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榮 崔曉慧

基金項目:2020年度江西省教改課題重點項目:“基于“1+X”制度下跨境電子商務“5+4+2”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究與實踐”(項目編號:JXJG-20-51-3);2017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基于“職業技能競賽”機制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的優化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JY17105);2018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產教融合視域下創新電子商務優質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以江西**職業學院為例(項目編號:JY18132)
摘 要:隨著“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概念的多次強調,以及RCEP協定的推進,跨境電商行業的前景廣闊。2019年2月,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但仍面臨專業教師匱乏,雙師型隊伍建設有待提高、課證融通度不夠,課程體系建設不足、產教融合度不深,校企合作有待提高等問題,本文建議:打造教學教師創新團隊“三雙”模式構建1+X跨境電商課程體系、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提高產教融合深度。
關鍵詞:1+X;跨境電商;產教融合
一、跨境電商行業人才發展現狀分析
1.我國跨境電商行業發展態勢良好
根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7年-2021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如圖所示)。跨境電商在國際貿易未來發展中將是一重要領域,對中國對外開放戰略實施起到關鍵作用,也是助推產業升級、品牌升級的重要抓手。隨著“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概念的多次強調,以及RCEP協定的推進,跨境電商行業的前景廣闊。
2.跨境電商行業人才需求短缺
據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跨境電商人才需求激增同比增長兩倍,人才需求主要來自廣東省,占全國51.6%。2021年外貿核心崗位招聘情況看,跨境電商運營占比14.3%。跨境電商運營人才競爭指數僅有13.7%,明顯供需不匹配,在外貿核心崗位中墊底。在整個行業高歌猛進的同時,專業人才的短缺卻在掣肘跨境行業的整體發展。根據《“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數據顯示至2025年我國電子商務領域相關從業人數將達到7000萬,未來五年,預計我國電商人才缺口達985萬。根據阿里巴巴國際站相關研究數據表明,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缺口超過600萬;除珠三角長三角等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的中小企業缺口明顯。
3.跨境電商專業新增備案數持續增加
根據高職院校2020年-2021年專業增長數量排名情況看,增長數量排名前三的專業為:跨境電商商務(130個)、國際經濟貿易(107個)、電子商務(98個)。當然跨境電商專業新增備案持續增加,2020年為143所,2021年322所,2022年達到371所。跨境電商已成為外貿發展新動能、轉型升級新渠道和高質量發展新抓手。跨境電商發展勢頭如此強勁,與之對應的勞動力市場就會產生供需問題。高職院校所開設的各個專業,恰恰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二、1+X證書制度下跨境電商產教融合培養模式研究亟待解決的問題
“1+X”證書制度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的彰顯職業教育類型特征的重要制度設計,是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重要舉措,是引導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的長效機制,是全面推動“三教”改革、提升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抓手。
目前在1+X跨境電商專業領域,有跨境電商多平臺運營技能證書(初、中、高級),各院校也在積極探索1+X證書制度人才培養模式。
1.專業教師匱乏,雙師型隊伍建設有待提高
開展1+X 證書制度試點,需要和 1+X 試點企業合作研究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教學整體設計,共同培訓教學創新團隊,提升教師的教學工作能力。據2021年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顯示,2020年,江西省“雙師型”專任教師比例為41.47%,相較于2019年同比降低5.72%。2020年全國高職院校“雙師型”專任教師比例為54.42%,江西省“雙師型”專任教師比例低于全國水平。廣東省2020年“雙師型”專任教師比例為66.70%,江蘇省2020年“雙師型”專任教師比例為79.24%,“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缺失成為1+X證書制度實施的短板。跨境電商專業作為一個新開設的專業,其教師大部分由國際經濟與貿易,商務英語,電子商務專業教師擔任其授課教師,教師隊伍缺乏“雙師型”教師,專業教師匱乏,導致學生專業水平未達到市場需求,沒有充分發揮1+X證書制度的效益。
2.課證融通度不夠,課程體系建設不足
首先,課程設置不規范。目前跨境電商專業課程設置仍按照“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實踐技能課”的模式開展,在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上遠遠不夠。其次,課程建設渠道不暢通。企業并沒有參與到課程設計當中,課程資源大多數由學校單方面進行開發。最后,實訓基地建設不完善。一方面,大部分高職院校都設立實訓課程,但是實訓內容是購買相關軟件進行模擬操作,模擬軟件由于時效性等要求,與實際企業情況相差較遠,同時會減少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雖然部分高職院校會建立校外的實訓基地,僅是發揮學生跟崗、定崗實習的作用,并未達到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要求。據數據顯示,2020年江西省高職院校校內實訓基地數為2958個,工位數為222282個,生均校內實踐教學工位數0.52個,廣東省校內實訓基地工位數達到644800個,江蘇省均校內實踐教學工位數0.94個,廣東省均校內實踐教學工位數0.74個。
3.產教融合度不深,校企合作有待提高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是職業教育最顯著的類型特征。近年來,國家層面已就產教融合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組合式激勵政策,但從實踐來看,進展情況并不理想,校企合作還處于淺層次、低水平狀態,產教融合還存在松散式、“兩張皮”現象。一方面,企業參與意愿不高。雖然,各高職院校都在探索與企業的合作,但實際情況是,當企業需要人才時會與學校進行合作。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深度不夠。校企雙方舉辦合作磋商會或是洽談合作后簽訂協議,再舉辦一個掛牌儀式,達成初步合作,至于后期學生培養,如何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問題始終未得到解決。如“校企互融協同培育的新零售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電子商務專業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典型案例”兩個案例成功入選2021年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校企互融協同培育的新零售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電子商務專業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典型案例”體現的是該校與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產業學院“松鼠電商產業學院”。“松鼠電商產業學院”是基于現代學徒制下的校企雙主體育人,實施院長負責制、“企業化”管理運行機制和“政行企校”聯動運行機制,創新“寬基礎、分崗位、層進式”人才培養模式、“1232”分段式教學模式和“一企三崗、校企雙核、四段交替”崗位輪訓模式,通過建設“實境育人”實習實訓基地,訂單式培養企業急需的高素質人才,同時建立“教師工作站”提升教師業務能力、打造“雙師”素質教學團隊、開展企業服務,開創了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校企雙主體育人的產教融合新局面。
三、政策建議
高職院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應該分為3段式培養,前2年,結合三教改革需求,圍繞“平臺+模塊+方向”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重構跨境電商立體化的課程體系,打造雙師型隊伍,并加強社會服務能力。第2.5年,堅持產教融合,圍繞“引入企業、引入項目、引入師傅、引入課程”的四個引入,打造普適產教融合模式,將產教融合貫穿到人才培養模式方方面面。最后半年,依托跨境電商企業集群,打造政企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提供實習就業服務。
1.打造教學教師創新團隊“三雙”模式
按照“高水平、結構化”的要求,基于跨境電子商務的產業鏈、典型崗位群和模塊項目,建設產教融合、專兼結合的“三雙”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借鑒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首批國家級別跨境電商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三雙”模式實踐經驗,“三雙”即“雙專業帶頭人”“雙課程負責人”“雙育人導師”三種類型團隊。(1) “雙專業帶頭人”團隊:跨境電子商務崗標專標開發的領跑者。由行業名師擔任兼職專業帶頭人,與校內專業帶頭人結對,形成“學校專業帶頭人+行業名師兼職專業帶頭人”構成的“雙專業帶頭人”機制,主導跨境電子商務崗位標準、專業標準開發,跨境電商“1+X”證書試點、“書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頂層設計的教育教學技術攻關及成果轉化工作。(2) “雙課程負責人”團隊:系列課程教材資源的開發者。“雙課程負責人”團隊由行業專家擔任課程兼職負責人和培訓講師,形成“校內課程負責人+行業課程負責人”的機制。組建了9支團隊,參與技能等級鑒定標準開發與實施,共建模塊化課程標準、內容、資源、考核標準和新形態一體化教材,協作實施各自“精專”的項目模塊教學。團隊和知名出版社共同探討開發財經類新形態項目化、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3) “雙育人導師”團隊:高技能人才“書證融通”培養的倡導者。“雙育人導師”團隊由1+X行業專家兼任創業導師,形成“校內育人導師+行業創業導師”的機制。
2.構建1+X跨境電商課程體系
優化《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按照專業基礎模塊課程、專業核心模塊課程、專業拓展模塊課程等規范課程體系結構,基于典型崗位群和工作過程,強化課程思政和實習實訓環節設計,將“1+X”證書標準融入到課程標準、課程內容的設計中,提高跨境電商緊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一方面,校企共同研究課程體系建設。共建模塊化課程標準、內容、資源、考核標準和新形態一體化教材,協作實施各自“精專”的項目模塊教學。另一方面,要構建“專業課程—社團活動—實踐項目”的課程育人體系。
3.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提高產教融合深度
校企命運共同體為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邁向深入提供了一種新的范式,亟待職業教育實踐者把對校企命運共同體的思想認識轉化為實踐路徑,打通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首先,要搭建實質性產教融合平臺。校企命運共同體的組織形態豐富多樣,但核心是搭建起實實在在的校企合作組織平臺,真正把校企命運共同體視為一種戰略行為,而不是短期的迎合或權宜之計。集實訓、實習、培訓、創業、就業為一體的政企校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其次,要強化雙云育人機制。要推動企業深度參與協同育人,推進合作式、任務式、項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如江西財經職業學院組建跨境電商學徒制試點班通過對傳統教學、“1+X”制度、現代學徒制度的研究,試點基于“1+X”制度下跨境電子商務“5+4+2”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充分利用九江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地緣優勢,杭州阿里巴巴集團優質,合作共建跨境電商學徒制基地、商貿服務產業學院兩大學徒制實踐平臺,同時與廣州大洋等教育龍頭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形成一批學徒制課程資源,培育學徒制校企雙導師團隊。顯著提升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增強學校影響力。采用“雙元育人、書證融通”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半年虛擬組班教學、半年實體訂單培養、半年學徒制培養的“0.5+0.5+0.5”模式,團隊成員與企業導師共同備課、授課、命題、指導實踐,依托阿里巴巴國際站真實賬號,開展實戰教學和學徒制培養。最后,校企雙方要形成共建共管機制。“1+X”制度、現代學徒制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兩項重要制度,與傳統教學進行有機融合,打造新型學徒制,實現校企合育、產教融合、書證融合,通過校內、校外兩大學徒制基地,除對口服務杭州跨境電商企業、同時為九江區域經濟建設定向輸送電子商務人才,助力區域數字經濟發展。
碧桂園集團于2014年投資創辦了具有慈善性質的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為學生提供全免費高職教育。集團決策層主動作為,成立“碧桂園集團校企共同辦學理事會”,建立“集團高層權威決策-高管直 接推動-校企共同落實”的產教深度融合運行機制,使企業龐大的產 業資源包括一千名高管、二千名金牌講師、二十萬就業崗位和智能建造產業鏈生產與經營基地均轉化為人才培養的主體要素,深度參與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首批國家級別跨境電商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三雙”模式實踐.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tech.net.cn).
[2]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tech.net.cn).
[3]林嘉琪.產教融合背景下跨境電商課程建設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2,43(06):25-27.
[4]王莉.基于“1+X”模式產教融合培養跨境電商人才實證研究[J].當代經濟,2022,39(02):86-91.
[5]黃依婷.基于“1+X”證書制度的高校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21(10):181-183.
[6]王玨.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06):277-278.
[7]劉自強.基于認知學徒制的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9(29):16-17.
作者簡介:鄧榮(1979.11- ),女,漢族,湖南益陽市人,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電子商務;崔曉慧(1980.11- ),男,內蒙古赤峰人,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