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妍 曲丹丹 孫艷 鄧坤


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口腔外科術后護理中應用口腔沖洗的效果。方法 選取大慶龍南醫院2020年9月~2021年8月收治的178例口腔外科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89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實驗組采取口腔沖洗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傷口裂開3例(3.37 %) 、破潰2例(2.25 %) 、感染4例(4.49 %) ]發生率為10.11 %,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傷口裂開6例(6.75 %) 、破潰6例(6.75 %) 、感染9例(10.11 %) ]發生率為23.60 %,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實驗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 = 5.7730,P = 0.0163) ;實驗組患者術后護理非常滿意58例(65.17 %) 、比較滿意26例(29.21 %) 、不滿意5例(5.62 %) ,總的護理滿意率為94.38 %,對照組患者術后護理非常滿意41例(46.07 %) 、比較滿意29例(32.58 %) 、不滿意20例(22.47 %) ,總的護理滿意率為77.53 %,實驗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 = 10.4706,P = 0.0012) 。結論 在口腔外科術后護理中應用口腔沖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術后并發癥,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患者的病情恢復有促進作用,同時還能改善患者的口腔環境,減少細菌的滋生。
關鍵詞:口腔沖洗;口腔外科;術后護理
頜面外科術后患者常存在張口受限,咀嚼、語言等正常生理功能下降,不能經口進食,常采用鼻飼,食物直接通過鼻胃管進入胃腸道,不能借助正常的吞咽、舌、頰運動等發揮清潔口腔的作用,易引起口腔感染。頜面術后采用沖洗法,沖洗口腔各個部位,使黏附于口腔的食物殘渣及寄生的病原微生物隨沖洗的順位引流而吸出,可有效達到清潔口腔的目的[1]。
口腔為呼吸系統與外界相通的通道,口腔外科手術過程中難免造成對鼻咽口腔部的刺激損傷,術后因疼痛或禁食等使口腔運動減少,口腔自潔作用減弱,使得口腔細菌數目明顯增多,易引起炎性反應、疼痛、口臭、口腔炎或者其他并發癥,不利于病情恢復[2~3]。口腔外科術后會對患者的口腔微生物群體平衡性造成一定的影響,口腔免疫力下降,感染概率增加。本文主要分析口腔沖洗在口腔外科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大慶龍南醫院2020年9月~2021年8月收治的178例口腔外科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89例。實驗組中男性51例,女性38例,平均年齡為(41.5±2.36) 歲;對照組中男性47例,女性42例,平均年齡為(44.4±1.36) 歲。組間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可對比。
納入患者均在大慶龍南醫院接受口腔外科手術并住院,患者有自我清醒的意識,能夠配合醫護人員的操作,排除患有重大疾病以及精神疾病和傳染病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理,選用合適的含有廣譜抗生素的口腔清潔液(過氧化氫溶液) ,清除口腔異物后用棉球蘸取一定的口腔清潔液擦拭口腔,重點擦拭傷口及周圍部位。
實驗組使用沖洗口腔的方式護理。做好口腔健康宣傳,可以采取圖像、廣播等更為形象具體的宣傳手段,提高患者注意力以及理解力;指導牙周炎患者合理飲食,攝入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并叮囑患者加強蛋白質以及礦物質攝入,保障飲食均衡;墊1張治療巾于患者下頜部,放置彎盤并囑患者將頭偏向健側,用沾濕的棉球輕輕擦嘴唇周圍,待口腔嘴唇完全濕潤足以張開嘴后,用助口鏡將口角拉開,然后用約10 mL的專用口腔沖洗液對整個口腔進行沖洗,并囑患者盡量含漱。若患者不能自主將沖洗液吐出,需額外使用吸引管將口腔的沖洗液吸出。口輪匝肌功能較好的患者則囑其自主吐出沖洗液。沖洗結束后詢問患者有無異常或不適,并及時將異常情況報告給其主治醫師處理。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為不滿意、比較滿意、非常滿意3項,滿意率 = (比較滿意 +非常滿意) / 總例數×100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包括傷口裂開、破潰、感染等。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6.0軟件對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 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 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口腔外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傷口裂開3例(3.37 %) 、破潰2例(2.25 %) 、感染4例(4.49 %) ]發生率為10.11 %,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傷口裂開6例(6.75 %) 、破潰6例(6.75 %) 、感染9例(10.11 %) ]發生率為23.60 %,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實驗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 = 5.7730,P = 0.0163) 。見表1。
2.2兩組患者口腔外科術后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患者術后護理非常滿意58例(65.17 %) 、比較滿意26例(29.21 %) 、不滿意5例(5.62 %) ,總的護理滿意率為94.38 %;對照組患者術后護理非常滿意41例(46.07 %) 、比較滿意29例(32.58 %) 、不滿意20例(22.47 %) ,總的護理滿意率為77.53 %;實驗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 = 10.4706,P = 0.0012) 。見表2。
3討論
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機體的主要途徑,其為呼吸與消化系統與外界相通的共同通道。正常人的口腔內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存在,但人體通過每天的進水進食、刷牙漱口等可減少或者清除一些致病菌的作用,因此一般不會出現口腔異常。但當鼻咽術后等外在因素或者其他口咽相關疾病使唾液的分泌減少、機體的抵抗力下降時,會引起口腔相關異常出現,主要可表現為口腔炎性改變,口腔潰瘍、牙齦出血、口臭、持續的疼痛等癥狀,患者經受上述種種不適,對其營養攝入及生活質量會產生嚴重影響,甚至可引起中耳炎、全身感染等嚴重后果[4]。既往臨床普遍應用的口腔相關疾病的護理方法為 0.9 %氯化鈉溶液口腔沖洗進行口腔干預,主要對有害菌群的機械沖洗及稀釋作用,很難達到真正殺滅病原微生物的效果,加之 0.9 %氯化鈉溶液的主要成分為氯化鈉,水分蒸發后,其殘留的氯化鈉亦可對口腔黏膜造成腐蝕,引起相關癥狀。近年來,中藥護理液在口腔護理中應用廣泛,認為其具有改善口腔舒適度,減輕炎癥、潰瘍及疼痛,抑制致病菌繁殖等作用。市面上也有常見的漱口水用以預防口腔疾病,口腔菌群和胃腸道菌群一樣,既有有害菌,也有中性菌和有益菌。長期使用含有殺菌劑成分的漱口水,會破壞原有的菌群平衡。最顯著的影響就是會導致一些常見的口腔益生菌如乳桿菌急劇減少,而放線菌屬等有害菌則會大幅上升。矯枉過正,過猶不及,反而容易誘發各類口腔疾病,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口腔潰瘍、黏膜脫落、壞死等。口腔部位的菌群失調,容易導致口腔免疫力下降,尤其是在患者進行口腔外科手術后,錯誤的護理方式會導致口腔菌群多樣性大幅降低,有害菌滋生,誘發各類過敏性反應[5]。
3.1 口腔沖洗護理
負壓吸引式牙刷口腔護理,是使用有2個接口的負壓吸引式牙刷,1個接負壓吸引裝置,1個可抽吸護理液,實現邊沖洗邊吸引。牙刷刷毛柔軟抑菌,刷毛形成的波浪形結構可吻合牙齒咀嚼面,增加了有效接觸面積,可更有效地清潔牙齒表面。刷頭大小適宜、刷毛軟硬適中,可以更靈活地在患者口腔中做橫向、豎向活動并轉動,更好地靠近牙齒和口腔的各個面,有利于清除牙縫、齒齦槽及舌表面,且負壓吸引式牙刷可以一邊利用沖洗液濕潤口腔,沖洗的操作可使口咽內的血痂、痰痂等松動,更易于脫落,一邊使用牙刷進行洗刷,可以更徹底的洗凈牙齒及口腔;同時牙刷是一個整體,不會像棉球一樣出現鑷子未夾牢而掉落的現象,保障了此項操作的安全性;此外,可直接與負壓吸引裝置相連,實現邊沖邊刷邊吸引,操作簡潔方便;牙刷對牙齦部位可起到按摩的作用,可促進牙齦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增強牙齦組織的抵抗力。負壓吸引式牙刷單人單用,使用完畢后流水沖洗即可做到清潔牙刷,提高了口腔護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6]。
金娉[7]則是采用組合式吸痰管,其前端為海綿刷,末端可連接負壓吸引管,清理口腔時,使用20 mL注射器抽取氯己定含漱液沖洗口腔,同時用組合吸痰管一邊擦洗一邊吸引,每次沖洗液只注射2 mL,反復數次,直至吸出液澄清為止。
口腔沖洗與擦洗相結合,是把傳統口腔擦洗與口腔沖洗兩種方法相結合的口腔護理方式,可以取長補短。沈應翠[8]研究了幾種口腔護理方式對口咽部定植菌的影響,結果顯示,先沖洗后擦洗的方法,可顯著清除口腔內的病原菌。具體方法如下:先用護理液在口腔內不斷沖洗,使口腔內含病原菌的液體隨沖洗液被排出,再用棉球擦拭口腔內各個部位,如牙縫隙、齒齦槽、氣管插管的管壁等,同時棉球具有的吸水作用可將沖洗過程中未吸凈的分泌物和殘留護理液吸凈。
頜面部血液循環豐富,頜面外科手術后形成的切口存在疼痛和出血的風險,使患者不能經口進食、完成刷牙等清潔牙齒活動,導致患者術后口腔易滋生大量細菌,引起口腔感染,嚴重者甚至可引起全身感染。口腔沖洗技術是利用沖洗液通過液體的作用及順位引流將黏附于口腔黏膜的細菌等沖洗出來的技術。合理應用口腔清洗液可在短時間內提高患者口腔舒適度,預防口腔感染。
3.2 口腔沖洗可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實施頜面術后患者口腔沖洗護理策略后,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顯著提高,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4.38 %,說明頜面術后患者口腔護理策略比較符合患者對護理的需求。
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整體護理滿意度為94.38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53 %,且研究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0.11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60 %,通過研究發現表明,口腔沖洗能夠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和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口腔外科術后護理中應用口腔沖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術后并發癥,并提升患者的服務滿意程度,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并對患者的病情恢復有促進作用,同時還能改善患者的口腔環境,減少細菌的滋生。
參考文獻
[1]王長丹,危麗虹,葉春艷,等.雙氧水聯合生理鹽水口腔沖洗在正頜外科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27):58-60.
[2]王凌,王燁華,趙雨翡.牙齦炎沖洗劑對頜面外科術后患者口腔清潔效果分析[J].青島醫藥衛生,2021,53(4):288-290.
[3]朱茹蓉,林敏麗.封閉負壓引流結合藥物沖洗治療口腔頜面間隙感染的臨床療效分析[J].浙江創傷外科,2021,26(3):436-437.
[4]楊元梅.口腔沖洗用于口腔外科術后護理中的應用體會和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24):122.
[5]潘冰珠.對接受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后的患者進行口腔沖洗護理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5):274-275.
[6]馬琳.口腔外科術后護理中口腔沖洗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3):249-250.
[7]金娉.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后口腔沖洗及其并發癥預防護理的效果分析[J].名醫,2021(10):52-53.
[8]沈應翠.口腔外科術后護理中口腔沖洗應用效果分析[J].基礎醫學論壇,2014,18(15):1968-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