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梁嫣

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軌道交通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引進高層次人才,讓人才迸發創新活力,是引導軌道交通行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才,是引領城市發展的內生動力。城市的繁榮發展,需要人才的支撐,人才的發展,也離不開平臺的支持。加大在人才建設、人才引進方面的投資,著力優化人才服務、事業平臺等發展環境,從政策環境、住房、工作條件等多方面給予支持,不斷增強人才的獲得感,才能最終達到以人才規模發展、人才質量發展帶動城市效能提升的目的,實現城市建設與人才發展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
從大城市的發展規律來看,軌道交通對城市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軌道交通密度決定城市開發強度,軌道交通方向調節城市發育程度,軌道交通功能復合影響市民生活品質,軌道交通覆蓋面決定都市圈覆蓋面,軌道交通的公共交通占比決定城市擁堵指數。軌道交通對引領城市發展、提升空間品質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應更重視軌道交通高端人才的培養引進,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一、 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軌道交通建設前期投資巨大,開通運營后對資金的需求更高,因此需要可持續的資金作保障。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是指“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現有日本東京、中國香港等城市通過TOD綜合開發,將傳統的“政府劃撥+企業貸款”與社會融資的多元化投資渠道相結合獲取建設資金,并依靠物業開發與持續經營獲得資金回報,這一模式提供了可持續的資金籌措渠道,為軌道交通持續建設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廈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軌道交通綜合發展,不限于原有承擔的公共交通功能,同時大力推進TOD綜合開發,通過站點周邊土地管控、土地功能提升、土地高效出讓和持續運營,實現土地收益、稅收收益和合作開發收益的多渠道收益模式,帶動土地價值的有效提升,把軌道交通建設與城市開發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為城市價值提升和高質量發展、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二、廈門軌道交通的未來發展需要培養高端人才
2022年4月,宇恒可持續交通研究中心與北京數城未來科技有限公司、清華大學中國城市研究院發布《面向城市更新的中國城市TOD指數研究報告(2022版)》,聚焦于城市存量的發展與空間品質的優化,對2020年有軌道運行的全國39個城市、219條線路和4092個站點進行全面評估。該份報告數據截止至2020年年底,2021年新增開通軌道線路如廈門地鐵3號線未納入統計。廈門市在該份報告中的城市TOD綜合指數得分為83.6分,在39個開通軌道的城市中排名第12,但潛力排名全國第4。廈門TOD更新潛力在大城市乃至全國城市中可謂一枝獨秀。尤其是市民關心的軌道發展程度,遠超其他大城市,位列全國第一,有利于營造良好的TOD社會共建氛圍。此外,廈門未來軌道建設增量和土地溢價水平均居全國前茅。經測算,遠期軌道交通線網可覆蓋43%人口、42.5%崗位,為進一步發展TOD提供了較強的經濟動力和空間條件。其現狀站點空間潛力亦處于全國較高水平,潛力站點主要位于穿越西海灣集美區的1號線區段。
未來5-10年,特大城市近郊站點應是城市更新發力的重點。特大城市具備良好的TOD發展基礎,經濟總量也在快速上升中,其站點更新潛力的空間分布呈現更明顯的集中效應:多數站點集中在城市中心20km范圍內,且隨著距離的增加,站點潛力也快速上升,未來20-40km范圍內的站點具備很高的開發價值。北京微中心的建設就是很好的實例。2020年底,為落實“堅持城市跟著軌道走”的批示要求,為高質量完成軌道交通一體化工作,北京市政府公布了《北京市軌道微中心名錄(第一批)》。通過對周邊用地以及環境的綜合評估,確定了71個軌道交通站點作為軌道微中心。并對不同管控層次用地功能、建設量、地下空間、路網密度、接駁系統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管控要求。
與當前快速發展的形勢相比,城市軌道交通人才規模不足、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逐漸凸顯,不能適應行業快速發展需要,成為制約城市軌道交通健康、安全、可持續發展的短板。軌道交通發展的未來很大程度上由軌道交通用地開發與建設的專業高端人才而決定,軌道交通的戰略規劃、資本運作、安全管理、綜合開發等高端人才培養是軌道交通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因此,同步推進城市軌道基礎設施和人才“軟硬件”建設,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加強規劃協同、注重產教融合,加快建設與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隊伍,使人才規模、結構和質量與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要求相匹配,才能為促進城市軌道交通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廈門培養軌道交通高端人才的現狀
廈門關于軌道交通高端人才的培養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著以下短板和不足。
一是人才培養的制度保障不完善。2019年2月1日起施行的《廈門經濟特區軌道交通條例》未能體現人才培養或人才引進的內容,這也是每個城市軌道交通條例的通病。《廈門市重點產業緊缺人才引進指導目錄(2021年度)》的第七部分“軌道交通”指的是“1.軌道交通車輛及設備,包括機車車輛設計、制造、檢修、駕駛等;2.軌道交通機電設備,包括軌道交通通信、信號、供電(含接觸網、變電),軌道門梯、自動化系統、綜合監控等設備的檢修、維護;3.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包括行車調度,票務清分系統,線網運營管理等。” 而廈門市2022年引進高層次人才“雙百計劃”申報公告明確的申報人才為高層次創新人才、領軍型創業人才。由此可見,軌道交通的戰略規劃、資本運作、安全管理、綜合開發等所需人才難以通過《廈門經濟特區軌道交通條例》、廈門市重點產業緊缺人才引進指導目錄、廈門市引進高層次人才 “雙百計劃”等制度機制有針對性地得到引進。
二是高端人才培養的資金需求大。軌道交通產業具有發展周期長、見效慢的特點,往往需要高投入的資金支持,因此持續性的經費支持對吸納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在回國人才工作地選擇中,大多數歸國人員選擇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一線城市,如果沒有持續充足的資金為高端人才提供配套的工作及生活環境,也會降低本市優秀人才的吸納水平。
三是軌道交通高端人才的培養平臺比較薄弱。不同于成都市背靠西南交通大學,廈門市及其周邊地區的高校及研究院所缺乏智能建造、智慧交通、城市設計、城市運營、綜合開發等特色優勢專業。而且,當前城市競爭十分激烈,在二線城市中,杭州、南京等城市,本地高校多,不僅能留住很多人才,還能吸引外部人才。而在整個福建省,985名校只有一所廈門大學,且本地留存率低。廈門市也難以同大灣區一樣,可以聯合香港鐵路工會聯合會、香港工會聯合會職業再訓練中心等籌建人才培養與技術交流中心。因此,廈門市本地及周邊的軌道交通高端人才培養平臺比較薄弱,軌道交通主要靠社會招聘或獵頭公司實現人才引進,無法實現本地的自我人才培養。此外,廈門市軌道交通高端人才培養缺少協調和配合機制,高端人才的質量和數量亟待提升。
四是高房價導致軌道交通方面的高端外地人才來廈意愿不高。由于廈門市關于軌道交通高端人才培養的專業研究機構不多,本土人才數量的不足桎梏了軌道交通發展。同時,廈門市島內的高房價導致的購房難,制約了軌道交通高端人才在廈門市就業的意愿。購房壓力、子女教育等問題是廈門對人才吸引力不強的主因。此外,軌道交通企業對于人才政策宣傳不足,特別是人力資源部門對于相關的軌道高端人才政策認知度不夠,也未能主動爭取政府支持,導致政府鼓勵吸納軌道高端人才的政策作用力沒有充分發揮。
四、廈門培養軌道交通高端人才的建議
(一)完善軌道交通高端人才引進制度
良好的就業及生活環境,是吸引人才來廈就業的關鍵性因素。地方政府應結合自身地域經濟發展特點,加強區域宣傳,增強地方對人才的吸引力。同時結合本地實際及產業發展需求,創新人才引進政策。例如首先通過調整《廈門經濟特區軌道交通條例》的內容,在條例中增加人才培養或人才引進的條款,為軌道交通高端人才培養提供法規依據和立法實踐。其次,在《廈門市重點產業緊缺人才引進指導目錄》(2021年度)的第七部分“軌道交通”增加第四款內容“4. 軌道交通戰略開發,包括戰略規劃、資本運作、安全管理、綜合開發等。” 再次,允許軌道交通高端人才申報廈門市引進高層次人才“雙百計劃”,并明確申報人才為軌道交通戰略研究及綜合開發人才。
(二)提供軌道交通高端人才的資金支持
一方面,鼓勵軌道交通企業將高端人才的引進或培養經費(包括聘請獵頭公司、人才引進的違約金、委托高校院所培養專業領域研究生補貼等)單獨編列預算,并實現專項經費保障。另一方面,市政府將包含軌道交通在內的產業高端人才培養資金作為招商和營商環境的考核指標,對企業積極培養高端人才的做法給予財政支持,并設立高端人才專項資金,用于軌道交通領軍型人才、團隊入廈獎勵,鼓勵軌道交通企業采用咨詢、培訓、項目合作、技術交流等各種形式,靈活實現人才資源的最佳配置。
(三)打造軌道交通高端人才的培養平臺
首先,充分發揮廈門人才服務中心的平臺作用,建立和完善軌道交通高端人才信息庫,打造軌道交通高端人才柔性流動信息中心。其次,充分利用“一帶一路”等資源優勢,與國內外優秀的高等院校合作,大力引進海內外軌道交通高端人才。再次,建議軌道交通企業與在廈高校院所開展校企合作,采取政府補助與企業培養的方式,加強軌道交通高端人才培養工作,創新培養模式。如采用“嵌入式”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共建將產業需求 “嵌入”人才學歷教育,院校是人才培養的主體,企業是用人單位,雙方共同參與到專業人才的教育培訓中,關注產業發展,以崗位訴求為標準創設有針對性的課程,優化評價體系,更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符合企業需求的實用型復合型人才。
(四)加大軌道交通高端人才的激勵力度
對軌道交通高端人才在住房、職稱晉升、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優先保障,對能力突出的人才可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例如建立住房單獨序列保障制度,允許其享有120平方以上的島內人才住房,每工作一年返還5%的份額,工作滿20年可無償取得島內人才住房的完整產權,充分發揮人才住房政策引才留才的杠桿作用,對人才群體形成“全方位立體式”住房保障體系。
(五)構建軌道交通企業與職能部門的聯動機制
根據福建省政府“精準對接,精準服務” 的要求以及相關政策文件,建議由經信部門牽頭,發改、財政、人社、自然資源與規劃、科技、住房保障等部門作為成員單位,建立政企聯席會議制度,指導、協調軌道交通企業在人才培養或人才引進中遇到的問題,開展軌道交通高端人才培養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以及人才引進、認證申報、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指導服務,推動高端人才培養的成效落到實處。
(六)發揮軌道交通企業引才留才的主體作用
軌道交通屬于重大民生工程,經營主體為國有企業,而目前國有企業的薪酬體系大多是固定薪酬制度,與企業經濟效益的相關性較弱,激勵員工的作用不強。為真正吸引人才助力企業發展,應進一步優化國有企業薪酬體系,以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和綜合開發的整體發展戰略為導向,相應提出人才發展戰略,將國有企業的薪酬分配與對企業的發展貢獻程度相掛鉤;同時,完善員工激勵及培養機制,建立健全崗位績效考核體系,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不斷提升綜合素質及業務能力,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員工,予以精神及物質獎勵,為優秀人才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才能推動軌道交通事業不斷發展壯大。
結 語
當前,廈門市已出臺一系列人才引進和扶持政策,對吸引人才留廈發展發揮了重大積極作用,但在軌道交通高端人才引進方面,缺乏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在引進制度、資金支持、人才激勵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間。建議未來進一步切實優化高層次人才的服務保障,精準服務各類人才需求,加快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加大力度推進人才隊伍建設,讓軌道交通人才留得下、穩得住、有前途,不斷開創人才引領產業發展的新局面。
(作者單位:廈門市政府投資項目評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