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銀龍 朱虹影 胡磊 汪紅林
[ 作者簡介 ]
周銀龍,男,河南許昌人,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職業教育等。
朱虹影,女,浙江衢州人,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市場營銷。
胡磊,男,浙江衢州人,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財務報表分析、大數據與會計教學等。
汪紅林,男,江西九江人,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物流管理。
[ 摘要 ]
本文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衢州在應急物流方面暴露出的體制短板、儲備短板、配送短板、信息短板、交通短板等問題和不足,基于供應鏈管理思想提出實現應急指揮系統軍事化、儲備系統規范化、配送系統專業化、信息系統智能化、交通系統立體化等五方面建議,旨在為加強建設以衢州為核心的四省邊際應急物流體系提供參考借鑒。
[ 關鍵詞 ]
疫情防控;新冠肺炎;應急物流;體系建設
目前,衢州正著力打造浙皖閩贛四省邊際中心城市,努力成為浙江打造“國內大循環的戰略支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的排頭兵。雖然2020年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12 092.02萬噸,比上年下降12.6 %,且2021年度各種運輸指標依然不理想。從數據可以看出,疫情給衢州的運輸業造成了一定影響,同時也表明衢州在物流體系建設方面存在不足,特別是未建立配套的應急物流體系,在面對緊急情況時應對措施不夠,不能夠起到引領上饒、黃山、南平應對緊急局勢的作用。本課題旨在研究通過構建以衢州為指揮中心的四省邊際應急物流體系,著力提升衢州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重點打破四省四市行政壁壘,進一步拓展浙江向內陸輻射的作用。
1 四省邊際應急物流體系建設的迫切性
1.1 應急管理體制亟待改革
要實現以衢州為核心的四省邊際中心城市建設,打通上饒、黃山、南平等周圍其他城市的無縫銜接,需要信息化支撐,構建統一管理、統一調度、信息共享的應急物資管理體制機制,亟須構建應急物流體系、打造相關信息化平臺,實現應急物資覆蓋全流程管理,有效應對各類突發應急事件。
1.2 應急配送模式亟待完善
未來,衢州應通過加快應急物流體系建設,全力把衢州打造成國家級高端應急裝備物資集配中心,綜合布局、儲備重要應急物資和高端應急裝備,整合社會運力資源,健全配送網絡,加強綜合應急物資保障力量,進而優化高端應急產業匯集能力,有效提升產業集聚效應。
1.3 應急管理手段亟待強化
防范化解重突發事件是當前及今后不懈追求的目標,構建以衢州為核心的四省邊際應急物流體系就是要圍繞中心、聚焦需求、突出重點,通過提升應急物資供給能力、物流倉群管理能力、綜合運輸服務能力,形成應急物資管理的全方位管控方式,加以科學的應急物資輔助決策手段,有效提升以衢州為核心的四省邊際應急物資保障科學化水平。
2 構建以衢州為核心的四省邊際應急物流體系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2.1 行政藩籬
衢州建設四省邊際中心城市的目標已提出多年。但在疫情暴發后,四省四市多是各顧各事,手忙腳亂,未能體現出以衢州為中心的防控調度體系局面,且四省四市政府各部門也無配套部門及工作人員處理物流中出現的緊急情況,致使救援力量達不到預期效果。
2.2 儲備短板
一是管理體制原因。按照官方管理機制,當前四省聯盟中四市的國家儲備仍然以政府儲備為主,社會力量進入門檻較高且參與不足,導致整體出現防控物資儲備不足的現象。二是資金投入原因。近些年長期處于穩定發展時期,政府及社會危險防范意識逐漸淡薄,導致對重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儲備資金投入不足,存在儲備防疫物資數量不夠、陳舊物資不能及時更新等問題。
2.3 信息短板
由于未建立實時匹配物資供需雙方或多方信息的系統,導致應急物資及供需信息傳遞不及時,無法實現供需端的有效匹配。在應急時期對物資進行調度時,由于不能及時準確掌握需求數量、種類等變化,無法避免物資供需不平衡、重復申請和供應等問題,進而影響物資的有效匹配。
2.4 交通短板
我市交通運輸主要涉及“空、鐵、水、公”四種運輸方式,各運輸方式又隸屬不同部門管理,部門之間權責交叉,沒有形成暢通的溝通渠道,不能統一規劃和建設運輸鏈中的運輸節點,難以形成聯運網絡系統。除了保證城市正常運轉的交通基礎設施,并沒有修建應對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的特殊通道,一旦發生應急事件,會出現應急救援通道不暢、應急物資和居民生活物資不能及時送達的情況,連通其他三省三市更無從談。
3 對策建議
作為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體系中一個重要的子系統,應急物流體系可以為應急救援物資的快進快出提供有效保障?;趹蔽锪鞲咝н\轉的目的,筆者認為完備的應急物流體系應該基于供應鏈的管理思想,包括應急指揮系統、儲備系統、配送系統、信息系統、交通系統五大模塊。五大模塊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共同支撐應急物流體系高效運轉。
3.1 儲備系統標準化
一是建立儲備網絡。組建四省邊際應急協調機構,結合國家、省、市戰略物資儲備規劃和產品流通節點布局,建立一個以“衢州為核心,周邊市為補充”的應急物資儲備系統,實現實體物流組織的網絡化。二是規范作業流程。規范管理人員的崗位準則、作業流程、作業細則,推進應急物資包裝、編碼、托盤、集裝箱、信息技術等的標準化建設,提升應急儲備自動化水平。在應急儲備設施內,開展自動化立體倉庫建設,積極應用分揀傳送帶、穿梭車等自動化取送設備,提升倉庫作業效率。三是實現科學管理。通過在應急物資倉儲中按重要性和使用頻率對物資進行分類,優化不同物資的管理模式,實現節約成本開支,從而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通過建立逆向物流制度,及時處理過期及廢棄物資,實現倉儲管理的綠色化。在倉儲資源選擇方面,還要做到資源的合理配置,倉儲要選擇在救災的附近選址,距離適宜的儲備庫選址可以在預警狀態下快速高效地安排運送車輛運輸救援物資,從而應對突發災害地區對救援物資的需求,切實提高應急救援物資的綜合使用效能。
3.2 信息系統智能化
一是利用平臺開展智能分析、預測。依托“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副中心城市”和“四省邊際數字經濟發展高地”戰略,結合新基建布局,加快開展數字城市建設,通過利用新一代智能信息技術,開展四省邊際城市大數據分析,實現對突發事件的實時監控、預警,不斷提高物流體系的響應度。通過收集藥店售藥信息、醫院就診信息,對比分析疾病種類,對可能發生的公共衛生事件進行預警。對于自然災害,有關監測部門根據對自然災害的監測,及時向公眾發布自然災害等級,擴大公眾的知情權。二是實現資源動態共享。通過打造成四省邊際數字化平臺,助推應急物流信息通道通暢,實現及時收集真實可靠應急物資及物流需求信息,同時協調應急物流供應鏈上的相關企業開放平臺資源,促進供需方的信息匹配和實時動態信息更新,為應急物資的高效調配提供正確的數據信息作為參考。在應急物資調運過程中,還可利用北斗定位系統和區塊鏈技術,實時反饋、記錄各種信息,一方面便于使用信息,另一方面也能在后期對數據進行追蹤,便于對系統進行必要調整。
3.3 交通系統立體化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依托長三角一體化、杭州都市圈建設,發揮東部沿海向內陸拓展橋頭堡的作用,以衢州機場、龍游港區、衢江港區為生要節點,打造快速高效的集疏運體系。一是加密鐵路網。加快建設鐵路物流基地、集裝箱鐵路專用線。二是升級水運網。制定水運優惠政策,吸引三市將水運經濟型貨物集中到龍游港區、衢江港區進行運輸,不斷提升兩個港區作業能力,創造更大江海直達經濟效益。三是優化公路網。探索四省四市公路網暢通工程,盤活現有公路網,補齊鄉村末端小路。四是拓展航空網。大力推進浙西航空物流樞紐項目建設,完善空水公鐵多式聯運體系,滿足不同時期、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應急物資轉運需求。
3.5 配送系統便利化
一是建立統一的集配中心。基于衢州交通優勢,積極建設國家級高端應急裝備物資集配中心,集配中心根據供給范圍確定面積,包括應急服務指揮調度、綜合救援、培訓演練等功能,可實現重要應急物資和高端應急裝備的集中管理、統一調撥、統一配送,減少對應急物流硬件的投入,合理使用應急物流相關資源。二是采用先進配送手段。利用EDI、GIS、北斗導航等信息技術,采用先進的裝卸搬運、運輸、配送等手段,探索高效的應急物流指揮調度運作模式,不斷縮短調度時間、提高配送效率。三是實現優化終端配送。推動實施應急物流無人化工程,加大大型無人貨運飛機、無人運輸車輛、市內無人配送車的研發利用以及無人倉儲庫、智能快遞柜建設,確保應急物資能夠在極端惡劣情況下的正常運送和實現“無接觸”配送。
4 結語
浙、閩、贛、皖四省邊際中心城市建設是衢州市未來一段時期的重大戰略目標,在此過程中需要大力推進四省邊際的全方面合作,其中,四省邊際應急物流體系建設將是加快四省邊際交通連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而且隨著衢州市政府數字化治理能力的建設與提升,極大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最多跑一次”成效顯著,也成為其他地區學習的模式,同時,也賦予了衢州打破地理阻隔的可能。因此,無論是在地理區位還是治理能力上,衢州都具備作為浙、閩、贛、皖四省邊際應急物流體系核心的現實條件。通過建設四省邊際應急物流體系,不僅可以提高四省邊際城市的整體聯動能力,也能將四省邊際城市應急資源進行高效的調配,在建設成熟后向其他省份推廣。
參考文獻
[1]吳磊明,張文斌,龍綿偉等. 從疫情防控看強化應急物流體系建設的戰略路徑[J]. 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20,22(5):52-56.
[2]吳磊明,張文斌,龍綿偉等. 著眼疫情防控物流短板,加快構建現代應急物流體系[J]. 中國物流與采購,2020(17):39-40.
[3]袁強,張靜曉,陳迎. 建立我國應急物流體系的構想與對策: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經驗教訓[J]. 開放導報,2020(03):86-92.
[4]余家祥,王遙飛,索馨等.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武漢應急物流發展問題與對策建議[J]. 綜合運輸,2020,42(4):4-7.
[5]王菲,于洋. 基于供應鏈思想的應急物流體系構建及管理[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42(5):97-99.
[6]周邦. 新冠疫情對外貿企業出口的影響及對策:以浙江省為例[J]. 中國商論,2020(12):25-26.
[7]GHOUSHCHI N G,AGHABABA M P,ETEMADI A. A genetic algorithm for emergency logistic problem under uncertain environment[A].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Proceedings of 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Systems Engineering(EMSE 2015)[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2015:5.
[8]胡怡雯. “一帶一路”背景下跨境應急物流協同機制研究[J]. 中國儲運,2022(2):169-170.
[9]楊波,王媛,馬旭梅等. 突發事件下銀川市應急物流體系建設淺析[J]. 中國儲運,2022(1):116-117.
[10]戢曉峰,楊春麗,郝京京等. 國內外應急物流研究熱點對比與展望[J].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21,31(12):14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