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燕
目標既是我們前進的方向,也是我們檢驗自我的標桿。雖然,我未曾立志要成為名師或知名學者,但我堅信人生的意義永遠在于拓展,為成為更好的自己,我會為每個階段設立前行的目標,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還記得,我剛畢業分配在榮成21中,面臨著既要作為班主任,又要教授兩個班級英語課的重任,為使自己快速步入正軌,當時我為自己設立的目標就是盡快熟悉教材,盡早進入角色。但當時集體備課并不盛行,我只能借助周末時間向我初中的英語老師——鄧愛琴老師請教,向她咨詢授課技巧與講述重點,我像上學時那樣拿著筆記本把重難點記錄下來,回去后細心鉆研,為了保證授課質量,所有備課材料我都手寫完成,同時經過三次以上的修改才能拿到課堂上使用,每一遍的梳理與修改都是為了盡可能完善知識體系,以最生動直接的方式向學生們傳達與表述。已經記不清多少個深夜與星辰伴我結束這樣日復一日的課程籌備,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鄧老師的幫助及自己的努力下,畢業第一年,我所帶領的兩個班級的成績名列前茅。
經過了兩年知識技能的積累與歷練,我很榮幸進入了蜊江中學,周末我依舊到鄧老師那里,虛心請教她各類授課技能與知識要點的講授處理。從初一起,我就下定決心要給學生打好基礎,第一個學期特別忙和累,從音素、字母、音節、單詞等一點一點幫學生打好基礎,把他們引入正軌,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開啟了學習英語的大門;基于此,第二學期便會輕松些許,上課領著學生背單詞、詞組和句型,到期末考試時兩個班平均分分別為110與109,當時120分滿分,許多學生學習英語水平和能力相差無幾,很難分清誰比誰高多少。到了初二隨著知識的加深,兩極分化出現端倪。初三時是所有語法點集中階段,這時兩極分化尤為明顯,這一階段也成了學生學習的低谷期。而初四又是提升時期,經過幾次復習鞏固,不少臨近及格的學生英語也取得很大進步。中考時教研員說我們的成績排全市第一,已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我倍感自豪,這是對我努力付出最大的肯定。
在蜊江中學二十多年里,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嚴格要求自己,這幾年,我一直教初四,英語課基本都是每天的第一節課,要想及時、高效地訂正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就需要在課前改作業。多年來,我一直來得和班主任一樣早,課代表收齊學生的作業后,我便爭分奪秒的進行批改,同時還要留意記錄學生們錯的最多的知識點,然后快速奔向教室,給作業完成情況不大理想的學生爭取課前單獨輔導的機會,避免正式上課時難以覆蓋全員的情況。我們努力做到上好每一堂課,精講多練,當堂問題當堂解決,不把壓力積累到課下,讓學生時刻明白自己的問題與差距所在。
2016年積極響應市局安排,到離家30公里的虎山25中開始一年的交流活動.在一年里克服困難,每天早晨6點準時從家里出發,擔任初中兩個班的英語工作,在期末的質量檢測中,25中的英語教學成績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我指導的宋老師的課獲得省級優課。我帶領的英語團隊撰寫的《讓德育之花在英語教學中綻放》獲得榮成市2017年度教育創新成果獎。
2017年學校來了新人,我也擔任起了帶領新人的任務,這也對我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于新人提出的各種問題,我總是孜孜不倦,對于新人提出的新思路、新方法,我也會仔細聽取,慎重分析后給出意見。通過這段時間的互幫互助,新人在教研能力上有了極大提升,我也對理論技能有了更深的見解。記得學校要求年級準備一節課,我們利用假期期間來學校教研,我們一起商量如何準備這節課,如何巧妙導入,如何讀前、讀中、讀后,由我做了初始課件,然后群發給大家,一起商量如何精改,由新人試講,全員聽課,再回來評課、修改,最后形成定稿,盡管過程是辛苦的,但最終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2018年響應教體局支持農村學校建設,我又一次走進農村學校,而且是一所英語成績非常差的學校,經過我的努力,這個學校的口語成績名列全市第三,相比之前有了質的飛躍。
2021年,我再次回到工作20多年的學校,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同時又是那么陌生,熟悉的是環境,而陌生的原來的老同事們不少已經退休了,相較之下,多了很多嶄新面孔。現在的蜊江中學蒸蒸日上,各項指標穩居全市第一,尤其是教學成績遙遙領先。這也在深深地鞭策我,我深知如果不努力的話,肯定會被淘汰的,只要空閑時間,我會觀看名師的優質課,無論是聯盟內,還是省內,甚至是國內的優質課,我都積極去看。從這些優秀老師的身上,我學習到了許多講課的技巧。回來這半年,雖然苦、雖然累,但是心里是甜蜜的,我知道我的能力不強,但是我堅信笨鳥先飛的力量,我一定會在優秀團隊的帶領下,努力拼搏,砥礪前行,向著下一個奮斗目標勇毅前行,我相信迎接我的定是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