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為了實現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帶領學生多開展一些美育活動。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美育活動與學生的成長有著密切的聯系,能培養學生更完善的人格。此外,美育也是小學美術教學的最終目標。這就要求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美以及感受美的能力,使課堂教學的效果最優化,采用創新型的方法開展美育活動,讓學生在體驗美以及感受美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美學能力。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美育活動的意義
利用一些藝術形象及其創作的表現形式開展對學生的審美教學,可以進一步充實美術教材的內容,從而有效地提高美術教材的教學價值。此外,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美育活動,也可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聯想,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藝術情操,從而形成良好的審美素質,有效提高審美能力。小學階段正是小學生智慧和情商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進行美術教學活動主要是為了對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加以訓練。再者,在小學階段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美術教學活動還可以有效地提高藝術課堂的教學品質,對課堂的教學結構加以優化,從而更進一步地對學生的藝術素質加以訓練。最后,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對事物的一些表面現象做出更深層次的剖析,還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感受事物的本質內涵。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育活動的創新策略
(一)深入研究教材
在美術教材中包含著一些美學元素,這些元素符合這一階段學生智力發展的要求。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開展美育活動的過程中,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將教材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使學生的美術專業能力得到提升。不同階段的美術教材中所包含的內容也不相同,都是由淺及深,能使學生的美術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例如,當教師帶領學生學習與節日有關的知識時,要為學生講授一些色彩、藝術、造型等方面的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繪畫能力。教師可以以教材中的畫作案例以及運用網絡資源拓展出來的資源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繪畫創作。此外,在提升學生專業美術能力的同時,還能更好地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深化,更好地開展美育。
(二)創設課堂情境
在當前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在小學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能為學生創設更好的課堂情境。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中開展美育活動,首先,幫助學生明確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制作課件。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圍繞教學重點拓展學生的思維,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的過程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例如,帶領學生學習建筑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在課件制作中可以加入一些想象畫的內容,然后用大屏幕為學生播放出來,讓學生對其中的一些細節進行鑒賞。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必須充分借助現代化的手段,幫助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為學生展示相應的美術作品,確保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被充分激發出來。
(三)優化教學觀念
在傳統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工具只有粉筆和教材,而且教師對教材的依賴性非常強,這就使整個教學過程枯燥、乏味,不能將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因此,教師在開展美育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還要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將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引入教學中,加深學生對美術的感悟,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審美意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為了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必要加強美育,采用一些創新型的方法開展美育活動,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美學能力,進而實現全面發展,提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阮俏麗.淺析如何在教學中踐行小學美術教育的改革與創新[J].新課程,2016(9):304.
[2]劉洋濤.對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育滲透的探討[J].語文課內外,2018(12):203.
作者簡介:高涵(1993—),女,漢族,江蘇南京人,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