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珍梅
在科學育人觀的推動下,教師開始探究歷史課堂上初中生之間高效認知、友好交流、互助成長的人性化教學模式的科學構建途徑,力求實現初中生歷史認知環境的最優化創設。教師在教、科、研實踐中慢慢注意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價值,開始深入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策略、過程管控、優化可能以及活動價值,從而大幅度推進了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優質構建與持續提升。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簡介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將初中生進行分組,讓初中生以小組合作形式進行歷史學習、合作探究與互幫互助,借助群體智慧以及團隊合力共同完成教師預設的探究任務,實現初中生的共同成長。初中生已經具備較強的認知能力、交流能力與協助能力,因而非常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在相互啟迪、相互幫助、相互促進中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共同進步、快樂成長。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特點
第一,小組合作學習具有突出的自主性與開放性。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由于多組共同開展活動,教師對各組學習活動的直接干預明顯弱化,從而使初中生獲得了更少的教師關注度、心理壓力、精神負擔等。因此,初中生能夠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開展彼此間的友好合作與深度探究,表現出自主性與開放性。
第二,小組合作學習具有突出的合作性與互助性。由于教師干預頻度的降低,初中生群體獲得了更多的參與權、話語權以及自主權,能夠慢慢成為歷史課堂上的認知主體,在互幫互助、友好交流中相互促進、快樂成長。因此,小組合作學習具有突出的合作性與互助性,能夠讓初中生實現抱團取暖、集群發展。
第三,小組合作學習具有突出的快樂性與體驗性。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初中生成為信息輸出者、知識解讀者、活動操控者,因而能夠在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中盡情展示認知靈光與生命律動,充分享受認知的快樂、合作的快樂、表現的快樂以及成長的快樂,從而使小組合作學習表現出突出的快樂性與體驗性。
三、小組合作學習在歷史教學中的價值
小組合作學習是歷史課堂上的組織活動形式,也是初中生成為認知主人的物質支撐,因而在初中生的高效認知、合作探究、快樂成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營造出開放、自由的認知氛圍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由于教師需要同時面對多個學習小組的合作探究活動,因而對任何一個學習小組的關注度都會極大地降低,從而為初中生提供了更加寬松、自由、開放快樂、無拘無束的探究環境。因此,初中生能夠在毫無壓力、暢所欲言中表現自我、展現才能,從而使歷史課堂上洋溢出開心、快樂的愉悅氛圍,掌聲、笑聲、歡呼聲此起彼伏。可見,開放、自由的寬松氛圍不僅激發了初中生的認知靈光與生命律動,還為歷史教學輸送了源源不斷的生命活力與主體支持。
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6課“春秋戰國的紛爭”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為初中生設定“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以及“秦王朝的興盛”三個討論話題,以此指導初中生立足歷史教材內容輕松、快樂地自由討論。這樣,初中生不僅可以討論“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以及“秦王朝的興盛”這三個討論話題,還會討論到“商鞅變法”“焚書坑儒”“華夏統一”“萬里長城”以及“車同軌、書同文”等話題。因此,初中生在小組交流過程中立足教材內容適當增加一些相關歷史故事以及文化典故,能夠極大地提升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故事性、文學性、知識性以及快樂性,自然能夠極大地活躍教學氛圍,形成開放自由、輕松快樂、無拘無束、熱烈高效的良好交流環境。
(二)創設出合作探究的認知方式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初中生基本上脫離了教師的直接干預,在組長這位“小先生”的帶領與組織下通過合作探究、友好交流與快樂互助而科學、高效地進行歷史學習。另外,對于初中生來說,歷史知識僅僅需要先理解后識記,因而認知難度較小,與小組合作學習具有非常高的契合性。因此,初中生能夠在集體討論中獻計獻策、互通有無,借助群體智慧與整體實力去高質量地理解歷史知識的來龍去脈以及前因后果,并借助興奮的大腦與高昂的情緒獲得良好的識記效果。
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2課“貞觀之治”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為初中生設計探究任務,如“隋朝滅亡”“李淵建國”“貞觀之治”等三部分內容,而且要指出重點探究“貞觀之治”的詳細內容。于是,初中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可以實施任務分工,分別負責“貞觀之治的形成原因”“貞觀之治的政治內容,如納諫、重才、三省六部等”“貞觀之治的經濟內容,如賦役改革、減少徭役等”“貞觀之治的文化內容,如科舉制度等”“貞觀之治的法律內容,如修法寬刑等”“貞觀之治的民族內容,如各民族和諧相處等”。這樣,初中生就可以在各司其職中完成個人任務,并快快樂樂地分享他人的總結成果,在合作探究、互幫互助、集體認知、友好交流中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三)創設出友好互助的認知關系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組長雖然扮演著“小先生”這一領導角色,卻仍舊是初中生群體中的一員,因而整個學習小組內的所有成員都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與親和力,僅僅是認知能力方面稍有差異。而且,初中生之間還是非常熟悉、朝夕相處、年齡相仿、志趣相投的同學關系,因而具有非常高的融合性與親密性。因此,初中生能夠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互幫互助、友好交流、快樂成長,并形成友好互助的認知關系、齊心協力的戰友關系、眾志成城的隊友關系。
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鴉片戰爭”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為初中生提供了“鴉片危害如身體健康及白銀流失等”“虎門銷煙如林則徐及其歷史意義”“鴉片戰爭的過程”“《南京條約》的內容,如割地、通商、賠款、議稅等及其危害”“民族英雄如林則徐、關天培等”等探究任務。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初中生以探究任務為導引,在教材內容中積極搜尋相關信息完成任務。而且,初中生之間沒有主動地位與被動地位之分,共同承擔著探究任務,因而在友好互助、平等交流、合作探究中群策群力地完成探究任務。因此,教師的隱退為初中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了充足的活動空間與探究機會,能夠讓初中生在親密、友好、快樂的良好氛圍中以平等、互助的認知關系完成探究任務。
(四)創設出群策群力的認知過程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初中生都處于友好互助的認知關系中,能夠借助合作探究、群策群力與集思廣益實現快樂互助、共同成長。在歷史問題的集體探究過程中,每一個初中生都有機會將自己了解的相關信息說出來,以此增強歷史知識的趣味性與故事性,易于在初中生的思想意識中留下深刻的認知印記,便于后續認知中的識記活動。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整合了初中生的群體智慧與整體實力,因而創造出群策群力、各顯神通、團結互助、眾志成城的快樂成長過程。
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2課“可愛的人”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本課的內容主要是“抗美援朝戰爭”,教師可以為初中生設置“戰爭爆發”“邊境挑釁”“彭德懷入朝”“五戰五捷”“板門店停戰協定”等探究任務。初中生可以在小組學習中對探究任務進行分工探究,也可以逐一完成探究任務,而且每一個人都是積極閱讀、搜尋信息、探究答案、收集材料、整合處理的肩負者與完成者。因此,初中生能夠在群策群力、親密合作、友好互助中一起探究、一起交流,共同完成內容整理以及內容完善,使探究內容都承載著每一個小組成員的個人智慧,能夠成為集體智慧的結晶。
(五)創設出科學、高效的認知結果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探究任務承載著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學設計與教學思路,自然會具有較強的指向性、探究性與實踐性,適合初中生開展集體討論與互助成長,能夠成為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究話題與認知內容。而初中生又具有較強的主體認知能力,在群體智慧與整體實力的支持下必然能夠釋放出強大的戰斗力與發展力,在齊心協力中高質量地完成教師預設的探究任務。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能夠實現初中生快樂互助、友好交流以及科學、高效的認知結果。
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9課“改革開放”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為初中生設定如下任務,“土地改革的時間、方式、地點以及對鄉鎮企業的影響”“四大經濟特區的建立”“十四個沿海城市的開放”“內地開放”“開放格局的形成”以及“國有企業的改革”等板塊內容。初中生可以將小組成員再次分組,每組承擔一個探究任務,各組完成探究任務后再進行小組內的集體展示,實現信息共享與信息整合。因此,小組合作學習將個人智慧有機融入集體智慧中,在友好交流與合作中實現初中生科學、高效的歷史學習。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凝結著教師的教學智慧與教學藝術,也是歷史課堂上的教學模式與活動架構,更是初中生參與教學、主導學習、釋放活力的有力抓手。因此,教師立足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積極在歷史課堂上拓展初中生的參與空間、增加表現機會、提升交流頻度、增強互助密度與成長效度,切實讓初中生展現出強大的生命活力與主觀能動性,借助初中生在合作探究、友好交流過程中獲得的良好認知體驗有效強化初中生的認知興趣、探究熱情、求知動機以及發展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