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
摘 要: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深刻踐行“雙減”教育政策,實現作業設計的創新和優化,不僅能調動學生完成課后作業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和水準,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更多的學生在完成語文作業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和提升。鑒于此,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作業設計,既要將語文作業的設計進行基礎化處理,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又要使語文作業的設計更具趣味性,強化學生完成語文作業的動力。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現實需求,將作業設計分層,以提高語文作業設計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最大限度地發揮作業設計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的價值和作用。
關鍵詞:“雙減”教育政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創新策略
“雙減”教育政策尤為強調減少學生學習上的負擔和作業的總量,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創新和優化作業的設計,選擇能夠踐行“雙減”教育政策的方式進行作業設計,能夠讓更多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和提升。然而,受傳統學科教學觀念的影響,多數教師并未重視對學生語文作業的設計,也很少將其作為學科教學的關鍵。在傳統的“題海戰術”以及古詩文背誦一類的作業設計中,小學生很難產生完成作業的動力,而這也是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優勢沒能發揮出來的根本原因[1]。對此,本文從六個方面探研“雙減”教育政策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希望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一、語文作業設計基礎化,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
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加強鞏固學生在課上所學的知識,是幫助學生學好語文這門學科的關鍵,也凸顯了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創新的必要性。為此,教師需要將語文作業設計進行基礎化處理,為學生設計一些較為基礎的語文作業[2]。
例如,在教學《人物描寫一組》一課中的《他像一棵挺脫的樹》這一篇課文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中所運用的寫作手法,筆者為學生設計了“老舍先生是如何進行人物細節刻畫的?”“在進行人物細節刻畫的過程中,具體運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等作業,讓學生試著運用自己的方式閱讀全文,并從人物的形態、著裝描寫等方面思考問題,從而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習一些人物細節刻畫的方法和技巧。如“殺好了腰,再穿上……的大腳!”“是的,他無疑……他自己笑了。”這兩句話為我們刻畫了一個有血有肉、鮮活豐滿的祥子形象。其中,“殺好了腰”“出號的大腳”等,更是從細節方面為我們刻畫了一位腳力車夫的形象。此外,為了鍛煉學生刻畫人物的能力,筆者還為學生設計了“人物描寫”課后作業,讓學生選擇班級里的一位同學作為描述對象,并從發型、臉型、性格、表情或服飾等方面描述這位同學的特點,其他學生則需要根據該名學生的描述,找出被描述的學生,以此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和應用一些描寫人物的方法和技巧。
二、語文作業設計趣味化,激起學生做作業的興致和動力
小學語文作業對一些小學生來說是乏味且無趣的,尤其在題海戰術的影響下,一些學生甚至對語文作業產生了抵觸和排斥心理,缺乏主動完成作業的興致和動力。對此,教師需要將語文作業設計趣味化,從而激起學生完成語文作業的興趣[3]。
例如,在《景陽岡》一課的作業設計中,為了激發學生主動完成語文作業的興趣,一方面,筆者為學生設計了“全篇課文具體是從哪些方面來進行敘述的?”“全篇課文是按照什么樣的順序將所有材料串聯起來的?”“在閱讀課文過程中,哪些地方讓你印象最深刻?”等作業,讓學生運用粗讀加細讀的方式來閱讀課文,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另一方面,筆者還為學生設計了“名著改編”作業。學生需要根據自身對整篇課文的閱讀和理解情況,以小組為單位對整篇課文進行縮寫和改編,并將小組所縮寫和改編的內容以話劇的方式呈現出來,以此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完成課后作業的樂趣所在。
三、語文作業設計層次化,提高作業設計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與布置中,一些教師受“題海戰術”理念影響嚴重,對語文作業的設計多是以教材內容為主,在設計和布置作業時,往往是將教學內容系統化分類,并將一些知識內容分為多個單元讓學生學習,很少有考慮學生是否能夠全面地掌握和吸收所學知識,導致學生在完成語文作業的過程中經常面臨作業量大、完成作業耗費時間長而收獲小的問題。也正是因為這些問題,學生對語文作業產生了明顯的抵觸和排斥心理。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教師需要將作業進行層次化處理,為學生設計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的語文作業[4]。
例如,在《少年閏土》一課的作業設計中,為了讓語文作業的設計更具效果,切實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首先,教師需要按照學習能力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基礎層次、一般層次和拔高層次。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分層情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語文作業。比如,針對基礎層次的學生,教師設計的作業應以學習和記憶本篇課文當中的一些重難點詞匯為主。而針對一般層次的學生,作業內容應以梳理課堂內容為主,著重讓這一部分學生在課后對課文整體內容進行梳理,讓其在梳理的過程中對本篇課文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如整篇課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第一自然段,主要寫的是主人公印象中少年閏土看瓜刺猹的場景;第二部分是第二到第五自然段,主要寫的是主人公與閏土的相處以及初次見面的場景;第三部分是第六到第十八自然段,主要寫的是主人公與閏土相處的過程;第四部分是第十九自然段,重點寫的是主人公與閏土分別的情景。對于拔高層次的學生,作業內容應以賞析故事情節為主,通過讓學生閱讀和賞析看瓜刺猹、捕鳥等故事情節,提升其賞析能力。
四、語文作業設計閱讀化,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本領
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為學生設計一些需要閱讀文本的語文作業,不僅能夠提高其語文課堂學習效果,還可以鍛煉和提升其語文閱讀本領,在真正意義上使語文作業的設計與布置成為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對此,教師需要設計一些閱讀性較強的語文作業,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鍛煉和提升自身的閱讀本領[5]。
例如,在《狼牙山五壯士》一課的作業設計中,一方面,為了幫助學生獲得更為真實的學習感受,筆者就本節課的內容,為學生設計了“課后觀看《狼牙山五壯士》影片”的作業,要求學生充分利用課后時間觀看《狼牙山五壯士》的影視片段,讓學生深刻體悟狼牙山五壯士身上的精神品質,進而讓更多的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另一方面,為了鍛煉和提升學生的閱讀本領,筆者就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為學生設計了以“紅色閱讀”為主題的作業。在此次作業當中,筆者給學生推薦了一些具有濃厚愛國主義色彩的“紅色”書籍,比如《紅巖》《把一切獻給黨》《林海雪原》等,并要求學生按照閱讀《狼牙山五壯士》的方式閱讀這些書籍,讓學生在閱讀完畢之后試著對整個故事的內容和結構進行系統化的梳理,并在課堂上分享閱讀成果,從而實現學生閱讀本領的提升。
五、語文作業設計寫作化,實現學生寫作本領的提升
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創新作業設計的方法和手段,將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進行寫作化處理,不僅能夠讓更多的學生逐漸喜歡上寫作,而且能讓學生在完成語文作業的過程中鍛煉和提升自身的寫作本領,從而有效促進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
例如,在《慈母情深》一課的作業設計中,為了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本篇課文應用的寫作手法,筆者就課文的內容,為學生設計了“課文是如何表達母親對孩子的愛的?”“在表達母愛的過程中,所采用的表達方式是什么?”等作業,讓學生從整體上閱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問題的答案。比如,本篇課文運用排比的方式,呈現了母親為家庭忘我地工作,且不敢有絲毫停歇的狀態,而其中的幾個“立刻”,則反映出母親工作的無趣性和單調性,更加彰顯了母親那無私的愛。同時,筆者從學生寫作本領的培育和提升入手,設計了以“我心目當中的母親形象”為主題的寫作作業。讓學生靈活使用從本篇課文中學到的寫作方法,以自己的母親為題,將自己和母親之間最深刻的事情書寫下來,并在課堂上分享給其他同學,感受分享的快樂,以此真正體會到整篇課文中所蘊含的母親對孩子的濃濃愛意。
六、語文作業設計開放化,切實提高語文作業設計的效果
作業的設計與管理是教師檢驗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情況的有效舉措。將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進行開放化處理,讓學生自由選擇完成作業的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高質量地完成語文作業,還可以讓學生在完成語文作業的過程中提升學習信心,進而不再排斥和畏懼語文這門課程的學習。對此,教師需要從提升語文作業設計與管理的效果入手,將作業設計進行開放化處理。
例如,在《火燒云》一課的作業設計中,為了讓學生對本篇課文產生足夠的學習興趣,筆者在課堂教學初期,便為學生設計了“你心目當中的火燒云是什么樣子的,哪位同學可以試著運用一定的詞匯和句式描繪出來?”等談話作業,讓學生在課堂上說一說自己印象中的火燒云是什么樣的,它為什么要叫火燒云,等等,通過讓學生對這一話題進行交流和討論,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期,為了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筆者為學生設計了“閱讀課文,試著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總結全篇課文先寫的是什么,接著寫的是什么,最后又寫了什么”的作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語文課堂上閱讀全篇課文,厘清課文的寫作順序。在課堂教學后期,筆者還為學生設計了“閱讀文本,名句賞析”的作業。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對課文的一些句式進行賞析,從而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積累更多的閱讀素材。此外,為了讓開放化的語文作業設計更具效果,筆者還為學生設計了“整理課文內容,做好隨堂筆記”的作業,讓學生將課堂學習和記錄下來的知識內容進行系統化的歸納和整理,以便今后更好地翻閱和查看。
總的來說,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當中,創新作業的設計不僅契合素質教育對學科教學的基本要求,讓更多的小學生在完成語文作業的過程中對教材文本內容記憶得更加深刻,還為今后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提供了一定的理論研究依據。對此,在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將語文作業的設計進行閱讀化處理,通過為學生設計一定的閱讀作業,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本領,還要將語文作業的設計進行寫作化處理,為學生設計一些寫作類型的作業,以此提升學生的寫作本領。此外,為了踐行“雙減”教育政策,教師還需要將作業的設計進行開放化處理,讓學生自行選擇完成作業的方式,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發揮語文作業的作用。
[參考文獻]
蘇詩童.核心素養視角下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2019(18):148-149.
丁燕霞.讓作業在智慧設計中靈動飛揚: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問題思考及策略研究[J]. 華夏教師,2018(21):90-91.
從美連.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24):398.
王玉容.新教材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與指導[J].中國新通信,2020,22(10):208.
包永強.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