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東
閱讀文章,如同吃水果。俗話說:“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鼻宕w翼在其《論詩五首(其二)》就有這樣的表述:“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奔热蛔x者喜歡閱讀有新鮮感的文章,那么我們在考場上寫作文時就不能不考慮到這一點。那么,如何才能寫出一篇新鮮感十足的作文呢?筆者下面就給你支支招。
首先,談?wù)剝渌夭摹?/p>
作文的保鮮度是靠材料來體現(xiàn)的,材料選擇得如何直接決定著作文新鮮感的成色。眾所周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素材的積累,別說文章的新鮮感,就是能東拼西湊成一篇文章都不是很容易?!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敝祆涞倪@兩句詩啟發(fā)我們,我們平時要注意素材的積累,尤其是新鮮素材的積累。時下的許多教輔材料都有“作文素材”欄目,其中所刊登的素材一般都是經(jīng)老師、編輯們精心篩選過的,不僅素材本身經(jīng)過打磨,適用角度也經(jīng)過仔細(xì)斟酌,對此,大家應(yīng)適時合理地加以儲備。不必迷信,因為讀本上的素材都是他人整理過的二手素材;也不必排斥,因為即使是“二手”的也有可能是“人無我有”的新素材。如某考生寫半命題作文“ 讀懂______”時,將題目補充為《讀懂楊絳》,把寫作對象確定為“已故才女——楊絳先生”,通篇結(jié)合楊絳的身世、背景、家庭、軼事和作品,深刻探討對學(xué)習(xí)、生活乃至人生的感悟和理解,進而突出楊絳帶給自己的“春天”般的感覺。文章所用素材,就是該考生備考時在某素材寶庫中看到了“楊絳”專題,于是才有寫作時的信手拈來。
而有的同學(xué),平時根本不注意新素材的積累,寫作時就是“以不變應(yīng)萬變”,其結(jié)果往往是作文得了低分。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曾幾何時,社會上興起一種被稱作“考試體”的作文套路。這種套路的作文,開頭以抒情議論的筆調(diào)安排一大段排比句,主體部分采用排比段的方法,分別以一個句式一樣的中心句開頭,然后鋪天蓋地引用名人名言、詩人詩句、名人故事,這樣,唐詩宋詞紛紛亮相,屈原、司馬遷、陶淵明、李太白、杜少陵、蘇東坡等等一大批古人紛紛粉墨登場,結(jié)尾再以抒情議論的筆調(diào)鋪開一大段看似氣勢如虹的排比句煞尾。這樣的文章,初讀一篇,也許會被其氣勢所征服,讀得多了,才發(fā)現(xiàn)這樣的文章的材料是多么陳舊,內(nèi)容是多么空洞,面目是多么俗不可耐。例如某同學(xué)的作文《人生需要寂寞》中的一段:“寂寞的經(jīng)歷,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司馬遷遭受宮刑的折磨、朋友的嘲笑,在寂寞中奮發(fā)圖強,才留下《史記》——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李白,因為接受了寂寞的考驗,才有了‘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才氣,才有了‘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的情趣,才有了‘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的瀟灑?!鼻也徽f這段文字是如何掉書袋,單說材料的陳舊就難以讓人卒讀,因為,這些人物、詩句在眾多所謂的文章中也出現(xiàn)過,文中的“寂寞”完全可以換成“磨難”“受排擠”“不如意”等主題詞。也就是說,關(guān)于李白、司馬遷的這些材料是用到幾篇、幾十篇作文中而皆“準(zhǔn)”的,是用濫了的程式化的材料,好似現(xiàn)代工廠流水線上加工出來的材料。大家說,這樣的作文能打動覽盡天下妙文的閱卷老師嗎?因此,不斷審視自己的素材庫,對陳化的素材及時加以更新,以確保自己可以隨時從中取出“鮮貨”才行。
其次,談?wù)勥x用材料。
選材是為了避免把所有的材料都塞進文章里。為了把文章寫得扎實、精煉,必須對搜集到的材料認(rèn)真進行選擇。選材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文章主題的表達(dá)。袁枚說得好:“著意原資妙選材”(《隨園詩話》)。選材“妙”,文章的“意”才會表達(dá)得好。儲材和選材的要求是不同的。儲材時要“博采”,多多益善,講究數(shù)量,突出一個“多”字;選材時則要“約取”,以少勝多,講究質(zhì)量,突出一個“嚴(yán)”字。茅盾對此曾作過精彩的論述:“采集之時,貪多務(wù)得,要跟奸商一般,只消風(fēng)聞得何處有門路,有貨,便千方百計鉆挖,弄到手方死心,不管采什么東西,只要是可以稱為‘貨的,便囤積,不厭其多。選用的時候,可就要像關(guān)卡的稅吏似的百般挑剔了:整整一卡車的‘貨,全要翻過身來,硬的要敲一敲,軟的要捫一把,薄而成片的,還得對著陽光照了又照——一句話,用盡心力,總想找個把柄,便扣下來,不讓過卡?!保ā队幸鉃橹罚┛傊瑢懽鲿r,要對材料一一“篩選”,使寫進文章里的材料非常精當(dāng),起到一以當(dāng)十的作用。很多低分作文之所以讀起來味同嚼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寫作者沒有把好作文素材的篩選關(guān),沒有真正重視作文素材“新鮮”二字的魅力,對一些司空見慣的“大路貨”、拾人牙慧的“陳芝麻”、剪貼模仿的“舶來品”不加選擇地穿靴戴帽、剪貼拼接,勢必會拉低作文的顏值。
具體來說,要想寫出令人稱道的好作文,選材上不妨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與時俱進,源源活水入文來
“文章最忌百家衣”,新穎的材料便于生發(fā)新意,能引人入勝。材料陳舊,盡是“炒冷飯”,“老一套”,文章就沒有生氣,就不能吸引人、打動人?,F(xiàn)實中,一些同學(xué)寫作時常常陷入“親情必寫母愛,友情必寫分別,挫折必寫考敗”的思維定勢中,材料撞車,落入俗套,自然沒有新意。其實,社會的大千世界里時時刻刻都在發(fā)生著形形色色的新鮮事,對此,作為中學(xué)生不能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無論是時事熱點,還是社會新聞,抑或校園趣事,都應(yīng)該成為中學(xué)生筆下的滾滾“材”源,要善于從生活的百花園中帶露折枝,讓作文洋溢著新鮮的生活和時代氣息。如面對《珍惜_______》的半命題作文,某同學(xué)沒有從尋常的“時間”“友情”“糧食”等角度立意,而是“劍出新招”,在文題中填入第二人稱“你”,將“你”立意為“蔚藍(lán)的大海”,描寫了這蔚藍(lán)王國的美麗與浩瀚,表現(xiàn)對當(dāng)今人們捕殺海洋動物、污染海洋的深切憂慮:“‘海中獸王藍(lán)鯨,海洋已沒了它的藏身之處;‘潛水冠軍抹香鯨因產(chǎn)名貴香料,總免不了被屠殺的命運;‘海中智者海豚也躲不過人類的鋼叉。還有海星、海膽、珊瑚……它們也因為人類的貪婪和自私,數(shù)量急劇減少。而人類每年向海洋排放的大量廢物、污水,早已讓壯闊的海洋不再蔚藍(lán)?!睂Ξ?dāng)今自然生態(tài)的關(guān)注,使文章的立意充滿時效新鮮感。
二、盤活庫存,楊柳再翻奏雅曲
材料要新穎,并不是說老材料就不能用。老材料用得巧妙,同樣可以產(chǎn)生新意。尤其是那些內(nèi)涵豐富的老材料,如果能從新的角度來點化、引申,用來表現(xiàn)新的主題,也能出奇制勝,新人耳目。因此,寫作時腦海中搜尋到了時新素材,固然是皆大歡喜之事,如果一時實在找不到合適的新素材也不應(yīng)苦惱虐心,此時應(yīng)積極盤活記憶庫存,別出“新材”。如某同學(xué)面對命題作文《印記》,沒有選擇寫自己和父母、老師、朋友相處等極為大眾化的印記,而是從“范公堤”的歷史遺跡中挖掘材料的新意,文中寫道:“晨曦微露中臨風(fēng)苦讀,孤寺寒鐘里斷薺畫粥。凌晨聞雞起舞,夜半和衣而眠,從春至夏,經(jīng)秋歷冬。別人流連春景,看花賞月,他卻孤燈黃卷,尋樂‘ 六經(jīng)。人不堪其苦,他卻不改其衷;人生幾起幾落,他仍百折不回!泰州城下, ‘ 范公堤畔,泛綠的楊柳輕拂招搖,仿佛在訴說文正公當(dāng)年興修水利、保土安民,為官一任、造福四方。暮秋塞下,雁飛衡陽, ‘ 小老范子的腹中百萬甲兵早令敵人聞風(fēng)喪膽。然歲月蹉跎,華發(fā)已生,報國無門,那一杯濁酒怎能敵萬里的思鄉(xiāng)情愁,燕然未勒,歸鄉(xiāng)無計,但一腔熱血還在,憂國之情永存,那振聾發(fā)聵的‘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希文癡心不改、忠貞報國的真實寫照!”這種借助歷史素材來展示人生感悟的方法,不失為材料出彩的途徑。
三、新舊結(jié)合,相得益彰顯神奇
在面對一道作文題時,大家手頭掌握的素材可能是新舊摻雜的,此時,就應(yīng)該學(xué)會新舊結(jié)合。如某同學(xué)寫了一篇題為《應(yīng)該比鄆哥更勇敢》的文章,就用了《水滸》中“鄆哥不忿鬧茶肆”的老材料。作者把鄆哥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不畏強暴、助武大郎一臂之力的高尚行為,同當(dāng)前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人在流氓、罪犯作案時的懦弱表現(xiàn)進行了鮮明地對比,從而闡明“我們與壞人壞事作斗爭時,應(yīng)該比鄆哥更勇敢一些”的觀點。這篇文章將老材料與現(xiàn)實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立意別致新穎,使讀者感到新鮮。當(dāng)然,如果材料過于陳舊,即使“改變角度”,也很難寫出新意,這樣的材料就要堅決棄之不用。那種“只求觀點新,不怕材料舊”的說法,是片面的。一篇好文章,應(yīng)該要求觀點新、材料新。全“新”的文章是上乘之作。有些人寫文章圖省事,老是用現(xiàn)成的例子,重復(fù)別人使用過不知多少遍的材料,老生常談,索然無味,這是不足取的。
當(dāng)然,材料的選用方法不一而足,限于篇幅,這里就不再贅述了??傊蠹抑灰茏龅絿@中心,選“準(zhǔn)”材;立足生活,選“真”材;與時俱進,選“鮮”材;舊材新用,巧嫁接,就一定能寫出可圈可點的佳作來。
(235099 安徽省淮北市天一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