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銀龍 胡磊 傅赟 汪紅林
[ 作者簡介 ]
周銀龍,男,河南許昌人,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職業教育。
胡磊,男,浙江衢州人,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財務報表分析、大數據與會計教學。
傅赟,女,浙江衢州人,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創新創業、物流管理。
汪紅林,男,江西九江人,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物流管理。
[ 摘要 ]
本文深入分析了衢州在發展航空物流業方面所面臨的市場規范不夠、資金投入不足、政策法規缺位、市場競爭激烈、信息化水平較低等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立多方聯動應急物流響應機制、推進“智慧物流”全面布局、推進循環綠色物流體系建設、提升衢州國內國際影響力、打造航空物流產業發展“政策洼地”等建議,旨在打造具有衢州特色的航空物流產業優勢,加強衢州四省邊際中心城市建設,進而探索省間邊際城市群治理的新模式。
[ 關鍵詞 ]
航空物流;四省邊際;新基建;綠色物流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流通體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作為現代流通體系的關鍵一環,物流業在國民經濟循環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021年12月6日,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中國物流集團將推動物流行業降本提質增效,打造世界一流現代物流企業,大力發展專業物流、智慧物流、綠色物流、應急物流、共享物流。中國物流集團的成立有助于整合物流資源并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物流企業的資產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同時央企物流板塊的專業化整合,將有助于提升物流行業集中度,規范優化物流行業發展秩序,促進物流行業技術進步,助力全行業提質增效。
此外,新冠疫情使航空物流的作用不斷凸顯,航空物流已經成為物流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如何打造以航空物流為主導的全球現代供應鏈管理中心,從而掌控國際貨運命脈,搶抓發展先機,成為我國加快戰略布局的重要問題。
衢州地處華東腹地,東鄰金華市,西連江西省上饒市,南接麗水市與福建省南平市,北交杭州市和安徽省黃山市,連接四省九市,地面運輸系統發達,是對接粵港澳和杭州灣兩大灣區的戰略節點,是長三角、海西、泛珠三角的交會區域,又處在四省邊際交匯通道,是浙江連通內陸的“橋頭堡”。同時,衢州擁有機場,能在航空貨運樞紐的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如何通過自身得天獨厚的優勢提高航空物流業承載能力、臨空拓展能力,進而不斷擴大自身在四省、國內乃至國際上的影響力,是衢州需要著重思考的課題。
1 衢州發展航空物流業面臨的問題
衢州自身公、鐵、水、空交通“硬件”齊備,自然稟賦優良,如何充分利用衢州的優勢,整合上饒、黃山、南平四市物流資源,主動融入“一帶一路”、長三角等重大戰略,需要突破以下困境。
1.1 物流市場不夠規范,物流組織運行效率較低
衢州得益于水運、鐵路、公路優勢,物流規模不斷擴大,但由于物流市場不夠規范,行業準入門檻低,物流主體多屬于“小、散、弱”的中小物流企業,物流發展規模不夠集中,物流組織運行效率低下,物流行業處于粗放式發展階段。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雖能保障物資的順利供應,但缺點也比較明顯,如物資集散不暢、供需端對接錯位等。
1.2 物流業投入不足,行業企業創新力度不夠
衢州的貨運、水運等企業依然是以傳統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為主,行業利潤低,企業創新動力不足,在物流設施、物流場地、物流網絡等方面科研投入不足。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智能物流、綠色物流等都是物流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應加強物流業與互聯網的互通互聯,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無車承運、共同配送、設施共享等新的物流模式。
1.3 政策法規不完善,行業環境治理及融資難度大
雖然政府出臺了《衢州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但由于沒有上位法的支持且各部門對市場的管理條塊分割,導致執行《規劃》的難度增大。物流企業存在場地運營、人才引進等問題。數量眾多的民營物流企業融資難度大,使得民營物流企業難以快速發展,阻礙了衢市物流產業的整體發展。
1.4 國內航空物流發展迅猛,競爭異常激烈
近年來,鄭州、成都、西安等城市大力支持航空物流發展,當地航空貨運發展迅猛。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開通貨運航線36條,貨運通航城市35個,通往全球20大貨運樞紐航點。成都雙流機場開通貨運航線14條,貨運通航城市14個,通往全球20大貨運樞紐航點。鄭州機場開通貨運航線51條,貨運通航城市63個,通往全球20大貨運樞紐航點。衢州航空物流業還未真正起步,與上述城市在航空物流方向存在較大差距。
1.5 產業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還不高
衢州市物流業務主要圍繞運輸、倉儲等單一環節進行,物流業務模式較為傳統,服務鏈條短,附加值低,供應鏈等全鏈條服務以及智能化、平臺化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衢州市多數物流企業倉儲設施較為簡陋,立體倉庫較少,缺少自動化智能倉庫、保鮮倉庫和冷藏倉庫。
2 衢州市航空物流業發展建議
衢州機場遷建工作已被列為衢州市重大建設項目之一,要進一步規劃衢州機場的功能布局,早日實現衢州在航空物流方面的突破。
2.1 確立主管部門,建立多方聯動的應急物流響應機制
衢州市應該成立市現代物流業發展促進領導小組,廣泛吸納企業、社會組織、物流協會以及個人參與其中,形成軍用民用設施融合互通、政府與企業之間高效協同的應急物流響應機制。聯合多方主體加強應急預案的研究和制定,明確應急物流體系內各主體的工作責任,并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針對不同情況,各種非關鍵節點和沒有執行任務的社會資源可以隨時主動退出,確保政府與核心企業、企業與交通管理部門以及軍隊、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應急協同配合工作順利進行。同時,應急物流體系要和互聯網的各社交平臺形成聯通互動,這樣才能實現快速高效的資訊交互,便于資源在應急平臺上進行聚合和有序有效的流轉。
2.2 緊跟新基建方略,推進“智慧物流”全面布局
從長遠看,物流行業智能化仍然需要從多個維度進行改進,助力物流產業結構調整、改革升級。一是以城市數字化建設為基礎,推行“互聯網+”模式,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審批,提高審批效率。技術上,大力推進5G技術與人工智能的研發,鼓勵物流企業加強基礎設施和末端網點建設,將智能化、信息化貫穿物流運輸全環節,發揮各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實現高效、安全、綠色運行。二是強化數字化治理,推動物流信息共享。一方面,要推行數字化治理,通過應用區塊鏈、云計算技術創新監管方式,實現物流業務流程的追蹤溯源,厘清物流活動脈絡,解決物流行業中弄虛作假、過度競爭的問題,實現事前預防、事中管理、事后總結;另一方面,要建設智慧物流信息服務平臺,推動信息共享,打破行業分割,優化運作流程,整合物流資源,高效利用社會零散運輸能力,提高整個物流行業的組織效率。三是普及智能設備,創新智慧物流。引入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無人技術為核心的智能設備,降低對人力的依賴,實現物流倉儲、分揀、派送各環節的自動化,提高運行效率。
2.3 完善行業立法,推動綠色物流體系建設
一是完善行業立法。2022年,交通運輸部印發的《交通運輸“十四五”立法規劃》提出,到2025年,交通運輸重點領域重大立法項目要取得突破性進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等法律、行政法規頒布實施;一批服務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保障交通運輸安全、回應人民群眾期待、細化落實上位法規定的部門規章印發實施。衢州應搶抓這一機會,向先進地區學習物流業立法經驗,起草符合衢州物流發展實際的地方性物流法規,爭取在物流立法上取得突破,獲得立法上的優勢,將衢州現代物流業的標準、規則推廣出去。
二是構建綠色循環物流體系。2021年11月2日,交通運輸部印發的《綜合運輸服務“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以深度降碳為目標,加快構建綠色運輸發展體系。根據該文件,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探尋衢州市物流行業環境治理路徑。第一,優化調整運輸結構。鞏固“公、鐵、水、高”互轉成果,持續推動大宗貨物和中長途公路貨運向鐵路、水運轉移,加快推進鐵路專用線進港區、進園區、進企業。第二,創新貨運組織模式。積極推動標準化周轉箱等物流單元循環共用,推動“互聯網+貨運物流”的高效發展。第三,大力發展清潔化運輸裝備。推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船舶在運輸服務領域的應用,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和加氫站布局建設;持續推進郵件快件包裝綠色化和輕量化發展。
2.4 加速航空物流發展,提升衢州國內國際影響力
一是持續推進機場物流設施一體化建設。結合衢州機場遷建工作和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窗口期,加快貨站、滑行通道、貨運機坪、海關查驗平臺等設施的建設。引入區塊鏈、5G、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推動智能運行監控、少人機坪、機坪自主駕駛、智能倉儲、智能分揀、智能視頻分析、智能海關等系統的研發利用,提高貨物處理效率,避免高峰期間爆倉現象的發生。提前規劃好空側貨運組織路線,實現國際貨站機坪側與國內貨站機坪側直接交付。
二是推動臨空產業合理布局。明確機場臨空產業定位,合理規劃用地布局,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關注冷鏈物流、保稅物流、總部經濟、商務會展等服務產業,制定機場“產業地圖”和產業導入準則,通過市場化和政府引導的手段,有限控制土地開發時序。
三是創新物流集貨組織發展模式。探索組建地方航空物流產業聯合會,加強承運企業、托運企業、經營企業、地面服務代理企業的協作,開通針對優質客戶、高附加值貨品的航空物流綠色通道,加快發展空鐵聯運、跨境貨棧等新模式。推進航空貨運電子單證、業務流程和數據交換試行標準,向國家、省爭取開通衢州機場航空電子貨運試點,提高通關效率,為國際貨郵量增長做準備。
2.5 打造航空物流產業發展“政策洼地”
一是積極爭取省級及國家層面在稅收、土地、政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設立符合航空物流業發展的基金,全方位推進航空總部、航空制造、航空維修、航空培訓、飛機租賃等航空物流相關產業的布局、發展。二是出臺土地、財稅、人才培育和引進等優惠政策,加強關于衢州航空物流發展的研究,全面梳理國家、省市涉及物流領域減稅降費各項扶持政策,協調推動惠企政策落地見效。
參考文獻
[1]馮文靜. 現代物流企業戰略發展問題探討[J]. 商業經濟研究,2021(21):107-109.
[2]周芳. 廣東省物流業結構性問題分析[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18,40(7):27-28;24.
[3]張訓赦. 面向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綠色物流發展研究[J]. 中國物流與采購,2022(3):73.
[4]徐翔. 碳達峰和碳中和:物流業面臨深刻變革[J]. 中國儲運,2021(8):30-31.
[5]劉敏. 內地機場航空物流輻射范圍及格局演變研究[J]. 中國航務周刊,2021(48):56-57.
[6]張楠. 西安、成都、鄭州航空物流發展比較分析[J]. 中國物流與采購,2021(22):39-40.
[7]唐小翠,史欣宇,范延賀,等. 航空物流發展對電子信息產業的影響研究:以重慶市為例[J]. 中國市場,2022(9):173-174.
[8]王子琪. 我國航空物流發展現狀與趨勢[J]. 中國航務周刊,2022(9):48-50.
[9]白杰,孫婉怡,牛詩淵. 中國航空貨運企業發展物流戰略分析[J]. 安陽工學院學報,2021,20(6):15-19.
[10]劉敏. “一帶一路”沿線地區航空物流與經濟協調發展研究[J]. 中國航務周刊,2021(4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