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教育屬于啟蒙教育,教師要利用幼兒發展的黃金期對他們進行引導,助力其身心健全發展。幼兒園教師要不斷調整育人思路,從幼兒自身的發展入手,采取有效的策略培養他們的規則意識和獨立人格,為幼兒今后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文章圍繞如何在幼兒園教育中對幼兒進行規則適應和獨立性引導展開
分析。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規則適應;獨立性;有效培養
作者簡介:楊許英(1979—),女,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新城區幼兒園。
在幼兒教育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良好的規則意識、獨立性等。一般而言,規則意識指的是幼兒在生活、學習中能夠主動遵守各種規則,以特有標準約束自己的意識。獨立性則是指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一種心理品質,也是幼兒生存、發展以及創造的必備能力。當前,幼兒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培養幼兒規則意識和獨立性的重要性,聯系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設計有效的引導方案,使幼兒在良好的環境中不斷適應規則,發展自身的獨立能力,從而健康成長。
一、規則適應和獨立性概述
(一)規則適應
規則適應是指適應規則的意識和能力。在幼兒園教育階段,幼兒剛剛萌生規則意識,還不能完全理解各種規則,所以教師必須有效引導幼兒了解規則、適應規則、遵守規則,讓他們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實現良性發展的目標[1]。
教師在引導幼兒適應規則時,可以向幼兒解釋不同規則制訂的緣由,讓幼兒對規則產生認同感,進而將其轉化為自我認知,從而學會分辨是非,主動規范自己的言行,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提高道德素養。幼兒還可以在規則的引導下逐漸適應社會,學會與外部世界和諧相處,實現健康成長。
(二)獨立性
獨立性是指脫離依賴別人、能夠自我決策的能力和品質,也是一個人自強、自立的表現。幼兒獨立性一般是指可以獨自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如吃飯、穿衣、疊被、學習等,這都是幼兒應具備的基礎技能。
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可以推動其終身發展。在幼兒階段,家長及時放手,教師有效引導,能夠讓幼兒的自我意識得到進一步發展,讓他們變得更加勇敢、自信,能夠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進而弱化依賴心理,持續、健康地發展。培養幼兒的獨立性還能夠提升其綜合素質[2]。當幼兒具備獨立意識以后,會更加主動地思考和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各種問題,而且也會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去幫助周圍的人,這時幼兒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實踐能力都會得到發展,幼兒也會養成親社會行為,從而提升綜合素養。
二、對幼兒規則適應和獨立性進行引導時遇到的困境
(一)教師方面的問題
1.未制訂科學的引導計劃
在培養幼兒的規則適應和獨立性之前,教師必須制訂合理的計劃,借助有效方法對他們進行訓練。但是,很多教師制訂的教學計劃大多是關于學科教學、一日活動的,很少有針對規則適應和獨立性的培養的。很多時候教師都是在活動中隨機培養幼兒的規則適應和獨立性,這樣的培養效果往往是不理想的。
2.所用方法缺乏實效性
因為幼兒的認知能力有限,所以教師在引導他們時要靈活使用有效的方法。然而,很多幼兒教師在培養幼兒的規則適應和獨立性時,喜歡用灌輸法直接給幼兒灌輸大量的理論,不考慮幼兒的思維特點、認知規律等。這種方法不僅無法讓幼兒將相關要點內化于心,也難以對他們的行為實現有效引導,不利于提升教育效果[3]。
(二)家長方面的問題
1.家長溺愛孩子、不以身作則、不重視
很多家長在家中幾乎包辦了孩子的所有事務,從不讓孩子做任何事,害怕孩子受傷或者是受累,長此以往,幼兒對家長的依賴會越來越深,他們能做的事情也會越來越少,其獨立性、自主性很難得到發展。另外,有些家長在生活中并未給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比如有的家長自己就不遵守規則,那么幼兒通過模仿也會出現不遵守規則的行為。還有的家長不重視培養孩子的規則適應和獨立性,在家中或外出時都沒有規范幼兒的行為,放縱幼兒,導致其規則適應和獨立性的發展也受到了制約。
2.與教師配合不夠
在培養幼兒時,家長和教師應當緊密合作,對幼兒進行針對性教育。但是有時候家園合作并不夠深入,家長也很少主動與教師溝通。有時候雖然教師給家長分享當天的教學內容,或告知家長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但家長并未及時對幼兒進行引導,甚至有時候的引導與幼兒在幼兒園所學的內容是相反的,這會導致幼兒認知混亂,不利于強化其規則適應和獨立性。
三、對幼兒規則適應和獨立性進行引導的策略
(一)借助趣味游戲完善幼兒認知
游戲是幼兒教師培養幼兒最常用的方法,更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而且能夠有效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是寓教于樂的重要方式。為此,教師可以結合規則適應、獨立意識的培養內容,將其滲透于具體的游戲之中,以強化幼兒的相關能力,促進其健康發展。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過家家”的游戲來培養幼兒的規則適應。教師可在教室中劃分出“馬路、圖書館、銀行、棋牌室”等區域,然后引導幼兒開展游戲。當幼兒走到“馬路”區域時,要求幼兒必須迅速找到“斑馬線”,并認真觀察教師提前準備好的“紅綠燈”,根據了解到的交通規則選擇要過“馬路”還是在原地等信號燈變化;而當幼兒進入“圖書館”以后,教師要指導幼兒保持安靜,然后根據規則模擬“借書”和“還書”;之后讓幼兒繼續前進,走到“銀行”排隊辦理相關業務;最后走到“棋牌室”,選擇自己喜歡的娛樂項目,如象棋、五子棋、跳棋等,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遵守每一種棋的規則,確保游戲順利開展。
教師還可以通過“家務比賽”類游戲來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可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然后要求其接力完成給布娃娃穿衣、扎辮子、穿鞋、疊被子、整理書桌以及清理地面垃圾的任務。此時幼兒需要先在小組中合理分工,確保每人負責一項任務,然后再示意教師,表示準備好了。而在教師發號指令以后,幼兒們需要立刻投入游戲,輪流完成自己的任務,再與下一人擊掌,讓其開始進行自己的任務,直到組內所有人員完成任務,結束計時。最后評比出獲勝小組,并為表現較好的幼兒頒發獎勵。上述游戲能夠促使幼兒掌握更多生活技能,比如在生活中獨立穿衣和整理房間,強化獨立意識[4]。通過游戲,幼兒們可以了解更多規則,并學著適應規則,也會養成生活自理能力,形成獨立的意識,進而不斷強化綜合素養。
(二)開展實踐活動提升教育效果
針對幼兒的發展趨勢,教師還可以設計多元化的實踐活動,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和經歷形成良好的規則適應和獨立意識,助力其健康發展。在培養幼兒規則適應時,教師可以組織團體類的實踐活動,讓他們通過交流和合作了解規則、遵守規則、體驗成功。例如,教師可以給幼兒分發彩帶,并要求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構思編織方法,然后輪流操作。與此同時,教師要給出明確的規則,即“編織彩帶時至少要用到3種顏色,而且編織的花樣也要有3種以上”。幼兒們先根據規則在組內討論選定想要的顏色,再根據之前學過的編織技巧,商討出編織花樣,展開實踐。最后由教師按照提前制訂好的規則來評價幼兒的作品。通過實踐和評比,幼兒們能夠充分了解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并樹立規則意識。
而在培養幼兒獨立意識時,教師也可以設計趣味實踐活動[5]。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制作花環”的實踐活動,并鼓勵他們自主設計花環樣式。當幼兒在動手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用語言鼓勵他們:“你不用完全按照老師的想法來做,可以試著自己完成這個任務,老師相信你一定可以的。”這樣一來,幼兒會受到鼓勵,進而自主解決問題,還會創作出形式多樣的作品,這有助于幼兒切實提升獨立意識、創新能力。經過實踐,幼兒的相關素養會得到進一步發展。
(三)播放益智動畫引導幼兒學習
在教育幼兒時,教師還可以將益智動畫作為媒介,讓幼兒在觀看動畫的同時感受故事情節,主動聯系個人實際,去學習各種規則,并樹立獨立意識。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休息時間播放《小豬佩奇》這部動畫,重點播放那些含有各種規則的片段,這樣幼兒在觀看的過程中會將自己代入動畫場景中,將自己想象成主人公,并跟隨動畫情節的發展來了解如何遵守規則以及不遵守規則會產生哪些后果。教師還可以因勢利導,通過提問和幼兒互動,如問道:“在這個動畫中,你學到了什么規則?如果有人破壞了規則,大家要怎么辦?”據此,可讓幼兒通過觀看和思考樹立正確的規則意識。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動畫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例如,教師可以讓幼兒觀看《藍色小考拉》這部動畫,結合具體的情節內容,引導幼兒從小考拉佩佩身上學習知錯就改、獨立探索世界的精神,同時從中獲取更多的生活常識,不斷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獨立意識。總之,動畫十分有趣,能夠生動地講述各種道理,更易于被幼兒所接受,將其作為規則適應和獨立意識的培養載體,能夠起到較好的效果。
(四)選拔榜樣鼓勵幼兒自我發展
幼兒的模仿能力很強,周圍的人都可能是他們模仿的對象。教師除要注意個人言行以外,還應在班里培養和選拔榜樣,以此激勵幼兒向上向善發展,同時營造良好的氛圍,促使幼兒不斷完善自我。教師要善于從眾多幼兒中挖掘榜樣。如每一天上課之前,可以選一名衣著整潔、個人衛生良好的幼兒作為榜樣,在班里公開表揚:“今天早上聽××小朋友的媽媽說,她是自己穿的衣服、自己洗的臉哦,而且老師剛剛檢查過了,她的衣服和個人衛生情況都非常好,我們一起為她鼓鼓掌吧,希望大家也向她學習,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當天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也可以選出一名或多名榜樣進行表揚:“××和××小朋友,他們今天在上課時表現特別棒,不僅認真回答了老師的問題,還非常守規則,總是先舉手,得到老師示意后才回答,沒有在課堂中吵鬧。”此外,教師也可以表揚其他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幼兒:“××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吃得非常干凈,沒有浪費糧食哦!”針對當天選出來的所有榜樣,教師還要在放學之前進行獎勵,如給幼兒發小紅花,或者是其他的小獎品等。這樣不僅可以激勵他們保持好習慣,還可以激勵其他人,促使他們向榜樣學習,學會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并能夠在學習和生活中遵守各種規則。
(五)聯系生活組織情景表演活動
為了進一步增強幼兒的規則適應和獨立意識,教師也可以立足生活創設表演情景,使幼兒在趣味演繹的過程中獲得啟發,不斷完善自身的綜合素養。例如,教師可以借助與遵守規則、獨立生活有關的生活化繪本來引導幼兒表演。這時幼兒不僅需要充分把握繪本內容,抓住表演要點,還要對繪本中的故事進行研究,扮演對應的角色,然后按照情節發展進行演繹。教師要引導幼兒在表演中還原生活場景,同時將自己代入其中去體驗和感受,將學到的規則與自己的實際相聯系,從而學會更多獨立生活的技能。此外,教師可以依托幼兒的發展實際,選取合適的生活場景讓幼兒進行表演,通過還原、引導的方式使之了解更多規則,培養其獨立意識。由此一來,幼兒在生活化表演中能夠受到更多啟發和教育,不斷深化對知識的印象,促進獨立意識、規則適應的發展。
結語
幼兒的年齡較小,對于外部世界的認知還不完善,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離不開教師、家長的有效引導。因此,在培養幼兒的規則適應和獨立性時,教師要靈活利用日常的教學活動滲透各種規則,并通過引導讓幼兒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性,積極適應規則,還要借助各種實踐訓練活動培養幼兒的獨立性,使之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并學會獨立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教師也要與家長加強溝通,合力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氛圍,使幼兒在參與各項活動的過程中,通過長期積累形成規則意識和獨立人格。
【參考文獻】
[1]萬菲菲.幼兒教育對孩子規則適應與獨立性的引導分析[J].智力,2021(15):179-180.
[2]任婉君.論幼兒園學前教育對孩子規則適應和獨立性的引導[J].智力,2020(33):176-177.
[3]孫明琴.論幼兒園學前教育對孩子規則適應和獨立性的引導[J].學苑教育,2020(11):76.
[4]劉文婧.論幼兒園學前教育對孩子規則適應和獨立性的引導[J].當代家庭教育,2020(14):37-38.
[5]樊小方.幼兒園學前教育對孩子規則適應和獨立性的引導[J].幸福家庭,2020(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