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黨軍


【摘要】? 目的? 觀察針灸治療對肩周炎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1月- 2021年11月醫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共計70例,在保證組間性別、年齡、病程均衡的原則上,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采用針灸治療,對兩組肩關節運動功能、肩部疼痛進行比較。結果 治療前,兩組肌力評分、日常生活活動、主動活動范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以上評分均明顯提高,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疼痛強度(PPI)、感覺痛、視覺疼痛模擬量表(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PPI、感覺痛、VAS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肩周炎患者采用針灸進行治療,可以提高肩關節運動功能,緩解肩部疼痛。
【關鍵詞】? 針灸;肩周炎;肩關節運動功能;疼痛
中圖分類號? R246.9?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2)23--03
肩周炎是一種損傷性炎癥,主要是由于軟組織發生病變退行,長期進行過度運動,姿勢不正確,肩部出現急性牽拉傷、挫傷后進行不當治療等因素造成的,臨床主要表現為肩周肌肉失用性萎縮,肩關節功能出現障礙,病情難以治愈且病程時間長,會對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嚴重影響[1-2]。常規西藥治療主要是采用痛點神經阻滯,以緩解患者的疼痛,改善肩關節功能,但是臨床證實該治療方法效果有限[3]。針灸是一種傳統的中醫治療方法,通過對相關穴位的針刺,可促進血液循環,起到抗炎止痛的作用[4]。本研究對臨床肩周炎患者進行針灸治療,探究針灸對肩關節運動功能、肩部疼痛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1月- 2021年11月醫院收治的70例肩周炎患者。納入標準:①西醫診斷標準符合《實用骨科學》[5]中的診斷標準;②中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中的診斷標準,主癥為肩部疼痛,活動受限,次癥為肌肉僵硬、沉重、畏寒,舌苔白,脈細弱;③符合X線診斷確診;④均為單肩發病;⑤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出現明顯骨質疏松癥者;⑤肩袖損傷者。在保證組間性別、年齡、病程均衡的原則上,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齡42~63歲,平均51.09±4.79歲;病程在1~9個月,平均4.59±1.37個月;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齡42~64歲,平均51.27±4.83歲;病程2~9個月,平均4.64±1.27個月。兩組上述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患者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用傳統康復治療,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將肩部作為中心,在下垂自然的情況下進行彎腰,且將肩膀進行甩動,患者根據自身情況可將甩動幅度加大,每天進行10min運動,再進行由內向外畫圈動作,運動10min,面朝墻站立,將雙手抬起向墻上扶,緩慢地沿著墻面往上伸展,保持上舉將胳膊伸展到最大位置,對墻面距離進行記錄,每天做3~5次。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西藥治療方案:給予阻滯藥物為1%~2%的利多卡因(湖南科倫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7816,規格5ml∶0.1g)、曲安奈德(昆明積大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3021604,規格1ml∶40mg)和維生素B1(哈藥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912)進行注射,每星期注射1次,連續治療3周。
1.2.2? 觀察組? 采用針灸治療:主穴選取肩髃、肩髎、肩前,配穴選取尺澤、太淵、小海、外關、手三里、合谷、臂臑、天宗,選取0.25×40mm的毫針,掌握好針刺的角度和方向,使用平瀉平補法進行針刺,捻轉提插得氣后留針20min,中間隔5min再次行刺,每周2次。連續治療3周。
1.3? 觀察指標
(1)肩關節運動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肩關節功能評分進行評價,包括3項條目,肌力評分分值為25分、日常生活活動分值為20分、主動活動范圍分值為40分,分值越高,表明肩關節功能越好。
(2)肩部疼痛:采用MPQ疼痛量表和視覺疼痛模擬量表(VAS評分)進行評價。MPQ疼痛量表包括3個條目,疼痛強度(PPI)評分為0~5分,感覺痛評分為0~5分;視覺疼痛模擬量表(VAS評分)為0~1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強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描述,組間均數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肩關節運動功能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肩關節運動功能各項指標(肌力、日常生活活動、主動活動范圍)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以上項目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且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評分明顯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肩部疼痛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PPI、感覺痛、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以上各項評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肩周炎多發于中老年,且男性患者少于女性患者,是由于肩關節、肩關節囊和周圍組織發生損傷引發的無菌性慢性炎癥,典型的臨床癥狀使肩關節出現疼痛且活動受限,隨著現在人們生活壓力加大,節奏變快,使肩周炎患者逐漸增加,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嚴重影響[7]。常規西藥治療主要以鎮痛藥物、神經阻滯藥物為主,可對患者的疼痛進行暫時的緩解,但是容易復發,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中醫將肩周炎歸于“痹癥”范疇,又名“五十肩”或“肩漏風”,經筋和經脈為主要病變部位,由于患者氣血不足,肝腎虧虛,筋失所養,正氣不可敵風邪,風邪入體,涼氣進入肩部造成肩痹[8]。在中醫療法中,針灸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外治療法,可起到舒筋通絡、除痹利濕的作用;通過對肩髃穴進行刺激,可起到疏風散結的作用;對肩髎穴進行刺激,可起到祛風的作用;對肩前穴進行刺激,可以舒筋活絡;對以上穴位進行聯合針刺可以起到活血行氣、消炎止痛、祛風通絡的功效。對相應穴位部位的肌肉進行直接刺激,可緩解肌肉緊張,使機體退行病變所造成對血管的壓迫得到緩解,頸部血液循環得到明顯改善,交感神經興奮程度減弱,對疼痛神經的傳遞遞質進行阻斷,患者對疼痛的忍受程度提升,促進病情的改善[9]。
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的肌力評分、日常生活活動、主動活動范圍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究其原因,采用針灸治療可直接作用于具體穴位,對其造成較強刺激,將局部的淤血、集結進行消散,起到疏通經絡、調理氣血的功效,促進肩周區域的血液循環,加上每日運動,加速了炎癥介質的散除,對結締組織增生進行抑制,防止發生粘連,使患者的肩周運動功能得到改善[10]。此外,觀察組的PPI、感覺痛、VA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更低,究其原因,采用針灸治療可使周圍神經的興奮性降低,加速血液循環,炎癥介質降低滲出,使炎性物質對神經末梢的刺激得到緩解,并促進分泌內源性嗎啡樣物質,緩解患者的疼痛。
綜上所述,采用針灸對肩周炎患者進行治療,可以促進肩關節運動功能改善,并對肩部疼痛的緩解具有重要作用。
4? 參考文獻
[1] 萬文梅,胡琪.肩三針溫針灸治療肩周炎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0,18(15):104-105.
[2] 吳瀟.肩三針溫針灸治療肩周炎對患者肩關節活動及功能的影響[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1,21(3):18-19,42.
[3] 邱仰雄.溫針灸對肩周炎患者疼痛及肩關節功能改善的療效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21,13(9):98-99.
[4] 吳志強,陳海鵬.針灸推拿治療橈骨遠端骨折所致肩周炎療效研究[J].中外醫療,2021,40(15):167-169.
[5] 馮傳漢,郭世紱,黃公怡.肩關節外科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423-429.
[6]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12-113.
[7] 王鹍,孫鈺,王春婷,等.肩三針聯合溫針灸治療老年肩周炎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世界中醫藥,2021,16(24): 3666-3669.
[8] 陳健祥,陳文明.“肩三針”針灸、手法松解及理療綜合治療慢性期肩周炎的效果及對患者關節功能和疼痛程度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藥,2021,40(12):88-90.
[9] 戴君國,席國華.針灸、推拿聯合常規康復治療肩周炎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28):172-174.
[10] 邱華夏.溫針灸療法對肩周炎患者疼痛癥狀及肩關節運動功能的影響[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1,21(24):72-73.
[2022-08-17收稿]
作者單位:100043 北京市,北京石景山八大處中西醫結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