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鄉一體化步伐不斷加快的當今時代,國家提出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戰略,因此,農村學校的教學條件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教學質量相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受師資力量不足、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不夠深入、應試教育等的影響,農村初中語文教育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就這些問題進行探討,并結合教學經驗,提出解決問題的應對策略。
要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首先要從教育抓起,從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抓起,而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占全國很大比例的人口在農村。因此,抓好農村的教育教學工作,真正實現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是學校需要探究的重點問題。
一、農村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教學方法陳舊,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
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基礎。廣大農村地區師資力量普遍不足,國家一直在推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可效果還是不太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這個最重要的教育資源不夠均衡。很多優秀教師去了條件好的城市學校謀求發展,造成農村中學缺少優秀的語文教師,甚至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老教師教法陳舊,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能適應現代學校語文教學的需要。
(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素質教育得不到落實
應試教育經歷了多少年的積淀,影響著幾代教師的教育觀念與教學方法?,F代雖然推行素質教育,但高考制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以考分論英雄”的評價體制,中考的壓力越來越大,因為國家提倡中考之后,一半的學生上普高,一半的學生上職業學校。但農村的職業學校辦學質量不是太高,導致學生都不愿意上職校,社會對農村初中的評價標準就是考取了多少普高學校和重點普高學校。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家長、社會評價農村初中的標準還是“唯分數論”,學校的素質教育得不到落實。
(三)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不夠恰當,不能很好地為教學服務
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重要,但是農村語文教學中往往存在運用不恰當的現象,要么老教師嫌麻煩而干脆不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要么在遇到觀摩課、公開課時滿堂都靠信息技術媒體,成了信息技術媒體的表演課,反而沖淡了教學主題,把課堂變成了信息媒體的“作秀場”,起不到信息技術服務語文教學的作用。二、應對策略
(一)提高認識,推行素質教育
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全面加特長、情商加智商、人腦加電腦的復合型人才,要培養現代社會需要的符合人才,靠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是不行的,這就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高認識,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在傳授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了解和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尊重學生的人格,培養出高情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二)恰當運用現代媒體,改革教學方法
現代信息技術只能是教學的輔助工具,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根據教學重難點,在恰當的時機展示恰當的內容,起到突破難點、化解重點、激發興趣的作用。不能把信息技術的展演當作課堂的重點,否則,本末倒置,過猶不及,適得其反。
(三)加強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是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學的指導性綱要,因此,每一位語文教師要認真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學校也要定期組織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培訓工作,讓每一位語文老師都理解新課標的要求,只有這樣,在語文教學中才能很好地落實“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獲取知識的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三維目標,用正確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用三維評價體系替代“唯分數論”的人才評價機制。
初中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農村初中語文教師要提高認識,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創新教學思路,樹立“大語文”觀念,落實“三維目標”,有力化解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資源不足、教法陳舊、觀念落后等難題。
參考文獻:
[1]張占杰.中學語文教學法十講[M].蕪湖: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05.
[2]楊九俊.語文教學藝術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11:56.
作者簡介:張寶寶(1981—),男,漢族,甘肅隴西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