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 劉澤利 李滿亮
摘要:本文以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研究高職院校校園文化,闡述學校文化建設整體情況、特色創新以及工作成效,得出“堅定文化自信,弘揚蒙古馬精神,培育新時代匠才”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對學院全面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蒙古馬精神;特色創新;工作成效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38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是凝聚師生力量、規范師生行為的一種隱性力量,是學校的靈魂與生命,是高職院校發展特色的一個重要體現。
1學校文化建設整體情況
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文化建設始終堅持服務中心工作、支撐發展戰略、契合辦學特色。學院地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專業設置和就業服務,面向能源冶金等一線艱苦行業,獨特的地域和專業特點,決定了學院學生培養必須注入“艱苦奮斗、吃苦耐勞、愛崗敬業、永不言棄”的精神文化元素。在學院不同的發展時期,形成了“篤學勵志、精技強能”的校訓,“知致行毅、達用唯真”的校風,“校企攜手,鍛造塞外能工巧匠”的辦學理念。進入新時代,學院融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多次提出的蒙古馬精神,凝練形成“崇德尚技,揚蒙古馬精神,育時代匠才”核心文化理念。
學院以章程為統領,將學校文化建設納入學院總體事業發展規劃,構建了“規劃決策、組織協調、具體實施、全員參與”的文化建設組織體系。成立學校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推行“文化強校,特色興校”戰略,實施文化育人工程。
2學校文化建設特色創新
緊密圍繞學院文化事業發展規劃,堅持立德樹人,將“崇德尚技、揚蒙古馬精神、育新時代匠才”的核心文化理念,貫穿于文化育人全過程,創新行為文化表達載體,搭建“品牌+特色”文化育人平臺,全面提升學院大學生人文素養和品德修養。
2.1打造校園文化精品項目,培育工匠精神
“校園文化技能藝術節”、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等品牌精品項目,始終把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貫穿其中。
2.1.1校園文化技能藝術節
學院通過“校園文化技能藝術節”中的各項大型活動為全院學生提供了多種形式、多方位展示自我的平臺。立足學院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定位,秉承“篤學勵志? 精技強能”的校訓,開展“愛我學院、愛我專業”技能比武,培養勞動意識與工匠精神,突出技能實踐。通過大賽選拔了一批批優秀技能人才,并推薦至全自治區、全國參加比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播與弘揚,將學生廣泛參與、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與傳統文化相融合,開展“愛我中華”中華經典詩文誦讀大賽、建設多彩校園文化,助力學生全面發展。通過“請進來”聘請勞模、大國工匠,建立大師工作室,創立產業學院,引進企業文化,傳播工匠精神。引入“高雅藝術進校園”等優秀文化藝術資源,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品位。通過“走出去”開展“三下鄉”文藝演出、技術服務等活動,錘煉學生意志品質,展示自身才華。
學院“校園文化技能藝術節”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使學生的精神面貌更加昂揚向上,促進了學生全面成長成才。
2.1.2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
為服務學院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針對理工科高職院校學生現狀,按照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學院于2014年開始大力推進“第二課堂成績單”—大學生素質拓展教育計劃,學生參與活動面達100%。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圍繞“六個模塊”,注重“三個結合”,突出“三掛鉤”,強調“11219”五項工作,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能力進行設計,形成一套完善的第二課堂課程體系。通過參加第二課堂活動,鍛煉學生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創新能力等“八項能力”,滿足服務青年思想修養需要、服務青年創新創業需要、全面發展需要、實踐成才需要“四個需要”。隨著“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持續深入推進,學生由過去的低迷、消極、自卑的心態,轉變為有目標、有抱負、陽光向上的心態;學生逐漸變得愿意與人溝通交流,變得知書明禮,勇于展示、表現自己,學生的發展更加全面化,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均得到穩步提升,學生畢業時第二課堂成績單合格率已達到100%。
近幾年結合學院學分制改革,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成功轉換為4學分,依托學院智慧校園建設,完成了第二課堂成績單網絡平臺建設。2021年建成了“第二課堂體驗中心”,打造可視化直觀育人模式。體驗中心涵蓋“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介紹區等四個模塊,讓學生快速了解相關制度實施辦法,直接體驗“智慧校園”、今日校園APP等網絡管理系統及第二課堂數據可視化展示系統的使用,科學規劃第二課堂的課程和活動項目,實現了可視化實踐育人。
2.2創新民族傳統文化項目,培育蒙古馬精神
成立蒙古馬精神研究會,實施蒙古馬精神培育工程,深入挖掘民族傳統文化元素,開展“校園那達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月”“非遺+”民族手工藝,院系志愿者協會積極組織開展“烏蘭牧騎+”志愿服務等特色項目活動,將專業技術服務送到草原牧區。原創作品《勇往直前的蒙古馬》榮獲第四屆“我心中的思政課”全國高校大學生微電影展示活動二等獎。
2.3構建激勵與發展并行的制度體系,促成人人皆可出彩
通過《學生行為養成教育制度》等規范學生行為;通過制定《教師教學規則》規范教師行為。強化與學分制改革的深度融合,制定出臺《學分制管理實施辦法》《學生課外學分的認定與管理辦法》,規定了課外學分認定辦法,明確規定“課外學分”可認定和轉換為選修課學分,持續有力地推進了文化體系建設。
2.4營造職業文化環境,烘托文化育人氛圍
在校園建筑、場所設施建設方面,堅持“一系一品一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理念,校園“一樓一廊一室一路”,處處通過雕塑、模型、師生作品展示、實物加工產品等形式展現出來,營造職業教育氛圍。
3學校文化建設工作成效
3.1學院辦學實力整體提升
學院先后被評為國家優秀骨干高職院校、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教育部職業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成員單位、國家級“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教學資源庫第一主持單位、全國職業院校“文化建設100強”單位。
3.2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升
深化學校文化建設以來,學生共獲得國家級創新創業大賽及職業技能大賽共266項。其中,“復雜部件數控多軸聯動加工技術”項目獲2017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第1名。根據《麥可思-內機電往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報告》數據分析,畢業生月收入水平、畢業生對母校的滿意度、對學生工作的滿意度等關鍵評價指標,均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
3.3文化建設成果豐富
“校園文化技能藝術節”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優秀獎”、自治區高校校園文化精品項目。“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獲自治區高校德育實踐創新精品項目。學院獲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單位”。
3.4社會影響力持續擴大
學院主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先后為肯尼亞、贊比亞等8個非洲國家制定職教標準,協助舉辦六屆非洲職業技能大賽。在肯尼亞創建“中航國際-內蒙機電”非洲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在東非成立非洲職業教育聯合培訓基地。
4結論
“堅定文化自信,弘揚蒙古馬精神,培育新時代匠才”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對學院全面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9(1).
[2]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8-9-11(1).
[3]程迪.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現狀與路徑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6):118-122.
[4]劉紅明.實踐育人導向: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遵循[J].江蘇高教,2015,(02).
[5]宋珺.論實踐育人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實施[J].思想教育研究,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