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敏



摘要:目的:觀察協同護理應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分為對照組(43例:常規護理)與實驗組(43例:開展協同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癥狀自評表(SCL-90)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血糖指標、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服藥依從性均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2型糖尿病患者應用協同護理效果顯著優于常規護理。
關鍵詞:協同護理;2型糖尿病;常規護理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2型糖尿病男性高于女性,伴隨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該病發病率也隨之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確診后需長期接受降糖藥物治療,調整不良生活方式,但是常規護理干預為院內護理干預[1]。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采取居家治療,常規護理干預難以對患者實施長期醫療衛生服務,患者在長期接受藥物治療的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監護以及專業醫療護理指導,易出現負面情緒、自我護理能力低下,進而降低臨床干預效果。近些年,有研究者提出開展協同護理以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預后效果[2~3]。本研究旨在探討協同護理應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3例。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45~77歲,平均(53.62±2.42)歲;病程1~6年,平均(3.42±0.11)年。實驗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44~78歲,平均(53.61±2.44)歲;病程1~7年,平均(3.44±0.10)。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均有多食、多飲、多尿、體重降低等2型糖尿病典型癥狀,同時FPG≥8.5 mmol/L,2 h PG≥13.9 mmol/L,葡萄糖耐量試驗結果為陽性,患者均確診2型糖尿病;均接受二甲雙胍常規用藥方法治療;獲知本次研究目的、干預措施,在研究正式實施前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神經綜合征等糖尿病并發癥者;合并心、肝、腎等其他臟器疾病者;伴有精神以及心理疾病者;合并聽覺障礙以及言語表達不清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在患者門診就診時開展常規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用藥干預。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降糖藥物基本作用原理、用法、用量,謹防患者遺忘用法用量,應用黑色標記筆,將相關內容記錄在藥品外包裝上。(2)飲食護理。護理人員請患者控制每日熱量的攝入,調整既往飲食習慣個,在定時定量的基礎上遵循少食多餐、低糖低脂、高纖維等飲食習防止。(3)適當運動。請患者每周至少有氧運動5次,每次持續有氧運動時間在30 min左右,有氧運動類型包括散步、慢跑、爬樓梯等。
1.3.2 實驗組
實驗組進行協同護理。具體干預措施如下:
(1)健康宣教以及心理疏導。護理人員結合圖文、視頻以及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其講解協同護理具體方法,自我健康維護對患者病情控制的影響,同時結合既往協同護理干預有效案例,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到本次研究中。此外,指導患者家屬在日常生活中多給予患者言語鼓勵與陪伴。
(2)強化自我護理。①指導患者規律服用降糖藥物的同時,告知患者服用降糖藥物治療期間可能引起的不良事件、不良事件預防方式、糖尿病常見并發癥。②指導患者結合自身運動量,科學計算患者每日所需熱量,輕體力勞動者、中體力勞動者以及重體力勞動者每日攝入的熱量分別在250~300 g、300~350 g以及400 g以上,患者每日脂肪攝入量控制在40 g,鹽攝入量控制在6 g。③生活方式干預。護理人員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熬夜以及高負荷工作,保持情緒平穩,通過培養自身文娛愛好的方式,調節自身負面情緒。
(3)鼓勵家屬參與健康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家屬強調家庭支持對患者精神以及生活上造成的影響,囑患者在家屬在日常生活中對患者用藥、運動、飲食等方面落實監督工作。
(4)定期評估。護理人員通過不定期電話隨訪以及病友群與患者及其家屬保持聯系,不定期電話隨訪,詢問患者病情,并分析患者信息,耐心聆聽患者及其家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給予科學解答的同時結合病情控制良好案例,實施心理輔導,以確保患者以輕松愉悅的心情參與本次研究。
兩組患者持續干預6個月。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護理后心理狀態。采用癥狀自評表(SCL-90)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表示負面心理狀態對患者生活造成的影響越大。
(2)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護理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紅蛋白(HbAlc)、自我護理能力、服藥依從性。自我護理能采用ESCA量表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越高。
(3)比較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
干預后,實驗組心理狀態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血糖指標比較
護理后,實驗組HbAlc、FPG、2 h PG等血糖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自我護理能力、服藥依從性比較
護理后,實驗組ESCA量表得分、Morisky量表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討論
2型糖尿病是一種遺傳因素與不良生活方式、營養過剩等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的內分泌系統疾病,患者胰島功能異常,胰島素缺乏,同時骨骼肌、肝臟等組織胰島素抵抗,常規護理干預實施過程中,護理人員在患者門診入院復診時,對患者開展用藥指導、飲食指導[4~7]。但是2型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患者長期服藥期間易出現負面情緒,負面情緒刺激下可進一步影響交感神經興奮性,隨著交感神經興奮性加重,患者腎上腺皮質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胰島素代謝異常狀態逐漸加重,進而影響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協同護理模式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導、強化自我管理、協同家屬護理以及定期隨訪等。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對2型糖尿病相關基礎知識的了解,為后續飲食干預、運動干預,打下基礎,降低患者對相關護理干預的抵觸情緒,心理疏導針對患者治療期間負面情緒,降低患者交感神經興奮性[8~9]。強化自我管理中,預先性告知患者用藥期間不良事件與應對措施,指導患者根據自身勞動情況,調整每日攝入熱量,并指導患者運動,以協助患者對疾病治療堅定信心.并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10]。此外,協同護理實施過程中護理人員協同患者家屬,在患者居家期間,實施院外護理隨訪,從而落實臨床監護,保證患者干預效果。
綜上所述,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協同護理臨床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倩.基于TTM的協同模式聯合AIDET溝通模式護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21,33(4):151-153.
[2]林麗容,周維芬,黃貝真.多學科協同及流程化溝通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不良情緒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12):1640-1642.
[3]高婷,秦丹丹,劉璟.分析協同護理在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26):175-178.
[4]林巧純.團隊協同管理方案在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5):113-116.
[5]王榮花.協同護理服務理念在2型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3):134-137.
[6]黎麗嫦.協同護理模式對高血壓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20,10(15):145-148.
[7]仲婷婷,馮華.家庭協同護理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自我效能的影響[J].糖尿病天地,2020,17(12):15.
[8]呂玉婧.多學科協作支持的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腦供血不足致頭暈患者的臨床療效影響[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5):92-95.
[9]薛虹.協同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5):174-176.
[10]楊彩霞.老年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中的協同護理方式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9):128-1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