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霜琳
初中語文教學的本質目的涵蓋了對學生語感的培養,主要是指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及感受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務必要善于貫徹新型的教學理念,充分運用語感教學法來有的放矢地開展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從而真正實現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學生的學習水平獲得里程碑式的提升。
語感是最基本的一種語言素養,是語言水平表現的一項關鍵指標,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敏銳的感受、感知能力。若學生具備較強的語感,就能準確地表達自身的想法,在寫作時也能更加流暢。所以,我們應將培養學生的語感當作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積極應用語感教學法培養學生的語感。
一、創設聽說情境,增強學生語感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若想培養學生的語感,那么絕不可脫離對語言文字的感覺以及學生自身的悟性。語文教師如想充分貫徹語感教學法,就應先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聽說情境,以此來逐漸增強學生的語感,吸引學生投身至聽說情境中,讓學生主動去研究以及揣摩,并在良好感知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身的想象力來更深層次地體會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達,并對作者的文字表達產生共鳴,爭取處在“心神合一”的感知境界中。在常規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復述文章內容、思考探討文章主題或開展朗誦展示、課本劇表演等諸多活動,為學生創建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此環境中進行積極的溝通與交流"。除此之外,教師也可利用現代化技術積極開展雙邊活動,比如,為學生的課本劇表演準備道具和視頻旁白來營造氛圍;朗誦展示時和學生一起整理素材,根據朗誦內容配樂并剪輯相應的故事背景。如果能夠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開展相關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以及興趣,還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增強學生良好的語言感知能力,使學生在初中語文課堂內外的學習中獲得更好的體驗。
二、重視文章誦讀,培養學生語感
誦讀是培養學生語言感知能力的重要方式,韻律性的誦讀是誦讀的主要方式之一,作為協調與調動學生感官的重要過程,還可作為感悟語言的一種重要形式2。在引導學生誦讀時,教師要讓學生直觀感知文章中的內涵與真諦,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對抑揚頓挫的文字、語言節奏以及奇特的結構等方面的感知及體驗,進而讓學生對文字產生強烈的欲望,而欲望一旦產生,則更利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充分感知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漸漸提高自身的語感。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誦讀,并引導學生借助多種誦讀方式,在誦讀中進一步感知文字內容,實現對學生語感的培養。例如,在古詩詞教學時,教師可將唱和誦兩種方式結合起來更有效地完成誦讀環節。在學習蘇軾的《水調歌頭》時,我發現學生更樂意通過古詩新唱的方式來完成詩歌的背誦,于是,我就用了一節課時間來進行誦和唱。在唱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了升華,在此基礎上,我在朗誦節奏上稍做點撥,竟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學生的語感培養看似無心插柳,實則水到渠成。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親自示范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誦讀以及美讀,而美讀主要指的就是在誦讀過程中,充分把握語言的節奏、詞語的感情色彩以及重音技巧等表達出作者蘊涵在文中的情感。在悲憤之處就應誦讀出悲憤之感,在激昂之處就應誦讀出激昂之感,在愉悅之處就應誦讀出愉悅之感,在憂傷之處就應誦讀出憂傷之感。對誦讀的深度體驗更有助于學生在本質層面充分解讀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內容。
三、注重詞語積累,豐富學生語感
語言作為情感表達的重要符號,對學生來說,也須具備此方面的知識以及技能,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進行文字閱讀。初中生已然掌握了數量龐大的詞語,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文字所具備的社會功能、語言詞匯主要構成以及詞句的組合等方面的內容,然而他們的語言感知能力還較為薄弱,因而使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產生淺性閱讀的現狀3。所以針對此情況,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就應積極發揮語感教學法的重要作用,在培養學生語感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對詞語的積累和運用,能自主識記詞語的含義、辨析近義詞并準確使用。在閱讀小說或者散文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認真感知和體會文中所運用的詞語,并能夠對優美的詞句、精彩的表述進行摘抄積累,也可以因地制宜地讓學生進行仿寫訓練或談感悟、啟迪。在此過程中不但能夠培養學生對優美語言文字的感知力,豐富學生的語感,而且能夠逐漸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從而使學生在初中語文課堂的學習中能夠獲得進步。
初中語文教師應將辨識文章中優美詞語、句子的方法和技巧教給學生,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在第一時間捕捉到優美的語言文字,這樣學生在日后的閱讀中也能夠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自覺去吸收優美的語言,進而持續豐富自身的語感。
四、強化閱讀訓練,提高學生語感
強化語文閱讀訓練也能夠作為提高學生語感的一個重要途徑,這是由于通過閱讀訓練促進學生觀看更多的語言材料,更為高效地接收文字信息,在此過程中也能夠更好地活躍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智力。所以說,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時,教師若想提高學生的語感,那么還應強化開展閱讀訓練。一方面教師應結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文章整體化教學,文章整體化教學是提升學生理解水平的關鍵環節,也是學生分析鑒賞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徑。這既可防止學生在解讀課文過程中產生“斷章取義”的情況,又可作為素材積累下來深度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教師則應幫助學生根據教材特點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和技巧等,實施總結以及分類對比,這樣既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又能夠促使學生將知識逐漸轉化為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做到超越初中語文教材,拓寬學生的語文閱讀面,這里所說的超越教材主要指的是豐富學生的語文閱讀途徑及渠道,以增加學生語文閱讀量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語言感知的時間和機會,課堂上可以以群文閱讀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領和示范。教師可以從閱讀主題或閱讀方法的角度整合閱讀材料,有針對性地定期進行群文閱讀教學。而同頻多維度的閱讀可以極大地充實學生的積累量,量的積累必然會促成質的飛躍,那么學生的語言輸出則會愈發順利,語言感知能力也會愈來愈強。
五、進行寫作訓練,發展學生語感
培養學生語感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反之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也能夠作為發展學生語感的一種重要方式,開展寫作訓練有利于學生語感的日漸成熟,讓他們能夠從潛意識的狀態中邁入意識的狀態中,也能夠從一種內化潛能轉變為一種外在的實際行動力,從而推動學生的語感獲得切實的進步。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還應積極發揮語感教學法的作用,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讓學生在寫作訓練期間發展自身的語感。
寫作作為聽、說的良好反饋,而此種反饋形式是其他訓練及學習方式所難以替代的,學生可將自身的所思所想在寫作中充分表達,在表達的過程中逐漸激活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從而達成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目標。
例如,在對小說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圍繞文本主題去進行語文寫作訓練,小說情節的一波三折和留白給學生留下了無窮的想象和發揮空間,讓學生能夠將自身對文章的感知以及理解充分地付諸紙上,這樣就能充分激活學生的語感,也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理解能力,使學生在初中語文課堂的學習中獲得顯著的進步。課堂之外還可以在語文的常規作業中通過接力日記、周記或者隨筆的形式進行語感實踐。
六、結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使學生能夠進行更好的語言表達以及文字敘述。但究其本質,培養學生語感并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一項極為復雜的工程,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教師應有長期、系統的規劃,并在此過程中保持充足的耐心,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工作時充分滲透語感教學法,以期最終實現培養及發展學生語感的目標,而這也能夠為學生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以及今后的發展等做積極的鋪墊。
參考文獻:
[1]高鴻賓.語感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培養[J].科技資訊,2020,18(26):8—10.
[2]馬秀蘭.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的語感培養[J].華夏教師,2020(15):62—63.
[3]方雷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語感培養的五個方法[J].華夏教師,2020(7):40—41.(7):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