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玲
一、引言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系統闡釋了新時代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要求、內容等。專業課程除了提升學生的職業崗位技能外,崗位的工匠精神、職業道德等方面對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也至關重要,是立德樹人的前提,是高校文化安全建設的重要舉措。通過不斷優化教學設計,突出學生專業能力提升,在專業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因此,在專業課程中全面滲透課程思政是目前高職教育的重要環節,課程思政使學生在新媒體文案策劃與寫作課程中既學到專業技能,更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寫作過程中發揚鍥而不舍、克服困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文案輸出具有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在撰寫文案時始終發揮團隊協作精神等。
二、課程簡介
新媒體文案策劃與寫作是一門以人文素質教育為核心,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專業核心課程;總學時68,周學時4;授課對象是現代文秘專業。隨著新媒體逐漸融入經濟與社會發展,新媒體文案是企業或單位進行宣傳和向受眾傳達廣告信息的必備載體,也是文秘在崗位能力中必備的職業技能。對于企業,通過新媒體進行廣告或宣傳,其形式多樣,受眾面廣闊,可以快速打開市場;對于機關事業單位,可以通過新媒體達到宣傳目的;對于互聯網企業,在新媒體進行營銷可以節約成本,創造更多的商機與價值。縱觀現在的職場環境,對新媒體文案人員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尤其作為文秘專業的學生,更應該掌握新媒體文案的寫作,跟緊新媒體時代發展的潮流,更好地適應市場,最大化地實現個人價值。
本課程主要培養目標是面向企業、事業單位、政府機構輸送新媒體文案寫作策劃、編輯人才。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激發學生創意思維,使學生具備新媒體文案寫作的基本能力、掌握公眾號排版編輯的職業技能、能策劃與運營微信公眾號。
三、課程具體教學內容及思政元素
本課程分為七個項目進行講授和實訓:項目一新媒體文案的認知、項目二新媒體文案的前期準備、項目三新媒體文案的結構、項目四軟文及電商文案寫作、項目五微信公眾號及短視頻宣傳推廣文案寫作、項目六社群文案寫作、項目七品牌故事文案寫作。每個項目用任務驅動進行教學,深層挖掘每個任務的思政元素。
例如項目一的其中一個子任務,教學任務是介紹新媒體文案的崗位、任職要求,通過學習《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增強學生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文案寫作中既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同時也保護自己的原創權。
項目二其中一項子任務是“學習新媒體文案的創意策略”,學生通過掌握九宮格思考法、頭腦風暴法、元素組合法、多維度發散創意法、金字塔式結構法等創意策略,應用在新媒體文案創作中,并靈活運用各種創意策略。其思政元素是讓學生學會運用專業技能,在實訓過程中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展開文案的創意設計與策劃,整個過程除了滲透企業文化與責任外,還讓學生領悟職業道德與職業責任,為以后職業生涯做好規劃。
在講授新媒體文案寫作技巧與實操時,讓學生掌握知識產權法的相關規定,科學使用網上素材并按照規范標注引文來源;在講述圖文排版時,學生使用秀米軟件對圖文進行排版,可以掌握新媒體版式設計形式,并能使用素材制作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等不同類型新媒體版式設計作品。其思政元素主要是讓學生學會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樹立原創新媒體內容的互聯網信息傳播保護意識。
在講授營銷軟文文案時,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消費類、形象類等不同行業廣告文案的寫法,其思政元素是通過違背社會主流價值觀、污染網絡的反面案例,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項目七講授品牌故事的寫作要素及其寫作技巧時,其思政元素目標是培養工匠精神,講好品牌故事與樹立積極正能量。
四、課程思政案例設計
(一)課程思政案例1——樹立原創的信息傳播保護意識
本課程的第一課就要告訴學生尊重知識產權,寫出的文案應該具有原創性。如果用網絡圖片或文字,記得在文末加上圖文來源,如侵權請聯系刪除等字眼,同時學生也需具備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的法律意識。
另外,在講授廣告文案時,文字輸出過程中也要遵循《廣告法》。學生具備原創的信息傳播保護意識才能進一步通過訓練與實踐達到教學目標。怎樣將原創意識付諸行動是訓練學生寫作前的準備動作,應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通過思維導圖、發散思維訓練等方式,用創意表格思考法、元素組合法、邏輯思維方法等形式進行案例分析。
(二)課程思政案例2——疫情下愛國主義情懷與擔當意識
本課程在分享優秀文案時用了抗疫主題元素,比如政府、企業、個人在本次疫情中的卓越表現,學生在思想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做勇于擔當的人,從而在新媒體文案寫作中注入愛國主義情懷。
案例2.1:H5文案的亮點分析——喚醒春日武漢
該案例是在分享H5文案時其中的一個案例,是騰訊新聞和HANS漢聲在2020年4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武漢做的H5,主題是“喚醒春日武漢”。通過手機讓用戶瀏覽武漢大學、漢口站等地標,發現其中的100個武漢故事,用戶在滑動過程中,手機所經過的界面由黑白變成彩色,頁面顯示有不同的文案,同時屏幕上方“你已喚醒”的進度條也會有相應的變化,當用戶把所有故事瀏覽完畢,文案“春天武漢,已被你全部喚醒”出現。
通過小組討論、個人分享等形式找到該H5設計的亮點之處,在分享點評中讓學生體會與感悟“故事”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情感的巨大魅力,學會用情懷去打動讀者受眾,從而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上升到為身在這個團結、強大的中國而倍感自豪。只有懷著堅定信念、具有時代擔當意識才能寫出打動人心的文案,兩者相輔相成。
案例2.2:“疫戰必勝”的背后,是中國力量的崛起
該案例是在分享10萬+文案時選用的以抗疫為主題的推文,該推文展現阿里巴巴、立白、京東、吉利集團、伊利、美的等19個國貨和國產品牌在抗疫中展現出來的責任與擔當。教師通過分析如何布局文案架構、文字魅力等元素,體現越是在疫情肆虐的時候,越能看到人性的光輝和格局。通過案例分析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明白在疫情之下,個人和企業應該具有的責任與擔當意識,使學生成長為有時代擔當和社會責任感的策劃與編輯人才。
(三)課程思政案例3——實踐中的工匠精神
2022年本?,F代文秘專業在春季招生中態勢良好,為了讓2022級學弟學妹更好了解現代文秘專業,同時讓學生有真實的項目進行實訓,因此,通過一系列項目指導學生在學院微信公眾號、校級招生平臺公眾號發表現代文秘專業宣傳特輯,包括就業、考證、升學、實訓課程、衣食住行、第二課堂等七個主題的系列宣傳推文。通過兩個平行班進行同步授課,每個班以小組/工作室為單位領取任務,兩個班進行競賽,教師每個主題選擇優秀的唯一一組發表到學院微信公眾號,用這樣的真實項目進行實訓除了可以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外,學生每發表一篇推文在公眾號綜合測評會相應加分,學生看到自己的名字寫在公眾號上,會更加努力撰寫文案,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
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更能“潤物細無聲”地育人,小組擬寫每篇推文從標題、摘要、封面圖的確定,到推文架構、圖片的選定,排版編輯等一系列過程,都需要學生具備工匠精神。例如標題與摘要,根據文章內容不厭其煩一改再改,展現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了寫出有內容的文案,采訪相關人員、通過相關途徑獲取照片素材,都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實現;有學生“參考”別人的文案,教師要告訴他們要有原創精神;教師在指導文案創作過程中,要時刻提醒學生注意言論,字里行間展現積極正能量并傳遞正能量。
五、結語
課程思政是目前高職教育的重要環節,本文以新媒體文案策劃與寫作課程的思政改革為例,在每一個章節合理挖掘相應思政元素,使學生在課程中既學到專業技能,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寫作過程中發揚鍥而不舍、克服困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文案輸出具有積極的正能量,在撰寫文案中發揮團隊協作精神等。
[本文是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2021年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項目編號:2021kcsz-xj016)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