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競雄 王文波 曾齊高



一、前言
2019年深圳市龍崗區教育系統關于教師專業能力發展出臺相關文件,其中關于加快建設區教師發展中心,大力實施以新燕計劃-云雀計劃-翔鷹計劃-頭雁計劃。新燕計劃:對象為新任教師,核心要義為以“四有”為目標追求,精準賦能,因材施培,分層進階,梯次成長。云雀計劃:對象為教壇新秀,核心要義為以“四有”為實踐指導,激發內驅,自主成長,羽翼日豐,精進勝任。翔鷹計劃:對象為骨干教師(班主任),核心要義為以“四有”為踐行標準,游刃有余,自成風格,拓展空間,馳騁教壇。頭雁計劃:對象為學科帶頭人、工作室主持人,核心要義為以“四有”為行動表現,團隊領袖,志存高遠,專業引領,精神激勵。
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可見職業教育在我國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程度。然而我國的中等職業教育近年來卻一直沒能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在勞動力人才培養方面收效甚微,因此順應我國扶持職業教育崛起的訴求,解決中等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問題刻不容緩。
中等職業教育在職業教育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教師是影響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教師專業能力又是影響中職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研究中等職業學校青年教師專業能力發展路徑,在理論上有助于豐富中等職業教育方面的研究,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在實踐上為專業能力提升提供措施建議,指導措施貫徹執行。
課題組通過對龍崗區青年教師專業能力的現狀進行問卷調查,旨在了解現階段龍崗區中職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現狀、真實需求與影響因素,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在實踐上為專業能力提升提供措施建議。
二、中職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現狀調研總體情況
(一)基本情況
該部分主要是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教齡、是否是師范專業、是否有海外留學經歷、最高學歷、職稱、專業門類,目的在于了解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涉及龍崗區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共207人,其中111名女教師,占53.62%;96名男教師,占46.38%。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二)問卷的內容組成
內容共設置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現狀調查,目的在于了解龍崗區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現狀、積極性和真實需求;第二部分為影響因素調查,目的在于了解影響龍崗區中職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因素。
(三)調研形式
本次調研采用網絡問卷調查方式。
三、中職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現狀及分析
(一)現狀調查
1.身份認同
在這一項中,選擇“對中職教師身份認同”的調查對象為96.62%。這說明大部分青年教師對中職教師這一身份表示認同。(表2)
2.榮譽稱號
調查顯示,74.88%的調查對象沒有獲得相關榮譽,占比最大。其次為獲得區級骨干教師(班主任)的調查對象,占比為13.53%。獲得區級教壇新秀、區級名師、市級名師以上的調查對象較少,分別占比6.76%、3.86%與3.38%。
3.教科研能力
調查顯示,77.78%的調查對象沒有主持過課題,占比最大。主持過區級/市級/省級課題的調查對象占比遞減,分別占比10.63%、6.76%與6.28%。34.78%的調查對象沒有在公開期刊發表論文,占比最大。28.99%的調查對象發表過1篇論文,14.49%的調查對象發表過2篇論文,21.74%的調查對象發表過3篇或以上論文。調查顯示,56.52%的調查對象沒有參與過教材開發,占比最大。參與過1部/2部/3部及以上教材開發的調查對象占比遞減,分別占比25.6%、11.11%與6.76%。
從調查結果得知,反映教師教科研能力的項目中,主持課題、教材開發這兩項活動的門檻較高,青年教師參與量較少。發表論文相對較容易,因此青年教師的積極性較高,65.22%的調查對象都發表過論文。值得注意的是發表3篇或以上論文的調查對象比例要比僅發表2篇的高,這說明發表論文是比較容易提升的教科研能力,青年教師傾向于發表更多的論文。
4.所在學校是否具備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完備機制
調查顯示,認為學校具備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完備機制的調查對象占比僅47.34%,不足半數,另有26.57%的調查對象表示不清楚,26.09%的調查對象認為不具備。這說明調查對象對所在學校的教師專業成長機制的滿意度不高。
5.在專業成長方面的目標
調查顯示,42.03%的調查對象的成長目標為市級名師及以上,占比最大。其余選項按占比遞減,區級骨干教師占30.43%、市級骨干教師19.81%、區級名師7.73%。這一結果表明調查對象中不乏目標高遠、對自己要求較高的教師。
6.建立青年教師成長檔案的必要性
青年教師成長檔案用于記錄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用于幫助他們發現不足,提高自身專業發展水平。調查顯示,80.19%的調查對象認為有必要建立青年教師成長檔案,11.59%的調查對象認為無所謂。
7.對自己目前的教師專業發展情況滿意度
調查顯示,41.55%的調查對象對自己目前的教師專業發展情況滿意度一般,占比最大。表示對自己目前的教師專業發展情況很滿意處于“非常符合”和“比較符合”的累計占比50.73%,稍微超過半數。可見調查對象對自己目前的教師專業發展情況滿意度一般。(表3)
綜合上述調查結果可得知,青年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都有或高或低的追求,其中不乏目標高遠、對自身要求較高的教師。但他們對自己目前的教師專業發展情況滿意度一般,對所在學校的教師專業成長機制的滿意度也不高。青年教師認為學校有必要建立青年教師成長檔案,幫助他們發現不足,提高自身專業發展水平。
那么,學校組織的教師專業成長的活動究竟有哪些,是否與青年教師的需求相匹配?青年教師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怎樣?課題組也圍繞這些方面進行了調查。
8.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促進專業水平
綜合表4-7所示,對于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如教科研活動、教師專業競賽、輔導學生參加競賽、教學改革等極大地促進了自己的專業水平,選擇“比較符合”的調查對象人數最多,均為40%-50%之間。但是青年教師對學校組織的不同活動的評價不盡相同。如調查對象對參加教師專業競賽與輔導學生參加競賽這兩項評價較高,選擇“非常符合”的人數分布達到27.05%與28.99%。而在參加教科研活動、學校開展的教學改革兩項活動,調查對象選擇“一般”的比例均超過了選擇“非常符合”的比例,這說明青年教師對學校開展這兩項活動的滿意度一般,這兩項活動的效用均有待提高。
9.參加活動的積極性
調查顯示,調查對象在“即使學校沒有要求,開展的系列活動您也會參加”“除現有活動外,您會通過其他渠道學習發展”這幾項中選擇“非常符合”與“比較符合”的人數累計占比分別為87.63%與82.12%,這說明調查對象參加專業成長活動的積極性較高。但是,盡管調查對象認為學校組織的一些活動對自己具有較多的幫助,仍有累計65.7%(選擇“非常符合”與“比較符合”)的調查對象認為有些活動措施沒有必要開展,另有25.6%的調查對象持“一般”的態度,這說明學校開展的活動與調查對象的需求不完全匹配。
10.學校活動與調查對象的需求是否一致
調查顯示(表8),僅有累計40.1%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在實施活動前會調查教師的真實需要,這說明學校在實施活動前對教師真實需求的了解度不夠,因而造成了學校提供服務與教師需求的不完全匹配。如學校在教育觀念、教育教學技能這兩個方面提供的服務占比最大,分別達到了57.97%與57.49%。信息技術、專業知識這兩個方面的服務相對較少(表9)。而超過半數的調查對象認為自己最需要提升的方面分別為教育教學技能、專業知識與信息技術,分別占比71.5%、64.73%與54.11%(表10)。由此可見,學校以后可以嘗試開展更多的教學技能、專業知識與信息技術培訓,并且適當降低受歡迎度較低的教育觀念的培訓次數。教學交流評比中,超過半數的調查對象最喜歡的形式分別是課堂教學觀摩、外出考察、教學設計比賽與教學點評交流(表11),分別占比67.63%、65.22%、55.56%與52.17%。這說明青年教師偏好于有優秀案例的、可借鑒性較強的活動。
(二)影響因素
1.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指標
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在調查對象心目中重要程度按降序排列分別為教學技能、班級管理能力、教科研能力、教學能力大賽、參加活動指導技能大賽、班主任專業能力大賽。這說明青年中職教師更重視常規工作,認為參加比賽是錦上添花的任務。
2.理想的成長路徑
結合表12-15可得知,調查對象在教學技能提升、班級管理、教科研能力等方面理想的成長路徑選擇最多的前兩項均為外出培訓、師徒結對(名師指導)。調查對象在“技能大賽方面最理想的成長途徑”一項中,選擇參加相關培訓、自己參加比賽與指導學生比賽的比重不相上下。學校應該多開展“請進來、走出去”的系列活動,為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3.影響專業成長的因素
根據表16、表17可得知,調查對象認為阻礙中職青年教師成長的因素按降序排列分別是學校因素、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及社會因素。其中“學校因素”中,占比最大兩項的分別為班主任工作任務過重、教學工作量太大。學校應該優化制度,適當地為青年教師減輕工作負擔,為青年教師提供更多的條件支持,不斷引導他們進行專業提升。
四、中職教師專業成長對策與建議
(一)對中職青年教師的現狀調查分析與建議
青年教師對中職教師這一身份的認同度高,對自身專業發展都有或高或低的追求。青年教師在獲得榮譽稱號、主持課題、教材開發這幾項活動的參與量較少,對發表論文的積極性較高。因此他們對自己目前的教師專業發展情況滿意度一般,對所在學校的教師專業成長機制的滿意度也不高。青年教師認為學校有必要建立青年教師成長檔案,幫助他們發現不足,提高自身專業發展水平。
青年教師對于參加學校組織教師專業競賽、輔導學生參加競賽這兩項評價較高,而對參加教科研活動、學校開展的教學改革兩項活動的滿意度一般。青年教師認為學校組織的一些活動對自己有較大的幫助,但有些活動措施沒有必要開展。由于學校在實施活動前對教師真實需求的了解度不夠,這導致了學校開展的活動與青年教師的需求不完全匹配。青年教師偏好于有優秀案例的、可借鑒性較強的活動。
基于上述結果,我們認為,中職校要提升辦學質量、擴大社會影響力,必須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水平。具體建議如下:
首先,必須進一步提升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提升教師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學校可優化制度,設立更多的激勵機制,如建立教師成長檔案,對獲得榮譽稱號、主持課題、開發教材、發表論文等方面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評優評先的積分加成。邀請優秀教師召開講座,分享他們的成長歷程,給青年教師可借鑒的成長經驗。鼓勵教師師徒結對、以老帶新。如以教師骨干開創名師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方式,促進教師共同成長。
其次,學校應該根據青年教師的需求設置與之匹配的提升活動,如嘗試開展更多的教學技能、專業知識與信息技術培訓,并且適當降低受歡迎度較低的教育觀念方面的培訓次數。學校可開展小范圍的、針對特定教師群體的培訓,以達到更高的效率。
(二)對中職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因素調查分析與建議
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在調查對象心目中重要程度按降序排列分別為教學技能、班級管理能力、教科研能力、參加比賽(如教學能力大賽、參加活動指導技能大賽、班主任專業能力大賽)。而調查對象認為這些因素最理想的成長路徑為外出培訓、師徒結對(名師指導)。學校應該多開展“請進來、走出去”等系列活動,為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也可增加在校青年教師交流輪崗的機會,鼓勵青年教師脫崗到企業進行學習實踐,在實踐中提高教師的技術素質,使教師不斷成長。
調查對象認為阻礙中職青年教師成長的最重要因素是學校因素,其中占比最大兩項分別為班主任工作任務過重、教學工作量太大。學校應該適當地為青年教師減輕工作負擔,為青年教師提供更多的條件支持,不斷引導他們進行專業提升。如設立副班主任、家長委員會,為班主任減輕負擔的同時也可加強家校合作。中職教育有一個顯著特點,即與生產實際緊密聯系。因此,來自各行各業有生產經驗的人才應當成為中職師資隊伍的重要力量。學校可以按照教師職務、任職資格,招聘社會上專業技術人員、能工巧匠來校擔任兼職教師。因為專職教師與實踐接觸機會相對較少,對最新技能的掌握有所欠缺,所以聘用在各行各業一線工作的工程師授課,可彌補這一缺陷。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龍崗區教育督導重點課題“青年教師專業成長路徑的研究”(課題編號:2019ZD014,課題主持人:曾齊高)和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21-2022年度科研規劃項目“中職教師科研能力提升的關鍵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2103Z183,課題主持人:曾齊高)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