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娟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也迎來了諸多新的挑戰。為保證教育教學效果,教師需要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課堂知識,并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通過自主合作學習能夠培養學生團隊精神,有助于學生彼此協同,實現共同進步。基于自主合作學習的特征出發,明確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培養的價值,指出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現狀,進一步提出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培養策略,旨在有效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自主合作學習的特征
就自主合作學習來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占據著重要地位,其具備了發揮主體作用的條件,由教師扮演引導者與組織者的角色,為學生提供指導,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各項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目標與進度都是由學生自主制定,教師密切關注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表現,并給予科學化的指導,以確保學習目標與進度都能夠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符,以及學習活動得以高效開展。在自主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圍繞問題出發,給予學生引導,帶領學生共同探究問題,獲得答案,在這一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參與的能動性,在問題分析與解決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優良的體驗,學習信心也明顯增強。在自主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學會對自我學習行為加以監控,確保問題發現與調整的及時性,并對自身學習成果加以科學評價,每日三省吾身,從而獲得進步。
二、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培養的價值
所謂合作學習,就是學習互動的推進是依靠組織形式來實現的,以小組為單位,明確各組責任分工,以促進互助性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發展的關鍵階段,自我意識逐漸覺醒,個性化發展需求明顯,基于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出發,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自主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能夠為學生創造優良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對自我形成全面且客觀的認識,這就為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尤其是在全面素質教育大環境下,高度重視以人為本,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尊重學生的發展需求,以教育為輔助,保證學生成長方式的正確與恰當,通過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的提升,進而打造優質、高效的語文課堂。
三、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現狀
(一)缺乏合作學習的意識
縱觀教育教學的不同階段,初中階段與小學階段存在明顯差異,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具體情況,從各模塊入手,采取差異化的教學模式,以獲得最佳教學效果。但實際上,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更新不及時,教學過程中缺乏合作學習的意識,在課堂教學中大多局限于單一的教學模式,導致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成效并不理想。
(二)教學方法不夠完善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大多依賴于“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在課堂中的體驗不足,學生主體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發揮,往往是被動接受知識,此種情況下導致語文課堂相對枯燥乏味,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對知識的掌握效率也會隨之受到影響,部分學生甚至對語文課堂學習產生消極情緒。開展課后復習的目的在于查漏補缺,加深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記憶,促使學生更好地吸收、內化課堂知識,但部分教師在課后布置的習題價值不高,導致學生無法及時鞏固所學知識,不利于學生語文知識水平的提升。
四、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創造自主學習的環境在初中階段,語文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應對學生主體地位形成客觀認識,明確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培養與學生主體作用發揮之間的密切關系,優化學生學習過程,創造自主學習環境,給予學生以引導,充分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這就能夠優化學生的語文學習體驗。在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就教學改革活動加以積極探索,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為教學活動的組織開展創造優良條件。
如在科普類文章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明確教學活動設計與規劃,以多媒體技術為輔助來呈現內容,以形象、具體的內容來提高學生認識,鼓勵學生從自我生活經驗出發,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調查,獲得相關信息資料,為課文閱讀提供幫助。在學生深入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就科普說明文要點加以總結,以提高學生認識,改善學生閱讀效果,在自主合作學習中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學習效率也能夠得到明顯提升。
為促進語文課堂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應創設自主合作學習的情境,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對學生綜合發展至關重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整合資源,創設自主合作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在課堂學習后組織開展小組比賽,進行角色扮演,這就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與情感的理解,并且課堂趣味濃厚,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更高,自主合作學習能力也在無形中得到鍛煉。
(二)創設問題情境,給予恰當自主引導
初中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為提升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可創設問題情境,給予學生恰當的自主引導,教師需要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確保教學效率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索的過程中,自身的知識儲備更加豐富,并且組織合作學習能力也在無形中得到鍛煉,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堅持改革創新,轉變教育教學方式,結合教學內容出發創設問題情境,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順利實現教學目標。
如在《水滸傳》中各片段進行講解時,為加深學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教師不可從片面的某件事或某個表現進行分析,而是應當在學生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的學習思路,進而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哪個人物?他的哪個表現最讓你喜歡?你不喜歡哪個人物?說一說為什么。”通過此種方式將學生引入問題情境中,在特定學習場景下激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并在無形中深化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識,以便開展全面且系統的學習,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成效也得到明顯改善。
在問題情境下,學生能夠基于問題獲得新知,在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關注學生的學習特點,精心設計問題,問題應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以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在提出問題后,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各學習小組之間開展互動討論,尋找證據來為自己的觀點作證,在小組辯論中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充分激發,并且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有所收獲。
(三)豐富自主合作形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自主合作學習有著多樣化的形式,為保證形式選擇的恰當性,需要客觀分析學生具體學習情況。一般情況下,合作學習的形式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生生之間合作,積極查找資料,開展互動討論,對答案進行探究,這一過程中學生彼此保持平等,交流毫無壓力,便于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2)師生之間合作,圍繞問題探究答案的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引導,確保知識掌握的高效。(3)學生與教材之間合作,以教材為中心進行學習,促進知識鞏固,便于學生吸收內化知識。在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其思維更加活躍,自主意識得到明顯增強,其主體作用也在課堂中得到充分發揮,這就保證了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學習形式的運用應當與學生的具體情況相符,以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比如,在風景類文章講解過程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組織開展自主合作學習,令學生結合文本內容進行描述和總結,并組織開展小組競賽,促進組內成員分工合作,積極配合,準確高效地回答問題,語文學習目標也得以順利實現,并且團隊精神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得到強化。
新課標下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轉變機械化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積極性,鍛煉學生信息搜集、處理與分析的能力。語文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分層教學的實施能夠提高分組學習的效率,確保學生有所收獲。教師應合理組織安排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合作交流,以小組方式來就學習成果進行匯總,確保學習效果的理想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結合文本內容可設定學習任務,從學生學習狀態與學習能力出發,保證學習任務的差異性,學困生主要對文中修辭手法及其應用效果進行探究;中等水平的學生主要思考文中物象代表了什么;學優生則在對比思考的過程中探究文章的表達與抒情方式。教師通過差異化學習任務的設計,能夠組織學生開展分工協作,學生自主學習與團隊合作能力均得到有效鍛煉。
五、結語
為促進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在新課標下教師應高度重視語文教育的落實,從多個角度出發制定教學改革策略,優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以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提高。在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階段,教師需要基于問題來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實踐活動中拓寬學習空間,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有效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