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事求是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具體工作中的實際體現,是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的重要理論結晶,是用于指導實踐并是百年黨的發展過程中被實際工作所證明的正確的思想。堅持實事求是思想,始終堅持實事求是思想在日常工作實踐中的重要地位,對于當今時代條件下全面進行社會主義事業偉大建設具有跨時代的意義。為了進一步研究實事求是思想的實質內涵,本文將從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現實意義等三個方面對其進行深入剖析。
關鍵詞:實事求是;毛澤東思想;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百年黨史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03
回望黨的歷史,中國共產黨人經歷了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才認識和完善了實事求是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政治報告中,首次使用了“實事求是”一詞。在革命和實踐的過程中,毛澤東同志在不同時期,多個地點對實事求是思想的內容進行了闡釋和補充,使實事求是的思想逐步完善。1978年9月鄧小平在東北考察時指出,毛澤東思想的基本點就是實事求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結合新的時代特征,結合國際國內環境的變化,在多個場合都對實事求是思想進行了全方位、深層次的闡述并強調了在新的條件下堅持實事求是的重要意義,“堅持實事求是,就要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問題,也是黨性強不強問題。”
1實事求是思想的理論意義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具體體現。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或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與其他派別的理論家、哲學家根本區分開來的重要標志。一定程度上說來,看一個人是不是馬克思主義者,就看他了不了解實踐在其理論體系的重要性。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既看到了理論對于實踐的重要意義,即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人們的日常工作實踐只有接受正確的、科學的理論指導才能取得預期的結果,又看到了“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即實踐在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中、人們革命斗爭中,總而言之一句話:隨著時代的變化與環境的改變,實踐在人們生存發展,生老病死的全部歷史進程中,起到不可磨滅的決定性作用。在指導人們爭取自己權力的斗爭中,在指導革命運動實踐過程中,在將理論同實際聯系起來的過程中,馬克思、恩格斯始終堅持以這一基本實踐觀點為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的本身特質在很大程度上要求中國共產黨人,既不能僵化理論范疇,又要根據時代與實踐的發展,不斷增強其思想本質的精神內核,根據現實情況的需要不斷拓展思想內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典范。實事求是一詞是中國自古就有的詞,近代以來,根據革命與現實的需要,毛澤東同志創造性地用舊的形式表現了新的內容,賦予了其嶄新的理論內涵。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具體實踐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人高度重視將馬克思主義的鮮明實踐性同中國具體實際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立足于中國大地,根植于從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所具有的實踐精神凝練地表述為“實事求是”,經過這百年艱難的發展歷程,這一理論法寶所具有的實踐精神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時代的要求而具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主要表現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集體對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精神內核的不斷延伸、不斷完善,最終使得這一思想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典范。
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基本指導。如何才能不背離理論的科學原則而正確理解理論精髓、正確運用理論的基本思想去解決中國大地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具體的、現實的問題。這不僅是一個任何中國共產黨人都不能回避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全體中國共產黨人都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恩格斯說過:“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實事求是”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所內含的實踐觀點的中國化解讀、中國化闡釋,作為中國民族革命和中國民族斗爭實際經驗的理論凝結,作為推翻壓在中華民族頭上三座大山的銳利武器,作為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方法論指導,它的提出,深刻回答了中國共產黨在工作、斗爭、學習中應秉持何種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實事求是的提出不僅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踐觀的深入探索和細致把握,也為解決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時代條件下,中國大地上革命、實踐、建設中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提供了基本方法論指導。實事求是思想的確立為中國共產黨不斷奪取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勝利,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播種下了不朽的精神動力。
2實事求是思想的實踐意義
第一,實事求是思想是指導中國民族革命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勝利的重要的思想基礎。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人、中國共產黨革命領袖自黨派成立之初就從多方面努力探尋、認真探索馬克思主義融入中國實際情況的具體方法與具體策略。探索的道路并不總是一帆風順。有成功也有失敗。1931年爆發的九·一八事變,在多個方面不同程度上對當時的世界形勢與國內環境產生了很大的沖擊。當時的中國大地上不僅存在著有帝國主義國家間的利益紛爭、軍閥之間的混戰、黨派之間的沖突也十分頻發。日本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深刻的民族矛盾已經由原來的次要、非主要、不占統治地位、不具有決定性因素的地位逐步上升為中國社會上具有統治地位的主要矛盾。這就使得中國大地上存在著的其他矛盾都不得不居于從屬、被支配地位。從客觀上就要求著中華民族的全部力量統一起來,一致堅決地對外來勢力的野蠻行徑進行頑強地、徹底地、不留余力地抵抗。在抗戰愈發激烈的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處境也愈發艱難,他們所面臨的黨內外形勢也愈發嚴峻,危機四伏。就黨內而言,一方面有以王明等人自詡“馬克思主義的正統解釋”,大肆宣傳對于馬克思主義的錯誤認識,實質上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理解,他們一手持共產國際的“尚方寶劍”,一手加緊了對黨內領導權的爭奪,在政治、思想、組織等方面在黨內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另一方面,有以張國燾等人為首的分裂主義,企圖另立中央,并且黨內山頭林立,派系縱橫,小圈子主義嚴重,嚴重干擾了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在黨外,不僅日本帝國主義將進攻矛頭指向了革命根據地,實行“掃蕩”政策,嚴重威脅了中國共產黨的生存,與此同時,以蔣介石為主要代表的國民黨反動派與國內其他各種反動勢力,不顧全民抗戰的民族大義,實質上又實行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他們對日本帝國主義軍事勢力采取消極抵抗策略,卻對中國共產黨和其所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采取高壓態勢,不停制造摩擦、制造沖突。面對這等嚴峻的形勢,如何才能與國民黨的斗爭中,有效地、成功地拯救民族于危難之中成為擺在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面前的首要課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漸意識到,面對世界波瀾壯闊的革命趨勢,面對中國的特殊國情,中國革命將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不能以主觀主義、經驗主義、教條主義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要使馬克思主義真真切切融入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只有如此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這樣來說,不使馬克思主義適應中國的國情需要就不能使之成為指導中國革命勝利的有力武器,就不能帶領中國人民克服亡國滅種之危機。實事求是思想應運而生。整風運動之后,實事求是思想成為黨內同志的高度思想共識,這對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和順利進行社會主義探索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二,實事求是思想是我們黨改革開放永葆生機活力的思想法寶。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是經歷過革命年代戰火的洗禮的一代,是對資本主義毒瘤有深刻認識的一代,是參與過社會主義事業的艱難探索的一代,更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集大成者。他們不是對馬克思主義僵化、教條化的理解,而是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原則深入細致地把握,運用其基本精髓、基本理念結合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結果用于指導根據不同條件下變化了的客觀實際。他們走出了思想迷霧,抓住了緊要時間節點,重新確立了正確的思想路線,于生死存亡之際拯救了中國岌岌可危的社會主義事業。他們深刻地認識到過去那種“戰爭與革命”世界形勢已經逐漸變化了,“和平與發展”是當今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時代主題。此后,這一戰略判斷,在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都得到堅持和重申,并根據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進一步得到豐富和完善。面對難得的世界發展機遇期,面對國家生產力水平不高、人民可支配收入低下、人民思想境界亟待解放的現實國情,鄧小平同志鼓勵大家促發展,爭提高,抓生產,搞建設,努力促進社會生產力水平提高,奮勇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不斷滿足隨著時代變化和環境變化而日益提高的人民的物質需要和人民的精神需要。面對人民心中的存在的思想困惑,他以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非凡洞察力,立足于新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創造性地將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聯系起來,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賦予了實事求是新的內涵,充分體現了一個鐵的認識:任何一種能稱之為真理的理論,都具有跨越時代、經久不衰的獨特魅力。
第三,實事求是思想是實現新時代黨和國家的戰略宏圖與戰略布局的重要依托。經過百年的發展,黨所處的國際形勢與國內環境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黨在國家、社會中始終銘記自己所擔負的重大的職責與光榮的使命,初心依舊,從未改變。國際方面,霸權主義、強權主義盛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政治上不停煽動分裂勢力在我國新疆、西藏、臺灣、香港等地方進行分裂活動;經濟上不停與我國制造摩擦,對我國跨國公司進行各種限制;輿論上扭曲、抹黑我國的國際形象,在各個方面對我國社會民主法治進程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進行嚴重詆毀。國內方面經濟下滑形勢不減,產業結構不合理產能嚴重過剩,政治風氣不好逐漸脫離群眾,人民內部存在的矛盾、人民與政府之間的矛盾亟須解決。正當此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莫大的政治決心,高超的政治智慧,超前的政治視野,在國際上堅決同敵對勢力、國際分裂勢力、恐怖主義、霸權主義作斗爭,堅持做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堅決為世界和平發展持續保駕護航;在國內嚴抓意識形態領域建設,加強政治建設,嚴懲腐敗行徑,重新樹立了廉政節儉、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黨以實際行動,在關鍵歷史時期,挽救了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求真務實既是對工作作風的著重強調,也是根據時代變化,給予實事求是思想新的時代內涵。求真,就是要求共產黨人要勇于探索真理,善于把握時代潮流變化的規律;務實,則是意味著共產黨人要胸懷天下,立足當下,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為民辦事。百年黨史,崢嶸歲月,歷史與實踐證明,只有堅持實事求是思想,并根據時代變化不斷給其增添新的內容,才能有效推進民族和國家的偉大復興旅程,才能為人民創造富強穩定美好幸福的生活環境。
3實事求是思想的現實意義
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法寶。毛澤東同志高度重視黨的建設,他特別重視從思想上入黨。在當時的條件下,農民階級和小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之間的矛盾反映在黨內就成為黨內的主要矛盾,如果不正確認識這個矛盾,不注重矛盾的影響,不努力處理解決這個矛盾,中國共產黨就不足以成為一個“團結全黨同志如同一個和睦的家庭一樣”的政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幾十年,同時也是黨的建設面臨嚴重挑戰的幾十年。時代的發展,環境的變化,社會矛盾的變化,使得怎樣才能使黨在不同的條件下始終滿足現實情況的需要這一問題成為每一代領導集體都
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回顧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回顧黨的百年發展歷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認識到,在新時代任何輕視黨的建設的態度,任何不重視黨的建設的行為,任何不能深刻認識到黨的建設在社會主義事業建設過程中、在社會主義全面發展的大局中舉足輕重的思想,將不能使黨在時代飛速發展、科技進步神速的洶涌潮流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值此關鍵時期,值此重要時刻,重提實事求是思想,對于消除國家內部、社會內部所面臨的深刻矛盾,對于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對于統一一切力量朝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奮勇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有力武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就把執政能力十分擔憂,共產黨能不能真正成為人民和國家的代言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政黨的執政能力是否符合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否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殷切期望。20世紀后期,曾經被認為是世界社會主義建設的先驅和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搖籃的蘇聯解體了。這不僅是俄國發展歷程中的大事件,世界歷史發展歷程中的大事件,更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歷程中的大事件。從一個一度成為世界一極的超級大國,到最后落到亡黨亡國的慘淡悲劇,不得不令人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深層原因。究其原因,關鍵在于蘇聯沒能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沒能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沒能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沒能與時俱進充分提高黨的執政能力。30多年的時間過去了,但蘇聯解體留給世界的經驗教訓仍歷歷在目,使得我們必須時刻警惕執政能力低下、不能充分滿足人民和時代的需要所帶來的嚴峻威脅。作為馬克思理論的集大成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明白舊的理論概念,如果不根據時代和實踐的發展賦予其新的內容,那么再好的理論都不能起到指導實踐的最終目的。為使得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無愧于夢想,他們創造性地將實事求是思想與求真務實緊密聯系起來,使得實事求是思想成為在新的時代銳利武器,向著黨內腐朽破爛的陋習、歪風、邪氣堅決開火。
保障發展為了人民的重要途徑。實事求是思想是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其思想本身就蘊藏著鮮明的人民性。正如資產階級的國家有代表其集體利益、集體思想、集體目標的理論學說的指導,無產階級的國家同樣有代表無產階級集體利益、集體思想、集體目標的理論學說的指導。任何一種符合社會發展歷程,符合時代變化趨勢,符合人民廣大要求,符合國家、社會建設和發展需要的理論學說,都具有其鮮明的階級性。無產階級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立場,而以這個偉大理論作指導的中國共產黨更是堅定不移地相信人民在社會發展過程的主體地位。立足于新的發展階段,深刻把握時代脈搏,認識掌握發展規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認真貫徹實事求是思想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化進程,始終保證人民在社會發展中所占有的主體地位,更順應時代與現實要求適時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黨不忘初心,不忘使命,牢記擔當,奮力拼搏的真切印證。始終將人民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牢牢放在心里、落在實處,是黨持之以恒的奮斗方向。努力實現共同富裕,是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奮斗目標。百年黨史歷程告訴了我們鐵的規律,只有緊密聯系群眾,緊密團結群眾,緊密依靠群眾,充分發揮人民當家做主的根本制度,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對于黨和政府各項工作的監督工作,才能有效推進生產力提高、社會發展、國家富強,任何背離群眾的行徑,任何遠離現實的工作,任何脫離實際的政策,都會使得社會主義民主化進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和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產生難以預料的損失。
4結語
在百年黨史發展歷程中,實事求是思想在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下依舊散發著極大的風采。實事求是思想脫胎于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范疇,扎根于中華民族的廣闊天地,既具有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原汁原味的理論淵源,又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寬廣雄厚、綿遠流長的不朽魅力,并且隨著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不斷完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2013年12月26日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Z].
[2]習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講話[Z].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17.
[5]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55.
作者簡介:張嘉誠(1999-),男,研究生碩士,研究方向:黨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