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子
深圳市仙桐實驗小學作為區“小幼銜接試點?!?,在包樂美校長的引領下,學校以“i仙桐”為辦學特色,開展五大行動,成就夢想花開。自2021年9月起,我校以教育部頒發的《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為行動綱要,主動牽頭,對接蓮塘片區四所幼兒園,以為兒童終身發展奠基為目標,打造“園校共同體”,雙向協同,科學銜接,立足實際,不斷開展幼小銜接工作的實踐探索。
一、雙向奔赴,實地調研
幼小銜接的實質,是讓小學和幼兒園以兒童為中心雙向靠攏。仙桐堅持“把兒童的世界還給兒童”,傾聽兒童的需求,在兒童視角下探索銜接路徑。學校牽手四園,組建學習共同體,從2021年9月開始,開展“一月一園”的實地調研。由校長行政帶隊,教研組實驗教師走入幼兒園大班跟崗學習,觸摸幼兒的生活環境、感受幼兒一日生活的組織形式與內容、和孩子面對面聊天、向大班家長定向發放調查問卷,與園長、教研員、一線教師并軌教研,推敲細節……在一次次交流碰撞中,小學教師們更加了解幼兒的身心狀況,根據孩子的需要,動態調整優化一年級的環境布置、課程設置和教育教學方式,創設包容支持的校園軟文化。
二、兒童視角,構建課程
仙桐堅持“把兒童的世界還給兒童”的主場,在“雙減”之下,一體化設計銜接課程。
(一)課程引路
仙桐以探究式、體驗式的“入學適應活課程”精準對接,自主開發校本教材《四美新“tong”——小一新生入學適應性課程》,以“種子盲盒”“三jing少年”“勞動伙伴召集令”等情境式活動,緩坡慢行,逐步引導小一新生在入學適應期認識校園、熟悉環境、樂群交友、建立規則、勞動實踐、體育鍛煉等。
(二)評價助力
“讓每個生命都有夢想”是仙桐的辦學理念,包校長親自帶領團隊為學生設計編寫《夢想花開成長手賬》,關注兒童個體差異,創新評價方式。手賬中融入五項管理的具體要求,分設我的學校、我的班級、我的家庭、獨一無二的我、健康管理、喜閱筆記、成長清單等板塊,引導生生自評、家校共評,引領家校把教育評價視角由分數轉向素質、由學業擴展至育人,由著眼眼前上升到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讓每顆童心都有屬于自己的舒展方式。
(三)實施創新
在課堂實施中,我們充分發揮“一校銜多園”的優勢,一班一園結對,打造一班一特色的“四色主題”,分別是“閱讀、數學、體育、勞動”四大主題,四線同步,并行銜接。如一一班的赤色體育主題,小學生和對接幼兒園的大班同學開展“繩采飛揚”跳繩團體擂臺賽活動;一二班的橙色閱讀主題,小幼共讀繪本版《昆蟲記》,通過親子共讀、繪畫日記、夜觀昆蟲活動,引導銜接期兒童攜手翻開自然大書,激發對生命的熱愛;一三班的藍色數學主題,通過六一跳蚤市場、班幣積分活動,提高學生財商素養;一四班的綠色勞動主題,邀請大班學生來學?!伴_心農場”,與哥哥姐姐們一起進行種植養護勞動,在出力流汗中淬煉技能,體悟價值。
三、搭建橋梁,接力未來
家、校、園三方協力,共同準備與適應,是保證幼小銜接質量的先決條件。仙桐聯動三方,為家校共育、順利銜接搭建橋梁。學校首先對大班家長進行問卷調研,精準把脈銜接期家長的焦慮和困惑;接著針對家長的“燃眉之急”,請本校的市名優班主任為家長開展幼小銜接專題講座,指導家長做好充足準備;新生入學后,學校借力家委會和心理室,開設家庭教育課程、“我的周末我做主”親子勞育品牌活動等,幫助家長穩步適應,形成教育合力。
隨著“雙減”政策的不斷推進與深入,教育是系統工程,需進行整體設計的理念越來越成為共識。在學段一體化設計方面,幼小銜接、小初銜接,教育主管部門都已形成專案。仙桐將繼續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找到更為有力的破解途徑,踏浪前行,讓幼小銜接工作在“雙減”中開花結果。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