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
李美娟,女,陜西富平人,川北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法學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學。
[ 項目名稱 ]
本文系川北醫學院2021年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研究中心項目成果,項目編號:2021YB004。
[ 摘要 ]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核心工作,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在高校立德樹人建設中,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有著天然的、獨特的、鮮明的優勢。黨外知識分子應積極發揮優勢正向作用,在教學一線、行政管理服務、科研工作中為高校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作出積極貢獻。
[ 關鍵詞 ]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立德樹人
高校大學生生逢盛世,肩負重任,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對高校學子的培養。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把“立德樹人”明確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又進一步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校是黨的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立德樹人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應貫穿于高校工作的全過程,形成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強大合力。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作為一支不可忽視的育人力量,參與高校立德樹人建設,多年來發揮自身優勢,為高校立德樹人建設貢獻智慧、添磚加瓦。
1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概念界定及其特點
1.1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概念界定
黨外知識分子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廣義上的黨外知識分子是指沒有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知識界人士,包括參加各民主黨派的知識分子和無黨派知識分子。而狹義上的黨外知識分子則是指沒有加入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知識分子。關于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概念的界定,早在2015 年 5 月 18日起施行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中便作了明確定義:“國家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的重點對象是:具有高級職稱的黨外知識分子,學科帶頭人或者重要業務骨干中的黨外知識分子,擔任中層以上領導職務的黨外知識分子,其他有成就有影響的黨外知識分子”。根據這一界定,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就是指在高校從事教學、科研、管理的優秀黨外人士。他們是高校教師隊伍中一支具有務實肯干精神的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在育人的全過程中發揮著積極地正向作用。
1.2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特點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特點鮮明,思想覺悟較高、學歷層次高級、工作態度勤勉、責任意識強烈。
1.2.1 思想覺悟較高
經過長期的鍛煉和考驗,尤其是進入新時代以來,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在政治上、思想上更加成熟,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能夠立場堅定的抵擋誘惑,在關鍵時刻靠得住、信得過、能放心。這些絕大多數黨外知識分子也能夠不斷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激發了更強烈的熾熱愛國心和向上事業心。
1.2.2 學歷層次高級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既具有一般知識分子的共同形象,又因為工作環境和工作要求的特性,多數具有智商高、學歷高、職稱高的鮮明特點。他們當中有專家教授、教學名師、學術骨干、管理行家,均能夠在各自崗位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1.2.3 工作態度勤勉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大都非常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無論是教學崗、管理崗、科研崗,每一個崗位、每一項工作都能認真投入,發揮專業所長。工作態度勤勉、工作紀律好、工作效益高;能夠主動在工作中實踐、摸索,努力鉆研教學、管理、科研業務,精益求精,大膽創新,并能夠持之以恒的堅持,保證高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1.2.4 責任意識強烈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覺悟較高,大都能夠做到在工作中帶頭履職、主動擔責。在工作的各方面都能夠善于、勇于扛重擔,挑大梁,關心高校的發展和立德樹人的成效,緊緊圍繞國家教育的中心工作,不忘高校育人的初心,在本職崗位上做出貢獻。
2 高校立德樹人建設的時代意蘊和基本要求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本質要求,意義深遠而重大,習近平總書記講:“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 。因此,高校要牢牢把握這一根本任務,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高校必須要把握好立德樹人建設的關節點和基本要求。
2.1 高校立德樹人建設的時代意蘊
進入新時代,高校要切實將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落到實處,以立德為根本,以“樹人”為核心,緊緊圍繞“立什么德,樹什么人”這一重大問題,既要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育人思想中的精華,又要體現時代發展的進步精神。“立德”之“德”,不僅要自覺地遵守好“新時代四德”,還包括認真履行社會公德,時刻遵守職業道德,積極弘揚家庭美德,著力提高個人品德等道德操守,而且還要涵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價值追求。高校要在加強大學生品德修養上下功夫,循序善導,培育學生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樹人”之“人”,既包括各行各業的高、專、精、尖技術人才,也包括廣大普通勞動者、建設者和社會主義事業繼承者。黨和國家歷來重視立德樹人建設,在教育理念上強調突出德育的首要性和統帥性,同時強調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才培養的高度融合性和協同性。在高校育人過程中,既要確保學生學習、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要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養成健康的品格,培養良好的思想,堅定“四個自信”。這是新時代我國教育方針的本質要求,也是高校立德樹人建設的時代意蘊。
2.2 高校立德樹人建設的基本要求
2.2.1 強基固本,鑄魂凝神
高校立德樹人,務必要將理想信念教育置于首要位置。大學生的理想信念不堅定,培育的人才便不能為黨、為國、為人民所用,即便其他方面再優秀也不能成為棟梁之才,不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因此,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便是為大學生“強筋壯骨”。為了這一目的,高校需要整合各種資源,形成合力,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讓所有教職員工都擔負起立德樹人的職責,加強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雙向引導,使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更堅定。
2.2.2 價值引領,完善德行
高校立德樹人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把愛國之心、為民之情融入培育學生的方方面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個人、社會、國家三個層面相貫通,著力引導學生把家國情懷與個人理想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的蓬勃青春與家國情懷同頻共振,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大地。唯有如此,學生才能樹立崇高理想,才能擁有高尚品德,才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2.2.3 面向未來,全面發展
高校立德樹人要面向黨和國家教育事業的未來發展,為黨和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新人才。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協同共進,抓好思想政治教育,扎實專業技能,鍛煉健康身心,培養良好審美情趣和勞動意識。只有大學生全面發展,國家和民族才有美好未來。
3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在立德樹人建設中的優勢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自身鮮明的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天然優勢,這些優勢能夠讓他們在高校立德樹人建設中發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3.1 高學歷優勢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人才濟濟,絕大多數都是高學歷擁有者,他們中的一部分有海外留學或訪學經歷,思想活躍,視野開闊,掌握學術前沿信息。他們以勤勉的學習、工作態度和卓越的建樹而備受學校重視和學生尊敬。在教學、管理、科研中,他們能旁征博引,集知識性、思想性、專業性、趣味性于一體,深受學生喜歡,對學生有很強的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所謂“親其師則信其道”,學生信任他們,敬仰他們,愿意親近他們,他們對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遇到問題可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因此,他們完全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立德樹人建設中貢獻智慧和力量。
3.2 社會知名度優勢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除了有高層次學歷優勢外,他們中的一部分更是社會知名人士, 如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眾團體成員、校外企業管理者等身份,這些社會身份,讓他們無論是個人名氣還是社會價值都很突出,也就決定了他們能夠了解更多的社會信息和掌握豐富的社會資源。這些豐富的社會信息和資源,都可以為高校的教學、管理、科研、校地合作等帶來更好的發展機會。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因為有海外求學、交流經歷,與海內外各領域的有聲望的人士也保有密切聯系,通過這層關系,他們可以邀請海內外名人到高校來進行學術交流和開展講座活動,這些活動無論是對高校的學術發展或立德樹人建設都有積極的影響。
3.3 對大學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優勢
長期的實踐證明,傳統的、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讓部分大學生產生了疲勞和些許排斥的情緒,這就需要新型的、多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來改變這一狀況。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作為非正式群體,更容易和大學生進行思想交流,更容易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正面影響。大學生在特定環境下更愿意與黨外知識分子教師談心、互動,講出自己的心里話和思想上的盲點。黨外知識分子教師也能依據獨特身份從不同的角度去開導學生、正向引導學生,彌補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傳統、正規教育的不足之處。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便多了一條有效途徑和可行方法。多途徑、多方法的密切配合和同心協力,可以形成強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使高校的立德樹人建設收到更大的成效。
4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加強服務立德樹人建設的基本路徑
黨和國家要求高校將立德樹人任務落到實處,鑒于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鮮明特點和獨特優勢,高校務必要高度重視黨外知識分子這一支立德樹人的重要力量,要熱情鼓勵和全力引導、支持黨外知識分子做好對立德樹人建設的貢獻。
4.1 建立健全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工作機制
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的“三大法寶”之一,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中意義非凡。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各高校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實黨中央關于統一戰線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把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工作作為凝心聚力、同心同行的重要工作,盡最大努力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同心圓”。高校管理者要廣泛聽取黨外知識分子的不同建議、不同聲音,正確處理統戰工作的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系,要包容、要團結,著力打造一個既能把握方向,又能傾聽黨外知識分子不同意見的高校統戰工作模式。同時,高校要確立大統戰理念,讓統戰工作跳出統戰部的較為窄小的圈子,成為高校各級黨委的日常工作之一,各職能部門廣泛參與,形成統戰合力。最后,要不斷提高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將參政議政的工作制度化,為他們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以便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參與學校發展、關心學生教育工作,發揮智力優勢,建言獻策。
4.2 加強高校黨外知識分子隊伍建設
高校要不斷增強黨外知識分子隊伍建設,通過信息庫建設,做好黨外知識分子人才儲備工作,便于從數量、質量、層次、結構等方面通盤考慮,制定科學的隊伍建設規劃。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提前摸底,事先培養黨外知識分子中的骨干和優秀人員,馳而不息地推進黨外知識分子隊伍建設培養工作,真正把黨外知識分子的積極性、創造性、貢獻力調動起來,投入高校立德樹人建設中去。
4.3 開啟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全方位育人模式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活躍在教學一線、行政管理服務、科研工作中,在不同的崗位上都在發揮正向作用。他們在教學一線通過傳道、授業、解惑,感染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利用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同發力,在做好專業教學的同時,也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行政管理服務中,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學習情況和家庭情況,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實際問題,指引學生、服務學生,增強管理服務育人的實效。在科研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專業所長,為學生提供發展平臺,進行學術和實踐雙向指導。總之,高校黨外知識分子要發揮自身優勢,把立德樹人建設滲透到教學、管理、科研等各個方面,開啟全方位育人模式,立足本職崗位立德樹人,建功立業。
參考文獻
[1]楊應慧,黃志榮. 發揮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群體優勢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 (10):27-29.
[2]習近平.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EB/OL]. (2017-10-18). http://www. 12371. cn/2017/10/18/ARTI1508330185050793. shtml
[3]李明. 簡析高校立德樹人的基本求及實現路徑[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 (2):14-15.
[4]徐娜. 高校院系統戰工作方法及機制研究[J]. 北京教育(高教),2019(9):54.
[5]胡吉紅. 淺談高校黨外人士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 教育與職業,2014(2):68-69.
[6]張爽,張俊蘋,曹剛,等.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新時期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引領路徑探索——以西北工業大學為例[J]. 陜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