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時代科普工作有了指導綱領。近日印發的《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是繼去年國務院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后的又一重磅文件,立足新時代,響應新需求,為今后一段時間進一步加強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
科學技術普及工作是國家和社會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活動,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科普工作,自《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印發,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普事業取得顯著成效,公民科學素質快速提高,為創新發展營造了良好社會氛圍。
然而也須承認,當前科普工作與黨和國家的要求及人民的迫切需求,特別是科技創新緊迫需求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現在:部分地方部門對科普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落實“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未形成、高質量科普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科學精神弘揚不夠等。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萍寂c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深入協同,科技創新正在釋放巨大能量。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科學普及更好地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深化科技人文交流,推動形成國際科技治理的共識;需要充分發揮科學普及在策源創新發展中的基石作用,構建科普“軟實力”戰略支撐,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營造科學理性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一言以蔽之,面向世界科技強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科普事業要擔當更加重要的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立足新的發展階段,面對新要求新問題,《意見》強調,科普工作要服務大局,聚焦“四個面向”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面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厚植創新沃土,以科普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必須深刻認識到,科普不是某個人、某單位、某領域的自娛自樂,不是做得好加分、做得不好就不做的“可選項”,而是要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需要全社會參與的“必答題”。面向未來,我們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實現科普理念、科普機制和科普方式方法的創新提升,推進科技資源科普化,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廣泛參與科普服務,構建政府、社會、市場等協同推進的大科普格局。
《意見》已指明方向,此前出臺的《“十四五”國家科學技術普及發展規劃》則列出了未來幾年的任務圖,讓我們進一步增強責任和使命意識,真抓實干,確保文件要求、政策部署扎實落地,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厚植土壤,為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夯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