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峰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不斷革新中,閱讀教學方式也有明顯的創新和改進。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教學核心,根據學生的實際語文閱讀學習情況和基本特征,對閱讀教學的內容和方法進行適當的創新,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發揮其個人價值。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設計合理、有效的問題進行提問,設計的問題要由淺入深,讓學生逐漸提高閱讀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與課堂上有效的提問內容密切相關,教師在提問時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取舍,靈活地利用語文課本的知識點,融合自身對閱讀的理解,讓抽象的知識簡單化地傳遞給學生,激發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熱情。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提問的意義
想要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教師要有效設計閱讀提問環節的內容和方式,提問的內容符合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能力,不能過于復雜或簡單,過于復雜的問題會使學生的學習十分被動,過于簡單的問題會降低學生課堂上的參與感。教師對學生進行閱讀內容的提問時,可以傳遞給學生一些分析問題的技巧,讓學生掌握實質性的閱讀技巧,進一步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提升。教師在提問過程中可以增加與學生的互動,通過課下了解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利用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相融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提問的實施路徑
(一)以學生為核心提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在小學階段教學中,教師應該了解小學生的基本特征。小學生具備年齡小、性格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等特點。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的性格特點有效地制定教學目標,在課堂上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促進學生思維的個性化發展。教師應使學生在課堂上發揮其個人價值,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從而提高語文課堂的活躍程度,讓學生有充分的機會進行表達,暢所欲言[1]。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我是什么》一課時,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云、雨、雹子以及雪等自然現象,使學生對新穎的教學內容產生興趣。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我在文中都變成了什么?”讓學生閱讀時帶著問題找尋答案,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最后通過教師課堂上的講解,讓學生掌握提問環節中的自然現象都是由水形成的,從而對提問的內容有深刻的印象,對問題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二)與課本內容結合提問,制定教學目標
教師在對閱讀教學內容進行提問時,應該結合教材的知識合理地引導學生閱讀,通過提問教材的知識點,提高學生對教材內容的重視,教師靈活、合理地對教材內容進行創新,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教師提問的內容對學生而言十分關鍵,有效的提問方式可以為學生構建正確的思維方法,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提問不僅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還可以改善課堂的教學氛圍,使語文教學任務能夠順利開展,而且一定程度上能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2]。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村居》時,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對提問環節適當地創新,講解過程中要增強與學生的互動,促進學生主動對提問的內容進行分析。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可以準備一些關于風箏的圖片或視頻,引導學生思考對春天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思考:“古詩中都描繪了哪些美麗的景色?”讓學生通過提問的內容獨立進行分析,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創新提問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創新的教學模式對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至關重要。教師應該在傳統模式教學中創新提問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學習[3]。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西湖》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西湖的圖片展示給學生,通過刺激學生的視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提問:“課文中哪里體現了西湖的優美景色?”并讓學生理解文中“心曠神怡”“鑲嵌”等重點詞語的含義,讓學生通過自己對課文主旨情感的理解,有感情地大聲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賞析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有效提問環節,可以提升學生的參與閱讀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寶云.淺談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提問技能[J].科學咨詢,2021(20):182-183.
[2]高麗鳳,于向輝.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提問的思考[J].語文建設,2021(12):75-77.
[3]李沅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J].科學咨詢,2021(1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