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云 韓麗



摘要:股權激勵作為一種中長期激勵機制已經被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采用,公司采用股權激勵能夠激勵員工努力工作,留住核心技術人才,從而提高企業業績。股權激勵的實施不僅需要激勵機制的推進,更少不了約束機制的護航。家電行業作為我國制造業的重要代表,發展迅速且逐漸走向成熟,A公司作為家電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對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不少貢獻,并且其在我國股權激勵研究方面屬于先鋒者,本文對A公司股權激勵方案進行梳理,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期為我國更多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提供借鑒和建議。
關鍵詞:股權激勵;家電企業;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28
0引言
股權激勵的研究起源于西方國家,在國外經歷了七十年的發展完善,總體相對成熟。對比國外的研究,我國股權激勵的研究還不太成熟,我國早期對股權激勵沒有太多的研究,20世紀末才涉及股權激勵的研究領域,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總體上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我國的股權激勵機制仍不完善,而股權激勵對于企業發展來說十分重要,因此股權激勵仍是我國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高質量發展,家電行業幾乎占據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智能化越來越被大家所青睞。A公司作為我國白色家電的領頭羊,更是體現了其自主創新、智能化的經營理念,本文通過對A公司股權激勵方案的研究,總結其成功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好地促進整個家電行業的發展。
1股權激勵基本模式
1.1股票期權
激勵對象享有在特定時間以特定價格購入股票的權利,若公司股票價格在購買日高于事先確定的價格,被激勵者行使權利,由此產生的差額即獲得的收益,股票價格下跌可選擇不行使權利,不會有除期權費以外的其他任何損失。
1.2限制性股票
限制出售股票的時間、股票來源等,對激勵者來說不僅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約束,相較于股票期權這一選擇性權利來說,它不僅是被激勵者的權利也是義務,因此限制性股票的實施效果相對來說較好一些。
1.3虛擬股票
被激勵者在公司無實際權利,不能參與和影響企業的運作,更不能轉讓和出售手中的股票,當被激勵者離開企業,所擁有的這部分股票將失效。
1.4股票增值權
被激勵者不需要實際購買股票,如果股票價格上漲,員工就可以得到股價上漲部分帶來的收益,這種模式簡單易于操作,審批程序簡單。
2A公司股權激勵計劃主要內容及行權情況
家電行業發展較為成熟,A公司作為家電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且在我國股權激勵研究方面屬于先鋒者,本文重點分析A公司于2009年、2010年、2012年、2014年展開的四期激勵計劃。
2.1第一期(2009年)
參與本次股權激勵計劃共49人,激勵模式為股票期權,股票采用定向發行的方式,共1771萬股,占股本1.323%,有效期是5年,股票授予價格10.88元,可行權日可分別獲行權數量的10%、20%、30%、40%。
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和凈利潤增長率兩個財務指標用于衡量是否滿足行權條件,2009-2012年度兩個指標均符合行權條件,首期股權激勵計劃頗有成效。
2.2第二期(2010年)
采用股票期權的激勵模式對83個激勵對象實施計劃,采用定向發行的方式發行股票1080萬股,占股本0.81%,有效期是4年,股票授予價格22.31元,可行權日可獲行權數量的30%、30%、40%。2011-2013年度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和凈利潤增長率兩個財務指標同樣滿足行權條件,行權情況比首期更樂觀,激勵效果相對明顯。
2.3第三期(2012年)
股權激勵計劃人數共222,激勵模式為股票期權,股票采用定向發行的方式,共發行2600萬股,占股本0.97%,有效期是3年,股票授予價格11.36元,可行權日可獲行權數量的50%、50%。2012-2013年度亦順利完成業績考核,且2013年度指標考核要求比2012年高,企業凈利潤增長率較2012年翻了一倍。
2.4第四期(2014年)
本次激勵計劃包括股票期權和限制性股票兩種激勵模式,激勵對象共454人(其中27人獲授限制性股票),其中股票期權授予規模為4744萬股,授予價格16.63元;限制性股票授予規模為679萬股,授予價格為7.73元。本次激勵授予占股本2.01%,有效期是4年,可行權日可獲行權數量的40%、60%。
3A公司股權激勵實施效果分析
3.1盈利能力分析
本文選取總資產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率兩個指標評價A公司的盈利能力,如圖1所示。
2009年,A公司開始執行首期股權激勵計劃,緩解外部環境對企業的影響。隨著第二、三期股權激勵實施,總資產利潤率緩慢升高,最終達到30.49%,增加7個百分點,主營業務利潤率穩定在9%左右。2014年之后,主營業務利潤率不增反降,公司的盈利狀況不佳,A公司第四期股權激勵雖然比前三期增加了限制性股權激勵模式,但2015年凈資產收益率沒有達到行權要求。
3.2償債能力分析
本文選取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三個指標來評價A公司的償債能力,如圖2所示。
A企業的流動比率在1.0到1.5之間上下浮動,速動比率始終保持在1左右,速動比率剔除了存貨的影響,企業的現金、應收賬款等流動性極強的資產足以彌補企業的流動負債,表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比較強。
企業良性發展的資產負債率指標值為60%左右。從2009年A公司開始執行股權激勵方案之后,該指標數值大幅提升,2011年達到70.95%,2016年達到71.36%,2009年之后資產負債率最低為57.34%,比首期激勵計劃執行前高出10個百分點。由圖3可知,A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維持在60%上下浮動,處于比較合適的浮動區間,可見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比較強。
3.3營運能力分析
本文選取總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指標評價A公司的營運能力,如圖4所示。
如圖4所示,A公司從開始實行首次股權激勵開始,兩個指標呈整體下滑趨勢。本文分析是由于市場需求不定導致存貨周轉緩慢,同時房地產產業也受到打壓,由于很大一部分家電銷售依賴于房地產的銷售,所以一定程度上也削減了家電產品的銷售數量,致使股權激勵的效果不是特別明顯。
4A公司股權激勵方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4.1存在的問題
(1)單一的業績考核指標。考核公司業績最有力的依據就是財務指標,然而僅僅依靠財務指標并不能準確反映股權激勵方案對被激勵者的激勵效果,也不能直接反映出員工工作努力程度和公司績效之間的關系。A公司不僅缺少非財務指標的考核要求,財務指標數量也較少。
(2)單一的激勵模式。
A公司自2009年開啟首期股權激勵計劃,到目前為止已經成功實施了四期,前三期激勵模式相對單一,只有股票期權模式,第四期加入了限制性股票,除此之外未嘗試過其他激勵模式,A公司采用的激勵模式比較單一,針對性不是很強。
(3)過高的業績考核指標。A公司股權激勵方案中設置的行權條件普遍高于同行業中其他公司,在四期方案中,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增長率指標、凈資產收益率三個指標要求都普遍偏高,從理論上講,過高的行權條件可能會達不到預期效果。公司應該結合高層管理者、核心技術人員和公司的發展情況來合理制定方案細則,行權條件及激勵方案應適合公司自身情況。
4.2對策建議
(1)制定科學的激勵方案。A公司前三期激勵模式相對單一,只有股票期權模式,第四期加入了限制性股票,這種單一的激勵模式也是A公司激勵效果不明顯的一個重要因素。除此之外,業績指標的選擇也十分重要,A企業四期方案均只有財務指標,且數量較少,同時忽略了非財務指標對激勵效果的影響,行權條件比同行業其他企業高,完成度相對較低。對于A企業來說,可以新增虛擬股票或者股票增值權模式,并且可以增加一些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績效考核。
(2)完善內部環境。A企業內部環境改善主要表現在對管理層實行更多的控制,若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的不完善,不利于管理者履行管理職責;另一方面,還要加強對普通職員的管理,在四期股權激勵執行過程中,激勵對象離職人數也不斷增加,造成企業的人才流失。
(3)完善外部環境。全球的金融危機引起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每個企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政府迅速出臺了相關優惠政策,為其創造了良好的外界條件,使得國內家電行業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存活下來。
企業股權激勵制度的發展始終受我國整個市場經濟的影響,同時政府相關政策也會加大或者削弱股權激勵的激勵效果,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國市場上已有的股權激勵模式,使其逐步適應我國經濟市場的發展,實現股權激勵本土化。
5結論
目前國內外關于股權激勵的效果沒有統一定論,基于不同背景下的股權激勵會產生不同效應,可能會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也可能帶來反作用,還可能無重大影響。制定適合企業自身的股權激勵方案,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股權激勵和約束機制,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優越性。
其一,每種激勵模式都有它的優缺點,企業應該針對公司所處的階段以及激勵對象特點來選取合適的激勵模式,適合企業自身才能有效發揮激勵效果;其二,評價指標的選擇要具有說服力,要盡可能全面并具有針對性,不能只用一兩個指標概括性考核,更不能只從財務角度去評判激勵效果的好壞;其三,股權激勵是一項長期激勵制度,企業不可為追求短期激勵效果降低行權標準,也不可過于嚴苛,使激勵對象喪失信心。綜上所述,適合企業自身的激勵方式才能更好地發揮激勵效果,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澤亮.東方雨虹公司股權激勵實施效果評價[D].哈爾濱: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2019.
[2]胡穎.家電企業股權激勵與公司業績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9.
[3]諸映紅,雎華蕾.高科技企業技術人才股權激勵機制研究[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19,33(04):112-117.
[4]周天宇.青島海爾股權激勵計劃效果分析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2019.
[5]姚麗慧,康進軍.管理層股權激勵的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會計師,2018,(21):45-46.
[6]李東嬌.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效果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9,(27):4.
[7]范娜娜.家電行業股權激勵案例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8.
[8]辛玥.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問題研究[J].納稅,2019,13(18):170-171.
[9]寇懷旻.股權激勵對上市公司經營狀況的影響分析——以萬科集團為例[J].納稅,2019,13(17):157-160.
[10]張殊璠.萬科兩次股權激勵方案的比較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9.
[11]劉子佳.上市公司終止股權激勵問題研究——以東杰智能公司為例[J].全國流通經濟,2019,(36):92-94.
[12]楊超.上海家化股權激勵實施效果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9.
[13]岳菲菲.隆基股份股權激勵案例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9,(35):108-109.
[14]王田田.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實施效果分析——以偉星股份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03):23-24.
[15]石艷敏.正業科技股權激勵對財務績效影響案例研究[J].河北企業,2020,(02):44-45.
作者簡介:周琳云(2000-),女,江蘇南通人,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會計專業本科生在讀;韓麗(1996-),女,山西晉中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供應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