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明 李霞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紛紛強化自身的創新精神,主動為初中生的閱讀認知尋求新思路與新方法,力求創設出人性化、情境化、體驗化與快樂化的主體認知平臺。教師在多維探索中逐漸發現了沉浸式教學這種新型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將沉浸式教學應用于語文閱讀課堂,為學生營造濃濃的情感氛圍,幫助學生獲得更多更好的文學知識、思想意識、道德滋養、心理慰藉與精神食糧,借助豐富的認知體驗促進學生成長。
一、營造沉浸式氛圍,調控主體狀態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精挑細選后的優秀文學作品,擁有較為突出的文學特色、主題思想、情感色彩與主觀訴求等抽象復雜的人文信息。然而,對多媒體設備司空見慣的初中生卻很難對文本信息進行字斟句酌、慢慢推敲,自然就無法獲得有效刺激。因此,教師要實施沉浸式教學,創建出人性化、情感化、思想化的人文環境與營造主題氛圍,為文本素材提供最完美的信息解讀與藝術體現。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春》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春》清新自然、輕松歡快、活潑靈動的文學特色與藝術風格,為初中生提供俄羅斯輕音樂《春天》,用節奏輕快活潑、旋律優美舒緩的輕音樂營造出充滿生命活力、充滿希望憧憬的音樂藝術氛圍。這樣,初中生的認知情緒、主體心理與情感體驗就會被輕音樂《春天》所感染、所感化、所感動,自然就會慢慢進入品讀課文所需要的良好主體狀態之中。因此,教師營造出沉浸式教學氛圍,提前調控初中生的主體認知狀態,使之與課文閱讀需求相一致,能夠幫助初中生做好閱讀課文、自由想象、藝術鑒賞、意境體驗的準備。
二、創設沉浸式活動,優化主體感知
教師不僅要營造沉浸式氛圍,滋潤初中生的心靈,還要創設主題鮮明、內容具體、刺激強烈、效果明顯的沉浸式活動,促進初中生對文學信息、思想教育與德育滋養的主動悅納。因此,教師要根據閱讀素材的具體內容、文學特色、思想情感與藝術風格,為初中生創設出最具思想性、情感性與體驗性的主體感知活動,讓初中生在積極參與、主動思考、自覺悅納、自主成長中盡情享受人文滋養。
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一文記述了殲—15艦載機在“遼寧”號航空母艦上成功著艦的重要時刻。因此,教師為了幫助初中生更好地感知與理解課文內容,可以將2012年的殲—15著艦視頻讓初中生直接觀看,用真實的錄像信息給予初中生最直接、最有效、最刺激的認知信息,借助多媒體設備提供的聲、光、電三維感官刺激幫助初中生留下深刻的認知印象。這樣,初中生就會在海天一色、戰機轟鳴中牢牢記住這一時刻。
三、創設沉浸式體驗,助力主體成長
教師不僅要為初中生創設沉浸式活動,還要為初中生盡可能多地挖掘出閱讀素材中的文學信息、思想情感與藝術風格等人文資源,為初中生創建全要素的沉浸式體驗環境。因此,教師要積極踐行沉浸式教學,以實效性與教育性為活動目的,引導初中生主動悅納閱讀素材中的文學知識內容、思想教育信息與品德教育滋養,切實促進初中生的思想進步、品質發展與道德提高。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愛蓮說》的閱讀教學過程中,課文中作者談到了三種名花—“蓮花”“菊花”“牡丹”,簡單敘述世人對“菊花”與“牡丹”的熱愛,而大費筆墨地詳細描繪自己獨愛的“蓮花”,并竭力凸顯“蓮花”的個性、氣質、涵養與精神。然而,初中生在閱讀中僅僅獲得了關于“蓮花”的外形描寫信息,因而難以進入作者的思想意識之中。為此,教師可以為初中生提供展示蓮花之美的視頻資料,用直觀、感性、刺激的畫面信息提升初中生對“蓮花”外形、品質以及象征意義的深度感知。
綜上所述,沉浸式教學是教師幫助初中生打開文學藝術殿堂的金鑰匙,引導初中生獲得強烈的視覺刺激、聽覺刺激、心理沖擊與情感體驗,促使初中生進入情緒激蕩、心理愉悅、心情舒暢、精神飽滿的良好主體認知狀態之中。這樣,初中生就會獲得全面的信息刺激,自然能夠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借助強大的主體能力與激昂的主體狀態去實現閱讀課堂認知的最優化,真正將語文閱讀打造成為有聲有色、有情有義、有靈有感的生命課堂。
參考文獻:
[1]賁忠鳳.初中語文沉浸式散文教學探討[J].語文教學通訊,2016(8):42-43.
[2]姜錦泉.初中語文沉浸式學習組織策略[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0(26):149—150.
[3]劉明菊.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沉浸式教學的應用研究[J].花溪,20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