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丹
開展小學美術知識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探究小學美術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并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知識教學中,既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又能使學生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從而在提高學生審美素養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教師在帶領小學生開展美術知識教學時,就可以先探究教學內容,以此找出教學與傳統文化的聯系。根據教學內容與傳統文化的聯系設計多樣的教學導入方案,就能夠在教學中引入傳統文化,并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傳統文化,從而就能為學生傳承傳統文化,并將傳統文化高效地融入教學打下基礎。接著,教師可以尋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傳統文化,并帶領學生了解,這樣就能豐富小學美術知識教學的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從而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之后,教師可以將傳統文化與教學內容相結合設計課外活動,并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選擇和優化活動內容。
一、根據教學內容引入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傳統文化
教師需要先分析教學內容中存在的傳統文化,再尋找與該傳統文化相應的資源,這樣根據傳統文化資源教學,就能夠有效地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與傳統文化設計符合學生興趣與認知的趣味性導入,這樣就能在教學中引入傳統文化,并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傳統文化[1]。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漂亮的燈”時,就可以先在多媒體上展示常見的燈的圖片,如節能燈、霓虹燈、路燈、信號燈等,同時可以讓學生對多種燈進行介紹。然后,教師可以問:“你見過最漂亮的燈是什么燈?可以描述嗎?”并在多媒體上展示多種燈的圖片,如孔明燈、荷花燈、手提燈等,同時可以鼓勵學生回答問題。教師可以以表揚的方式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并鼓勵學生對多媒體上的燈進行介紹,同時可以讓學生猜測教師喜歡的燈。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傳統文化。
二、根據傳統文化帶領延伸教學,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教材中的美術作品與傳統文化內容有限。因此,教師需要分析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優秀傳統文化,并尋找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藝術作品和資料[2]。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展現所準備的傳統文化藝術作品,以此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并根據傳統文化帶領學生延伸教學,這樣可以拓寬學生的美術視野,并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裝飾瓶”前,就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前任務:“了解我國不同時代的裝飾瓶,記錄你最喜歡的一種裝飾瓶的特點。”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多樣裝飾瓶的圖片,并帶領學生分析圖片中裝飾瓶的特點。接著,教師可以提問:“古代的裝飾瓶與現代的裝飾瓶相同嗎?有什么不同?”這樣就能了解學生課前任務的完成情況。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介紹最喜歡的裝飾瓶,并在學生介紹后,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積極程度進行點評,以此提高學生自學和課前預習的興趣。
三、結合傳統文化開展課外活動,增加教學與傳統文化的聯系
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傳統文化結合起來開展美術課外活動,這樣就能增強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的聯系,并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與美術知識的理解,從而就能在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促進學生藝術素養、審美素養、美術水平與美術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動物面具”時,就可以先在多媒體上展示現代的動物面具,再向學生展示所購買的動物面具,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制作動物面具的材料。接著,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我國傳統的動物面具圖片,并引導學生猜測制作傳統動物面具材料,這樣就能在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教學。然后,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同時展示現代的動物面具與傳統的動物面具,以此方便學生對比。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講述現代面具與傳統面具的不同,并帶領學生運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不同時代的面具。
小學美術教材中的美術作品是有限的,教師只根據教材中的作品教學,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美術水平,還無法激發學生學習、欣賞和創作的興趣,這樣是無法提高學生藝術素養與審美素養的。教師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傳統文化,并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知識教學中,就可以使學生欣賞豐富的美術作品,同時可以使學生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欣賞和創作美術作品的興趣,并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幫助學生傳承傳統文化,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并促進學生藝術素養、審美素養與綜合素養提升的。
參考文獻:
[1]何春玲.淺談傳統文化有效融入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2020(18):24.
[2]王艷.小學美術教育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