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星星
喚思教學是啟悟?qū)W生的思想,點燃學生生命的熱情,感受生命成長的教學。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喚思教學的核心理念就是喚醒思想靈魂,啟悟人生理想,發(fā)掘內(nèi)在潛能,激發(fā)學生動力與興趣,面促使學生自我覺醒自我成長。喚思教學模式下的思政課堂注重從“喚、思、啟、悟”方面來喚醒、激發(fā)學生,將知識習得與自省成長相統(tǒng)一,使素養(yǎng)培育和立德樹人相結合,追求一種“美”的表達與意蘊。
一、“靈動”之美,在于交織激蕩
喚思課堂不是傳統(tǒng)填鴨式課堂,也不是按照預設刻意引導的課堂,而是在尊重、信任與鼓舞下,激發(fā)學生潛能的課堂,是師生互動、思維碰撞、動態(tài)共建、充滿“靈動”的課堂。
“靈動”的課堂是善于激發(fā)點燃的課堂。基于思政課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喚思課堂從學生的認知程度、生活經(jīng)歷、情感體驗等方面,喚醒、點燃學生的熱情,引導學生的思考。如教學統(tǒng)編新教材選擇性必修1《當代國際政治與經(jīng)濟》第五課第二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北京冬奧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彰顯和實踐詮釋”作為整節(jié)課的主題,在開頭以一個真實情境作為導入激發(fā)思考,引發(fā)學生強烈的共情。先呈現(xiàn)文字材料:在冬奧會開幕前的緊張籌備中,某些西方媒體極盡抹黑中國之能事,“人造雪糟糕”“人造雪危險”“假雪危害環(huán)境”等詞語頻頻出現(xiàn)于標題中,再配以西方媒體原文圖片。在文字與圖片的沖擊下,學生已經(jīng)開始討論了,甚至有學生很激動地大聲反駁,此時,教師看準燃點順勢點火拋出問題:“如果你是外交部發(fā)言人,針對這些媒體的抹黑,你如何進行反駁?”與此相關的消息他們一定早就注意到了,西方對中國的抹黑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所以問題一經(jīng)拋出,學生們義憤填膺,紛紛舉手要發(fā)言反駁,整個課堂沸騰了起來。學生的熱情表達既有力批駁了抹黑,也展現(xiàn)了青年學子赤誠的愛國熱情,和對國家舉辦冬奧的強烈支持與自豪,為整節(jié)課的開展做好了鋪墊。
“靈動”的課堂是思維交織碰撞的課堂。喚思課堂在寬松、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中,注重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拉伸思維張力,拓展思維空間,倡導多元思維與課堂動態(tài)生成。同樣在本節(jié)課中,圍繞谷愛凌既當過中國申奧大使,又當美國申奧大使這一事實,先以文字和網(wǎng)友評論的網(wǎng)絡截圖形式進行呈現(xiàn),教室內(nèi)有聲音發(fā)出:“她背叛了中國!”也有聲音:“她為中國做出了貢獻!”教師順勢提出問題:“面對不同聲音,你如何看待谷愛凌擔當美國申奧大使?”學生們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也有表達尊重她的選擇的。經(jīng)過學生的充分表達之后,教師播放谷愛凌關于這一問題的視頻采訪,以其本人視角給學生們的分歧以直觀的回答。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后,其實考察的是學生圍繞議題的一種辨析式思維能力,目的不在于得出一個統(tǒng)一固化的答案,而在于引導學生從多視角、多維度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認識世界,走出固化思維的桎梏,提高辯證思維能力。
二、“沉靜”之美,在于不動聲色
課堂既要有“高潮”,也要有“低谷”,“跌宕起伏”的課堂才是有容量的課堂,更是有思維含量的課堂。很多教師往往在教學設計、課堂互動、問題引導方面下足了功夫,但課堂往往止于“熱鬧”,流于形式,知識生成在緊張的節(jié)奏中陷入了“預設”怪圈,顯得奇怪突兀而又了無生機。喚思課堂是具有“沉靜”之美的課堂,在激發(fā)喚醒學生的同時,更加注重“無聲勝有聲”,該安靜時安靜,該沉浸時沉浸,給課堂以留白,給學生以等待。
“沉靜”的課堂是氛圍共融的課堂。課堂的氛圍是一節(jié)課的精神“氣場”,也是學生情感的無聲“表白”。喚思課堂注重以一種樸實、簡潔、自然的方式創(chuàng)設課堂氛圍,在“空白處”觸發(fā)共情。教學必修4《哲學與文化》第二課“探究世界的本質(zhì)”之“意識是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知識點時,我要求學生拿出一張白紙來畫鬼,很多學生一臉疑惑看著我,竊竊私語。我拿起粉筆在黑板上開始畫,學生們紛紛動筆,一時間哲學課成了美術課,教室靜悄悄的,學生們懷著好奇心專心致志地畫著。為了比較,我先邀請學生看我的畫作,接著邀請幾個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畫作,學生們看著奇奇怪怪的“鬼”哄堂大笑,在這些千奇百怪的“鬼”中,學生們找到了一些共同特點,那就是它們的原型其實是人,順理成章得出結論:鬼是人的意識的體現(xiàn),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這種非常直觀、簡單的方式既創(chuàng)設了輕松別樣的課堂氛圍,又帶給了學生視覺的沖擊和不一樣的課堂體驗,使學生在靜中畫,在畫中思,在思中總結。
“沉靜”的課堂是思維沉浸的課堂。“沉浸”是學生努力思考探索的過程,是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自我需求。喚思課堂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把時間還給學生,對學生的自我探索和思考給予充分等待。教學必修3《政治與法治》第四課第一框“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zhì):人民當家作主”,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民主是如何帶給我們安全感、幸福感的,我給予了充分的等待和傾聽。先給學生看一個視頻:新冠患者的自述(反映一位中國新冠患者自述自己感染并隔離治療的過程和感受)。有幾位學生分享了國外一些新冠患者自殺、承擔天價賬單、因治療返貧等相關新聞。在分享完畢后,我發(fā)給學生每人一份資料,有兩則材料:一則是中國的抗疫數(shù)字(反映中國疫情防控支出和個人治療賬單等方面);一則是中國的治貧數(shù)字(反映中國多年來的扶貧支出和脫貧人口數(shù)等方面)。圍繞中國現(xiàn)實和兩組數(shù)字讓學生談:“哪組數(shù)字讓你印象深刻,談談你的感受并和組員分享。”每個小組在進行充分討論后進行分享,期間有一些學生提出疑問:抗疫和扶貧的錢哪里來的?哪個部門出的?我引導他們對選擇這個材料的小組進行提問。這樣,在充分討論分享和生生互動的基礎上,學生回答深刻而全面,結論生成水到渠成,更有學生談到了家國情懷、民族團結和個人擔當。在重點之處沉下來,在學生疑惑之處慢下來,等待每一朵思維之花的綻放,傾聽每一朵思維之花的花語,以“思維的沉浸”來達到課堂的深入淺出和高度凝練,這是喚思課堂的本質(zhì)要求。
三、“意蘊”之美,在于啟悟鑄魂
喚思課堂注重通過具體方式,啟悟?qū)W生的思想,促成靈魂覺醒,以信仰的力量支撐生命的成長。《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的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基于此,喚思課堂堅守德育陣線、發(fā)揮育人功能、鑄牢樹人根基,通過課堂的活動組織、感悟分享以及情感灌溉,激勵責任擔當,涵養(yǎng)家國情懷,樹立正確三觀。
教學必修4《哲學與文化》第七課第一框“文化的內(nèi)涵與功能時”,我引導學生圍繞“不畏強權、浴血奮戰(zhàn)”“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精神永存、吾輩自強”三大環(huán)節(jié)展開,從朝鮮戰(zhàn)爭反擊強權到電影《長津湖》效應,再到愛國主義精神的傳承與發(fā)揚,形成了一條主線的貫通,由歷史到現(xiàn)實,由影視到精神,由國家到個人,層層推進、階梯式渲染,最后以一封志愿軍戰(zhàn)士的遺書作為整節(jié)課的升華節(jié)點,啟悟思考觸點,分享感受。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課堂環(huán)節(jié)和活動,滲透了深刻的育人導向,傳遞出明確的時代要求,即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青年一代責任在肩,要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努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道德高尚的人,積極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yè)。
注: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學2021年度規(guī)劃重點資助課題“‘喚思教育提升‘大思政課實效性研究”(課題編號:zdzz21019)、廣東省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心2021年專項課題“‘喚思教育提升鑄魂育人的實踐反思及經(jīng)驗推廣研究”(課題編號:GDSP-2021-H00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