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應東
[摘 ? ?要]2021年,“雙減”的提出,要求減輕義務教育學生的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減輕家長壓力。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讓學生的課后時間回歸學校,學校教育再次成為“雙減”政策落地的著力點。素質教育提出到實施已經若干年,可是在“應試教育”下智育的發展被我們過分地看重,忽視了“情商”教育的發展,造成了智育發展與情商發展的不協調。文章就智育與情商教育的區別和聯系做出解釋以及闡述情商教育的重要性和“雙減”政策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在情商教育方面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雙減”;智育;情商教育;應試教育
素質教育雖然提倡了很多年,但是教育的實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中,智育還是被偏重,因為現有的教育體制和評價機制下,評判教師水平高低和學校好壞的標準,依然是成績和升學率。從家庭的角度來看,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各種學科培訓各種興趣班,希望孩子能掌握各種技能和“武藝”。智商教育被放到了突出位置,進而忽視情商的發展,因此造成“水桶效應”,影響孩子綜合素質的長遠發展。
隨著“雙減”的提出,學校教育回歸教育主陣地。學校教育再次在學生教育中挑起大梁,擔任起學生教育的重擔。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是影響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但是學校教育在這里面起到主導性作用。“雙減”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后是不是應該偏重培養學生的情商教育,學校教育如何在學生的情商教育中起到積極的作用,在學生的人生成長過程中產生更積極的影響呢?
一、智商與情商的區別和聯系
智商是一種學習、思維、邏輯、觀察、推理的能力,是一種學習的能力,是人自身潛能的挖掘。情商又名情緒智慧,有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系這些特征,它側重于一種內部情感的調整或者說內部和外部關系的協調、調解。智商側重的是能力的培養,而情商更側重情感的調節。高智商的人一般會成為某個領域或者某一方面做出突出成就的人,比如,專家、學者。而情商高的人在處理社會關系、待人接物方面比較強,往往會成為群體的管理者或領導者。就人是情感動物來說的話,情商的感情調節作用比智商往往更重要。美國哈佛大學丹尼爾·戈爾泰教授表示“情商是決定人成功的關鍵”。
我們衡量情商和智商的方式也不同。智商是一種理性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通過讀、寫、聽、算等一些學習能力或者對待事物上的反應來衡量。就像我們的單元檢測、期末檢測著重檢測的是學生的智商發展水平。而情商的衡量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卻無法準確評判,雖然說情商也可以從人的行為和處理方式上體現出個體的高低與差距,但這是一個需要長期觀察才能給出的評判。情商可以通過短期的訓練來改善,而情商的培養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也不是急功近利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情商比智商更具有復雜性。
智商高的人,情商不一定高,常常表現得高分低能,學習成績很好,但是其他方面能力不行,生活能力不足。情商高的人智商不一定高,很多學生學習一般,但是各方面人際關系,處理事物的“辦事能力”卻很強。貌似看智商的高低好像影響不到情商的高低。但看似情商和智商的關聯不大,實際上情商的高低反而會影響智商的水平。情商高的學生,學習水平不會很差,因為這些人相對很會管理生活事物,管理自己的學習狀態。情商高的這些學生只要想提高成績,改變學習的方式、學習策略,都能夠很快地提升學習成績。而很多情商不高的學生,不能夠合理地管理自己,管理生活事物和學習事物,對學業成績影響往往很大,這些學生的總體學業成績不會很高。總體來說,情商會影響到智商的表現水平,可以促進智商的發展。
二、情商教育的現狀
首先,社會教育對學生情商教育的影響。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競爭激烈,人們的壓力讓很多人感到迷茫、無奈、空虛、孤獨,這種情緒環境無形當中影響了學生。社會生活節奏加快,過分看重金錢和利益,尤其是“既得利益”思想的影響,讓社會浮躁,過分追求見效快,而忽略了見效慢而影響深遠的事情。新鮮事物的涌現,新思想的傳播,享樂主義、讀書無用、拜金主義等思想的侵蝕,影視、游戲、網絡的誘惑,使很多學生喪失了目標,迷失了方向。
其次,家庭教育對學生情商教育的影響。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行、喜怒都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學生對父母的行為具有模仿性。家長們的家庭環境、教育理念、文化水平等存在較大差異。有些家長在家庭中脾氣暴躁,易怒,無形當中讓孩子學會了暴躁和憤怒;有些家長在家庭中比較懶散、生活不規律,也在無形當中影響了孩子生活規律和自律的養成;有些家長不善言辭,不善于主動與人交流,無形當中影響孩子也不善于與別人交流,形成孤僻。父母能給予孩子的情商教育的水平有限、資源有限。很多家長不知不覺中影響了孩子,家長自己的情商限制了孩子的情商發展,使學生成為自己的翻版。
最后,學校教育對學生情商教育的影響。繁重的學習任務、頻繁的考試測驗,加上社會和家長評判學校和老師的標準在于學生的成績和升學率,使得學校教育更傾向于見效快,效果好的“智育”。尤其是一到期末檢測,很多的音體美老師都會被“請假”;學業抽測的時候學校都會停掉很多其他課程來滿足學業抽測的“突擊”;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有些活動課程可能由于老師和學校重視程度被縮減或取消。在學校教育當中,智育水平容易被檢測,由于過分強調智育水平,課程時間和內容上更偏向了智商教育,而情商教育的時間和內容被侵占。這使得學校對于情商教育的影響變小。
應試教育讓家長、老師和學校潛意識里對智育的培養看得偏重,而忽視了情商的發展,忽略了情商教育。所以需要我們重新認識和審視情商教育現狀和問題,及時做出調整。把情商教育回歸正位,讓學生情商得到充分的發展。
三、情商教育塑造的策略及方法
教育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見效緩慢的漫長過程,教育成果是要若干年以后才會顯現。而情商教育更是一個持之以恒見效緩慢的教育過程。情商教育是需要教師、學校、家長和學生本身多方面共同發力,不斷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引導學生成長的過程。在“雙減”政策下,學校教育回歸教育主陣地的今天,老師和學校應該充當學生情商教育培養的主陣地和引領者。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情商發展的影響更是至關重要。社會教育是教育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社會教育因素會影響到情商發展的教育環境。所以說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者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三者必須協同一致。學校教育要在三者中起到主導作用,要引領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一)提升對情商教育的教育觀念
教育家蔡元培曾說過,“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必有良好的教育”。先進的教育理念是良好教育的開端,所以我們首先要從教育觀念上提升對情商教育的重視程度。長期以來,“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一直影響著人們的教育態度,認為“高分=成功”,再加上高考和中考以“分數”為主導的評價體系,重視分數而輕視情緒的智力教育,產生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學生,甚至一些碩士、博士面對復雜社會生活會變得茫然無措。“雙減”政策的實施正是為了避免只顧智育而忽視 情商教育,使一些智力水平一般但是情商極高的人如魚得水、游刃有余地增長和展示自己的才華。因此我們必須從改變觀念,提高認識,確定情商的重要地位,加強學生的情商教育。
(二)學校是創造情商教育主陣地
首先,“雙減”政策落地,要求學校教育回歸教育主陣地的今天,學校教育是可以調配更多教育資源和對學生施加更多教育影響的地方。學校應該根據學生需要開辦開發情商的校本課程,將情商教育滲透到各科的教學當中。其次,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教育方式,開設情緒訓練課程,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把情商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中。最后,在校園環境方面可以把情商教育的主題納入校園環境的建設中,讓校園的每面墻,每個宣傳園地都滲透出情商教育的元素,有的放矢地緩解學生情商教育缺失的問題。還可以充分調動當地的社會資源和學校課程資源,借助社會、社區資源充分宣傳情緒教育的重要性,讓社會和社區參與進來。充分利用學校主導的家長課程,邀請知名專家、開設公益講座,把情商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庭教育對學生情商發展的重要性宣傳給家長,提升家庭教育對情商教育的正面影響力。
(三)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可以說是最關鍵的教育影響
很多學生在家里不聽家長或者長輩的話,但是到了學校對于老師的教育叮囑是非常認可和聽從的。作為老師,應該更多地學習情商教育的理論基礎,在班級管理中,多運用好的教育策略對學生施加正確的教育影響,讓學生正視情商的重要性。在學科教學中通過課堂教學進行情商教育。在班級活動中,多開展以情商教育為主題的班級活動。在班級環境的熏陶中讓學生慢慢地認識情商智力,認識情商對人生活和工作的影響,從學生的內心啟發,讓學生慢慢成長為能獨立自主思路,看待事物有正確的價值觀,面對生活有正確的人生觀。良好的情商教育還可以避免一些青少年自我傷害、殘害別人、青少年犯罪等問題的發生。
(四)家長要營造高情商的家庭生活,家長應該在情商教育中占到主角的位置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壓力,讓學生騰出了更多的課余時間,家長應該抽出一定時間和孩子相處和交流,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通過和諧融洽的交流把孩子內心的困惑釋放出來。 ?重視孩子提出的問題,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溝通交流,讓孩子打開心扉,切實感受平等尊敬。家長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的同時要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合理地控制情緒,遇到問題不急不躁,在事件發生中處于主動地位。同時,家長要關心孩子的心理壓力的變化,發現孩子煩躁、焦慮等問題的時候,及時分析原因,與其溝通,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必要時候可以尋求學校和老師的幫助,一起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走出困境。同時還可以讓孩子多閱讀一些心理教育的科普書籍,讓學生學會自己掌控情緒的管理方式。因為每個家長的教育水平和情商水平是不同的,建議家長應該多學習家庭教育的課程或者多參加學校舉行的家長課程,這樣可以讓家長豐富家庭教育理論,拓展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
(五)社會應為學生情商教育提供社會教育的大環境
情商教育從小處說關系到個人的快樂幸福、成功失敗;往大出說關系到團體、社會,乃至國家的興衰。僅靠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沒有社會的配合,教育也會顯得蒼白無力。社會教育應該擔起重擔,為社會發展培養優質的潛力軍。應該通過宣傳和引導,讓社會重視學生情商教育的發展,在社會公益廣告,公益宣傳上突出情商教育。社區是跟學生和家庭關聯度很高的地方,要加強社區教育在社會教育中的影響,社區宣傳對學生和家庭進行教育影響。社會教育應該提供一些優質的電影和電視資源,在影視創作中考慮社會影響,加強情商教育的滲透。減少唯利是圖、既得利益的情節,緩解學生壓力感、負重感。只有多方面結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營造好的情商教育氛圍,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社會保障。
據研究顯示,一個人的成功歸因,80%是由情商決定,僅有20%是智商影響。往往來說一個人社會成就的高低主要取決于一個人情商的高低,情商教育對于影響人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中國是有著五千年傳統文化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傳統文化中溫、良、恭、儉、讓這種健全的人格,樂觀向上的人生觀都是我們要傳承的。要將若干年的優質資源加以開發,讓其在一代代中傳承下去。“雙減”政策下,學生的課外負擔小了,校外培訓的培訓壓力小了,家長教育壓力小了,這對于我們來說,正是我們實施“雙減”的目的。在培訓學生情商發展方面,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時間。減輕對于智育的過分追求,緩解我們教育的內卷和焦慮,正是“雙減”給我們的情商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情商教育的培養可以讓我們的孩子有一個積極的心態和情緒,這種積極的情緒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樂趣,提高學習成績,感受幸福的生活質量。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較高的情商可以讓他們提升自我認同感,有更遠大的人生目標,對人生有更好的規劃和設計,同時可以避免很多青少年問題的出現和發生。相反,如果在青少年原本情商應該得到充分發展的時期被耽誤了,會讓他們的人生消極,無欲無求,迷失方向。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可能前期有人靠體力、靠智力跑在了前面,而中后期更需要的是耐力、靠情商。所以我們的青少年在良好智力發展的同時一定要加強情商教育的發展。最終能夠成功的人一定除了具備超常的智力以外,還擁有堅韌、堅持、勇敢、感恩、包容心、價值觀等情商教育該注重的品質。總之,情商教育的培養是伴隨在學生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作為可以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的老師和家長以及社會群體應該一同注重學生情商的培養,教學生發現、培養、管理和改變自己的心態,調整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會學生去愛別人、幫助別人、服務別人;教會學生樂觀的性格,相信明天更美好。
總而言之,在“雙減”政策實施的這個契機下,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學生情商教育的培養,以幫助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地成長。更重要的是,還能夠循序漸進地提高整個民族和社會的人格素養,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戴路偉.關于當前小學生情商教育缺失問題的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5(05):11-13.
[2]郭志煌.小學生情商教育的探索[J].希望月報,2006(24):49-50.
[3]韓慧艷.小學生情商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探析[J].吉林教育,2017(18):23.
[4]王麗.小學生情商教育探析[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2(02):25.
[5]梁麗萍.中小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研究——智商、情商及情商教育[J].教學與管理,1998(05):26-27.
(責任編輯: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