語教師應當改掉這種不夠科學的語言教學方式,合理利用教學內容進行拼讀教學。小學生需要學習許多英語兒歌、詩歌,這些作品都具有非常強的節奏感,是開展拼讀教學的極好資源。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記憶單詞,教師可以在教授兒歌、詩歌時,鼓勵學生多讀,讓學生體會拼讀的樂趣,在反復朗讀中掌握拼讀技巧。
例如,在教授學生小詩“This is a big pink pig”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幾張教學卡片,并引導學生拼讀this、big、pink這幾個在詩中反復出現的單詞。之后,教師可以出示一張粉紅色的大豬教學卡片,并詢問學生“Is it a cat?”“What colour is it?”“Whats this?”。在學生能夠熟練讀出this、big、pink等單詞后,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這些單詞,然后鼓勵學生認讀。這樣注重互動、參與的拼讀教學適合低年級小學生,他們往往會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面對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需要用夸獎、掌聲或者微笑給予肯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放錄音給學生聽,播放錄音之后帶領學生跟讀這首小詩。在學生熟讀這首小詩后,教師可以再讓學生試著仿寫類似的小詩,比如可以讓學生學習用英語描述貓:“Look.This is a cat.It is a big cat.The cat is not pink.It is black.”。當然,如果學生學習的效果較好,教師還可以帶領全班學生一起背誦這首小詩,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拼讀與詩歌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學生想到這首小詩時,自然就會想起這些單詞的讀音。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之中,學生的注意力較為集中,學習的積極性會被調動,他們會主動地去探索和接受知識,單詞教學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結語
自然拼讀法是能夠讓初學英語的人發現字母讀音與寫法之間聯系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與音標教學存在差異,學生能在學習中發現、掌握單詞的音、形的關聯與內在規律,但不需要重新學習新的一套知識體系,這樣的方法不僅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掌握英語單詞的拼讀規則,并且能讓學生利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合理運用自然拼讀法開展教學,能夠讓學生在小學階段積累豐富的英語詞匯,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會對學生后續的書寫、閱讀以及學習產生積極影響。所以在進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時,小學英語教師可以考慮適當融入自然拼讀法,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英語。
【參考文獻】
[1]王力興.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學周刊,2021(02):93-94.
[2]韓海梅.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1(15):164-165.
[3]陳蓮英.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課堂內外(小學教研),202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