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千明


一、以實驗設計帶動思維發展
由于農村地區經濟條件有限,因此在物理實驗課上,很多實驗內容不能正常進行,而且由于設備的缺失,無法保障每一名學生都可以擁有一套實驗設備。因此,在實驗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至少要保證可以實現四名學生共用一套設備,并在現有條件下盡可能完成教學大綱中所規定的實驗內容。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實驗設備的準備,并依據現有知識來對實驗方法進行大膽的改進,這樣通過自己設計實驗,就能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實現能力的提升,以此實現綜合發展"。此外,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加強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并以引導為基礎來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同時讓學生以實驗的方式進行檢驗,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思維廣度,從而在后續的表格設計中使學生能更快地上手。
二、明確表格的基本形式
一般來講,表格的形式是有固定要素的。如標題、行標、列標、標頭、數據格。
表頭是表格中1、2、3所處的位置,而4、5則分別代表列標和行標,6是數據格。其中,1是5的數據內容,通常表示實驗組別或者是實驗變量的具體表現。2是6的內容,表示因變量測量是指標的一些名稱。3是4的內容,通常表示每個實驗組內的測量次數,或者是同一組實驗內的不同個體,抑或是時間測量等。1和5的關系是:5是1的具體表現。如1組、2組;10g、20g、30g等。3 和4的關系是:4是3的具體表現。如5min、10min、15min;第一次測量、第二次測量等。值得注意的是,對于要給出具體測量數據的實驗表格來看,最后一行必須保證其內容為平均值2。
三、通過訓練強化基本步驟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讓學生接觸各種類型的表格,而且要依據表格類題型的內容讓學生明白,無論哪種表格的應用都離不開基本要素,并通過要素變形來實現表格形成,這樣才能讓學生對表格形成一個整體框架的認知,并打下基礎。例如,在觀察水的沸騰時,對于表格標題的確認來看,需要包括至少三個要素,也就是常見的實驗對象、自變量與因變量。其表示方式為,自變量對實驗對象因變量的影響。一般來講,對于變量來看,它可以從實驗的目的中進行提取,以此確認此次實驗想要驗證的是什么。在這個過程中,想要驗證的也就是自變量,而自變量之后所描述的其實就是因變量。因此,對于本次實驗來看,想讓學生觀察水的沸騰,就要確認實驗題目,在室內自然環境下加熱時間對于水的沸騰帶來的影響記錄表。當確認了相關變量之后,再把自變量具體的體現進行劃分,然后將組別分別填寫在表格中,之后就可以根據題目來實現制定表格列表。但是,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考慮到對照實驗的形式,因此就需要考慮到自身對照和空白對照,這也需要根據現實情況進行表格內容確認。但是,如果是探究性的實驗,那么就會使預期結果并不是唯一的,而這時也要以表格變化來進行使用。根據本次實驗來看,完整的表格應如下。
參考文獻:
[1]劉兵.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學生實驗深度學習:以蘇科版8年級物理“直線運動”教學為例[J].物理教師,2021,42(3):45-48.
[2]呂桂香.談初中物理實驗復習策略[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8,34:43-44.
注:本文系2020年度慶陽市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課題“農村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數據記錄表格設計方法實踐與研究”(課題立項號:QYL[2020]28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