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珺
摘要:人才是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當前鄉村人才仍面臨整體數量匱乏、結構失衡和發展能力不充分等突出問題。要打破鄉村人才困局,需要從內外同步推進人才引育體系,同時加強人才交流,做好人才服務保障,建立起具有良好循環格局的人才支撐體系,有助于為鄉村振興提供科學可靠的人才力量。
關鍵詞:鄉村振興;人才支撐體系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39
人才興則鄉村興。如何盤活人才資源,釋放人才發展潛能,是目前鄉村振興戰略下十分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由于農業效益相對較低、鄉村環境相對落后以及人們傳統思想觀念存在一定偏差等原因,大批鄉村勞動力涌向城市,而城市人才不愿意進入鄉村,導致鄉村的人才流失現況日益嚴峻。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科學合理的建立支撐鄉村振興的人才體系越是迫切且必要。
1鄉村人才振興的理論內涵
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鄉村人力資源的開發被提倒了重要位置,為鄉村人才支撐體系的建設提供了契機。
(1)重視鄉村人才開發。近年來,國家頒布多項政策支持鄉村人才的發展,為鄉村人才隊伍的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又提出要“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強調了科學文化素質培育對于鄉村人才資源開發的重要性。202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再次強調“要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做好鄉村人才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2)夯實人才隊伍基礎。人才“引”“育”兩手抓是注入鄉村人才活力的重要手段。各領域行業的人才是鄉村人才支撐體系組建的重要基礎。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鄉村人才培育更加注重內涵和質量的雙提升,強調為鄉村特色發展服務。
(3)完善鄉村人才制度。我國人才制度已初具規模與體系,涵蓋了人才管理體制與人才選用、培養、激勵保障制度等多方面內容,為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支撐體系建設提供了堅強的制度優勢與條件。但由于區域差異性等因素,各地因地制宜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為鄉村人才提供保障。
2鄉村振興背景下人才振興的困境
在城鄉長期二元結構下,鄉村人才大量流失,多數外出人員不愿返鄉回鄉,吸引外界人才更是難上加難。鄉村人才振興仍然面臨人才整體數量匱乏、結構失衡和發展能力不充分等突出問題。
2.1人才流失問題嚴重
改革開放以來,大量農村勞動力流行城市,尤其是受過教育的知識分子的流失,造成各地區鄉村不同程度的人才空心化問題。盡管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進行引導,但由于受城鄉差異先天因素的慣性影響,和缺少對鄉村人才認同的科學價值觀,大部分地區的鄉村人流失現狀仍未好轉。據七普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由農村進入城市的流動人口規模達2.49億人,占全部流動人口的66.26%。
2.2本土人才結構困境
鄉村人才結構不完善主要表現為四點:一是鄉村人才種類單一。目前大部分鄉村內部人才主要為生產型人才,高新技術型人才、資本經營型人才、社會服務型人才等人才偏少。二是人才總量不足。主要表現為鄉村的內生力量和人才資源整體薄弱,對外生人才缺乏新引力。三是受教育程度有待提高。鄉村中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問題,許多農業從業人員受傳統保守觀念的束縛,接受新技術、新觀念的能力較弱。以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的知識水平為例,2020年全國高素質農民發展指數得分為62.72分,東西部地區存在較大地域差異;從全球角度來看,美國和荷蘭至少90%農民(農場主)受過中等及以上教育,日韓農民普遍擁有高中學歷,相較而言,我國農民素質整體提升依然具有較大空間。
2.3人才層次不優
由于人口流動的選擇性,鄉村人才“老齡化”現象嚴重:七普公報顯示,2020年,我國農村60歲和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分別為23.81%、17.72%,比城鎮分別高出7.99、6.61個百分點。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比城鎮更為急迫。從鄉土人才隊伍組成看,種養業占比較大,其他市場經營、能工巧匠、加工能手等方面人才比例較低。
2.4保障機制待完善
許多地方在鄉村人才管理方面存在思想認識和推進落實相脫節的情況。一是培育體系不健全。我國鄉村教育資源一直以來處于短缺狀態,對鄉村人才開發的規劃統籌和資源整合不夠,教育培訓方式落后,培訓渠道少,直接限制了鄉村人才的培育和發展。二是引才針對性不足。有些地方只追求人才的“高大上”,有的只求數量,不求質量,有的只重視引進來,卻不重視用起來,造成了人力財力的極大浪費。三是管理評價機制不完善。主要表現為缺少科學、規范、有針對性地用人機制;在人才評價、管理等方面缺乏對客觀有效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機制。
3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的路徑探索
在內外雙重壓力下,大力培養鄉村人才助推產業發展,吸引更多人才融入鄉村,形成良好循環格局是破解上述困境的關鍵突破口。
3.1加強外部人才引進
一是精準引才。以地方資源作為發展優勢,積極引進適合鄉村當地發展的專業型人才,集中精力發展經濟,以產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為人才提供實現價值的平臺。二是情感引才。以鄉情鄉愁為紐帶,通過搭建平臺、提升服務,用好政策,為人才返鄉創業就業營造良好環境。重點發揮鄉賢等高層次人才作用,為鄉賢返鄉投資建設提供專業化的平臺和服務,以才引才,以才聚才。三是基層引才。校地合作培育高校學生鄉村就業創業的科學價值觀,將“三支一扶”計劃與鄉村振興計劃有機結合,打通高校畢業生服務鄉村振興職業發展通道。四是為社會各界人士服務鄉村發展提供機會、創造條件,以投資、辦學、行醫和咨詢服務等多種方式支持鄉村振興。
3.2提升內部人才培育
一是發揮高??蒲袡C構的人才培養作用,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資源絕對優勢,創新產學研用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鄉村產業發展定向儲備、輸送人才。二是發揮科技專家作用。鼓勵社會組織和相關企業的專家學者以社會專家服務團隊的形式深入鄉村,面向鄉鎮、企業開展教學和咨詢指導,拓寬人才培育渠道;定期開展鄉村服務工作,尤其是在關鍵時節加大對農民的指導和培訓力度。三是做好鄉村科普工作。組織開展“科技下鄉”活動,把服務和科技送到基層,提升農民科學素養,增強勞動和生產技能,增強農民“造血”能力。
3.3促進城鄉人才要素交流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文指出,要促進各類要素向鄉村有序流動,建立城鄉人才要素交流體系,激勵城市人才入鄉。2020年中央1號文件再次提出“要推動人才下鄉”。打通人才流通渠道,推動城鄉人才要素交流體系的建設,一是要積極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加快推動現代化農業建設進程,進一步落實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政策,提供更多的就業渠道和更廣泛的合作平臺。二是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社會力量進入鄉村生活性服務,提升養老托幼、文化教育、環境衛生等方面服務質量;重視發展針對青年人的鄉村生活性服務業,創設良好的社會支持條件。三是重視在農業類相關領域的青年人才培育中的創新創業教育,加大政策扶持和創業資源支持力度。加強新聞媒體宣傳,充分發揮創新創業榜樣示范作用。
3.4完善人才保障機制
人才服務機制是可持續引智的保障。一是要完善人才激勵措施,打破鄉村人才評價瓶頸,創新人才評價機制,發展適合新型職業農民職的評定制度,引導激勵農民提升科學技術水平,形成人才良性循環。二是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念。營造有利的社會輿論氛圍,樹立科學價值觀,加強社會各界對鄉村人才的價值認同。三是在政策執行方面,政府部門也要分階段制定政策措施,確保每個階段的政策落實到位;定期對已開展的政策進行全面調研評估,對實踐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及時進行調整改進。
4結語
全面深刻認識到鄉村人才開發的內涵,重視鄉村人才隊伍的建設,因地制宜科學合理的建設鄉村人才支撐體系,是鄉村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保障。鄉村人才與各領域、各行業的人才處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發揮好人才活力,創造人才價值,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勁智力支撐。
參考文獻
[1]周曉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人才瓶頸及對策建議[J].世界農業,2019,(4):32-37.
[2]國務院新聞辦就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舉行發布會[EB/OL].(2021-05-11)[2021-06-08].jttp://www.gov.cn /xinwen /2021-05/11/CONTENT_5605842.htm.
[3]趙佳樂,王斌.重慶市鄉土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及培育策略研究[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39-47.
[4]汪學軍.《〈2020年全國高素質農民發展報告〉發布詞》[J].農民科技培訓,2021,(01).
[5]柳俊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年)〉解讀》[J].山西農經,2020,(12).
[6]劉玉俠,張劍宇.鄉村人才振興:內涵闡釋、困境反思及實現路徑[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21,(35):108-112.
[7]曹中秋.打造人才引擎助力鄉村振興[J].人民論壇,2019,(23):70-71.
[8]中共中央、國務院: 《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 N1/2018/0205/C1001-29804814.html.
[9]陳秋玲.人力資本流動性與創新——基于我國人才引進政策的比較研究[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