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春惠
【摘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普及,教師的課堂教學形式和內容相較于以往而言也有著較大的創新,充分運用全媒體設備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障學生在這一過程當中能夠對自身的知識面進行拓展,豐富并開拓學生的視野。全媒體設備自身的獨特優勢也能夠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能夠切實代入到相應的教學情景當中來對思政知識內容進行學習,推動學生精神文明的加強建設和學生思維觀念更新,助力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構建新時代小學生思想文明新風貌。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 小學思政? 課堂實踐? 教學模式
【課題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平涼市“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媒體時代小學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2021]PLSZZ112。
【中圖分類號】G62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2)08-0064-03
一、引言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思想還處在發展的過程之中,思政課本身屬于非考試科目,無論是教師和學生對其都缺乏足夠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思政課教學活動的開展,難以實現立德樹人教學的目標。目前我國的思政課教學中暴露出的缺陷和問題仍然存在,只有逐步進行思政課課堂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才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幫助學生早早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健全豐富的人格,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我國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的小學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是小學生成長中的關鍵環節,大部分學生對于自身的思想價值觀念并沒有完全的形成,仍需要靠教師的引導和教育才能夠幫助學生改變自身所存在的不良行為習慣,學生思想才能夠得到更好的提升。通過加強對思想政治方面的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接受這方面的教育,從而使學生的發展能夠和社會提倡的思想價值觀念相契合。一方面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另一方面健全小學生的人格。農村學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對于這一方面的培養和教學,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偏差性,即使注重了對于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也不是對小學生思想觀念方面的教育。小學思政新課標提出對于學生的培養方式應當是全面的、充分的、具體的,不應當僅僅集中在道德方面,而是應當能夠朝著更深層次的方向進行延伸和拓展,讓學生的思想觀念也能夠得到相應的培養。需要能夠在未來教學實踐過程當中對此不斷地進行調整、完善和優化,不斷地引入全媒體的培養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這方面的教育和培養。另外,在思政課教學的過程當中,學生對于思想觀念道德情感的認識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也是由于學生身心年齡較小,很難對思想方面進行學習和領悟,并且教師不能夠根據學生現階段的發展狀況以及學生自身實際,來開展相應的思政課程內容,導致學生對于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興趣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難以開展思政課堂教學,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提升并拓展學生對于思想政治課程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對思政課程的知識和內容進行學習,促進學生能夠積極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更好地對思政知識內容進行學習和了解。
我國小學思政教育的過程中,仍舊選擇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來開展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會影響思政課教學改革。對于學生而言,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不能夠正確認識和對待思想政治課程,從而致使學生成績下降,很難讓學生思想進行相應的改觀,推動學生更好地提升和成長。
小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學習中,由于課堂的氛圍相對壓抑,學生也不能夠在課堂當中積極地與教師之間進行溝通交流,課堂互動相對較少,仍舊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進行思政課教學活動。這樣的思政課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很難發揮自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于知識內容的學習仍舊停留在較為淺層次的階段。導致學生在后續學習的過程當中難以對自身的思想觀念進行加強和改善。因此,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和教師的教學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對課堂內容進行學習和吸收。推動小學政治課程的教學改革,促進學生思想觀念和教學氛圍的轉變,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成為當務之急。
三、全媒體給小學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一)全媒體給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帶來的機遇
全媒體時代的到來,讓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推動學生的成長進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在使用全媒體對學生開展思政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注重學生跨時間、跨區域的對這方面的知識內容進行學習。尤其是在后疫情時代的背景之下,大多數的學生會由于無法到校聽課而缺少對這一方面知識內容的學習。通過使用全媒體來對學生進行思政課堂教學,能夠讓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更自由地對這一方面的知識內容進行學習,幫助學生改變由于時空、地域等各方面的限制,從而造成的思想觀念滯后等問題,對于知識的學習和吸收,也能夠朝著更加全面的方向發展。在時代發展的洪流當中,科學技術的出現和迭代更新,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突破傳統的思政教學模式背景之下所產生的限制問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對這方面知識內容進行學習,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使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關注度,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對知識內容吸收和學習。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使用互聯網的方式來讓學生對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識內容進行學習,讓學生了解國家大事、新聞方面的普及、拓展學生的思路和視野。讓學生在思政課堂當中對于知識的學習不再僅僅停留在教材,局限在文本等知識內容當中,而是能夠有效地突破這一方面的限制,使得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敏捷,同時也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相應的拓展,讓學生在生活中了解和關心國家時政、要聞,并產生影響,也能夠讓學生朝著更加全面的方向發展。對于小學階段而言,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對自身的思維模式進行拓展,幫助學生快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為學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體系,讓學生的人格變得更加健全,而這一切都有賴于教師在對思政課堂教學過程當中,能夠運用全媒體的信息平臺、教學手段和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觀念方面的革新,在課堂教學中所存在的重難點知識不清,或是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存在著較為片面的情況,這都能夠通過教師使用新穎的互聯網教學模式來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而解決學生這一方面所存在的問題。通過使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也能有效調節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不再變得枯燥乏味,教學模式的創新和迭代,也能讓學生在課堂當中對于知識的吸收和學習變得更加充分,讓課堂教學環節變得更生動有趣,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關注度;有效地解決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所存在的對于思想政治課程重要性認識存在不足的問題。
(二)全媒體給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帶來的挑戰
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導致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政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會存在著一定的弱點,需要教師能夠正確看待并使用全媒體設備設施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并不僅僅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是讓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能夠更加充分全面。教師自身正確對待全媒體設備設施以及全媒體授課思路的轉變,能夠讓學生在課堂當中更加自然地對相關知識內容進行學習和吸收,從而提升學生成績,推動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在成長的過程當中,自身的價值觀念也在迭代更新,對于知識的學習和三觀的建立,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而教師通過使用全媒體設備設施來對學生進行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加重視對自身的感性認知的提升。同時,也會導致學生對于知識的類型和感悟不能夠加深,從而致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一定的偏差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思政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能夠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完善,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提升和成長。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思政知識的吸收,往往不是學生所最關心的部分,學生更加注重與身心無關的知識吸收,互聯網時代當中較多的信息內容也會使得學生眼花繚亂,學生自身對于新聞和相關言論的辨別能力相對較弱。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政課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應當能夠讓學生正確認識,并對待這類新聞事件,使學生能夠正確接受相關的正確言論。
小學階段的學生如果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受到了過多不良信息的影響,會致使學生思維的轉變,讓學生不能夠朝著更加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這也是互聯網時代所必然出現的弊端問題,需要教師對此進行解決和完善優化,讓課堂能夠得到更好的轉變。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和培養的過程當中,不應當過度依賴全媒體設備平臺開展教學活動,應當能夠正確認識對待并使用全媒體,推動學生的成長提升。全媒體進入課堂教學當中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課堂教學的模式進行轉變和完善優化,但是與此同時也會造成學生在課堂當中思想態度的懈怠,對待課堂知識內容教學過于散漫,紀律性不強的問題。這都需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能夠加強對學生思想和紀律性方面的教學,讓學生能夠學習知識并且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正確認識并對待全媒體進入課堂這項教學改革。教師也應當能夠在思政課堂教學實踐的過程當中加強學生目標感的教學,讓學生能夠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從而使得學生成績和能力的鍛煉都能夠得到相應的提升和成長,促進學生得到更好的培養和鍛煉。
四、全媒體在小學思政教學中的合理運用
在小學思政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融入全媒體教學設備設施來開展教學活動,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輕松有趣,從而推動學生能夠更好地將精力集中在思政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學生能夠更加高效、高質量地對相關思政知識內容進行學習。教師也能夠有效地對教學思政知識內容進行拓展和豐富,從而使得學生的眼界能夠變得更加開闊。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觀念教育的過程當中,就可以通過融入大量的新聞事件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育,這也能夠有效地改變思政教學素材相對較為匱乏的局面,讓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變得更加全面,讓學生的思維也能夠變得更加開闊。我國在時代發展的過程當中,也會出現大量的新聞。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或中外優秀人物的簡單講解,從而讓學生能夠了解這些優秀人物及其背后所付出的艱辛,讓學生的思想觀念能夠得到加深。又如:張桂梅老師的故事也感動了大量的中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對張桂梅老師的事跡進行簡單講解,著重于張桂梅老師事跡背后的原因,以及為什么能夠感動那么多的中國人。通過將張桂梅老師與衡水中學進行對比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學習并了解到,故事感人并不僅僅是因為張桂梅老師所付出的這些努力,而是為了改變我國現有的教育局面匱乏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對于世界的認識變得更加深刻,并且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珍惜當下的教育資源,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更加投入。學生只有珍惜當下,才能夠為了未來的改變而付出努力,讓學生養成正確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未來的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促進學生成為我國未來社會發展的主力軍,這都是需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所逐步做出改變的地方。
五、結語
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也意味著思政教師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革,教師只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進行新的嘗試,突破教育的邊界,才能夠推動學生思想觀念的更新和發展,促使學生珍惜當下,提升自我,融入到社會改革和發展的進程當中來。
參考文獻:
[1]楊鈺黎.淺析新媒體時代下高中個性化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改革創新的實踐研究分析[J].青春歲月,2020(4):193-194.
[2]蘇曉軍.新時代視域下如何使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氣”——關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方式轉變的探究分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37(10):235-236.
[3]李國玲.淺析在新媒體背景下小學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利用分析研究[J].中外交流,2019(3):156-157.
[4]鄭海龍.淺析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考試周刊,2018(73):135-136.
[5]宋芳.在全媒體時代的視域下探究如何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改革具體措施探究分析[J].山東青年,2019(4):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