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實
摘要:[目的]了解局部疫情突發背景下醫學生的職業認同現狀,分析其影響因素,為醫學生職業教育提供借鑒參考。[方法]采用醫學生職業認同調查問卷,對四川某本科醫學院校346名醫學生的職業認同情況進行調查。[結果]職業認同總分的平均分為(3.45±0.50)分,職業價值觀、職業承諾、職業情感、職業期望、職業認知、職業行動6個維度平均分依次為(3.60±0.53)、(3.56±0.75)、(3.45±0.74)、(3.43±0.69)、(3.36±0.45)、(3.32±0.57)分。其中不同年級、不同高考志愿、是否有學生干部經歷的職業認同得分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醫學生職業認同處于中等水平,其中職業認知、職業行為維度得分最低,應有根據性地加強醫學生職業認同教育,提升醫學生職業參與感,增加臨床實踐機會,“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切實做好醫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
關鍵詞:局部疫情;醫學生;職業認同;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95
0引言
2010年卡耐基基金會公布的報告:《醫師培養——呼吁醫學院校和住院醫生教育改革》中指出:醫學生職業認同的形成是未來醫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認同是由自我同一性發展而來的,由埃里克森第一個提出,構建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面臨生理、心理以及社會角色的巨大變化時所必須完成的任務。個體自我概念的確定的核心在于對職業中所要扮演的角色的再次澄清與確認,通過職業認同將未來的自我與過去的自我整合起來,完成自我認同。也有不同學者認為職業認同是個人內心對自己從事的職業的意義性、接受該職業以及對其進行評價,它會調節和改變職業者的歸屬感、積極性、成就感和事業心。職業認同既可以是一種過程,也可以是一種狀態。職業認同是個體從自己的經歷中逐漸發展、確認自己的職業角色的過程,也是個體當下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認同程度。醫學生是未來醫療隊伍的核心力量,其職業認同的水平關系著我國未來醫藥健康事業的發展,也是健康中國實施的重要力量。根據霍華德“人職匹配”的角度理解職業認同,郝玉芳編制了護生的職業認同問卷分析出了職業自我認知、職業自我體驗、職業自我控制三個維度,張麗莉編制的醫學上職業認同問卷分為職業認知、職業期望、職業價值觀、職業情感、職業承諾、職業行為六個維度。職業認同不僅受人口學特征和個性因素的影響,還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嚴重公共衛生事件或救援事件以及突發事件發生之后會對公眾的生理、心理和認知帶來不同程度的改變和影響。
李亞萍(2020)調查研究顯示,疫情期間醫學生最主要的不良心理狀態是“學習/科研進展受到影響感到焦慮”,(56.8%)的學生認為疫情對今后的專業選擇有影響,其中主要積極影響(40.4%)、消極影響(16.2%)。裴彩利(2020)等人通過對護理本科生的調查研究顯示,護理學生職業認同感不夠高,且存在年級差異,同時護生對護士在疫情期間工作和價值的正確理解將會影響職業認同。呂曄對西安1670例醫學生職業認同調查顯示整體為中等偏上,職業認同水平良好,并指出性別、獨生子女、學業時間、高考志愿等均會影響職業認同。
目前疫情已經持續了兩年半了,就在疫情開始常態化階段時,從今年3月份開始陸續出現吉林、上海、北京的閃點集中爆發式增長。中新網上海4月30日電在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趙丹丹表示,上海本輪疫情發生以來,陽性感染者迅速增加,目前已累計報告陽性感染者超過57萬例。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千千萬萬的醫療工作者成為戰“疫”中拯救生命、減少死亡的先行者和主力軍。作為未來醫療隊伍的核心力量,醫學生的職業認同在疫情期間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為加強醫學生的職業教育,探討疫情對醫學生職業認同的影響已成為當務之急。鑒于此,本研究以醫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其在局部疫情突發背景下的職業認同現狀,并綜合采用多種計量模型探討疫情對醫學生職業認同的影響,以期為疫情后提升醫學生職業認同提供依據,并豐富國內外關于醫學生職業認同的研究。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四川省醫學本科類院校在讀醫學生為研究對象。
1.2調查工具
調查問卷包括一般資料和醫學生職業認同調查問卷。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級、高考志愿、是否獨生子女、高考戶口來源、學生干部經歷等。醫學生職業認同調查表是華東師范大學張麗莉等2010年研制的,信度克朗巴哈A系數=0.936,結構效度(主成分分析),KMO統計量=0.933>0.8,說明做主成分分析較好,同時球形檢驗顯著,說明變量間具有明顯的相關性,主成分的累積貢獻率為59.92%。說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問卷共有38道條目,統計量每個條目按照五級評分對應到職業認知、職業情感、職業承諾、職業行為、職業期望和職業價值觀6個維度中。
1.3資料收集方法
問卷填寫前向醫學生介紹本研究的目的、意義、填寫方式以及保密原則。調查對象在20MIN內采用問卷星獨立填寫問卷,問卷首頁提供知情同意書,若不同意則自動結束調查。本次共350名醫學生參與調查,回收有效問卷346份,回收有效率為98%。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方差分析進行不同樣本的比較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雙人交叉進行數據核對與錄入,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兩組間平均數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平均數比較則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2結果與分析
(1)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共收集問卷350份,有效問卷346份,基本情況見表1。
(2)職業認同調查問卷的不同維度的得分。346名醫學在校生職業認同得分范圍為(1.74-4.61)分,平均分(3.45±0.50)分。其6個維度的平均分從高到低依次為職業價值觀(3.60±0.53)分、職業承諾(3.56±0.75)分、職業情感(3.45±0.74)分、職業期望(3.43±0.69)分、職業認知(3.36±0.45)分、職業行動(3.32±0.57)分。
(3)職業認同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和方差分析顯示,年級、高考志愿、學生干部對職業認同總分有影響,性別、獨生子女、戶口所在地對其無影響,擔任過學生干部的學生職業認同高,低年級比高年級的學生職業認同高,第一志愿的學生比調劑志愿的學生職業認同高。(P<0.05),見表2。
3討論
3.1新冠肺炎疫情局部爆發期間醫學生職業認同的現狀
面對當前疫情復雜多變的形式,多地呈現局部爆發的時期,醫學上的職業認同與疫情初期會有所不同,在當下重新審視醫學生的職業認同對于培養合格的醫療衛生事業的接班人有重要作用,對于完善職業認同的培養路徑也有借鑒意義。本次職業認同調查問卷總分的平均分為(3.45±0.50),中等偏上,說明在疫情局部爆發階段醫學上仍具有良好的職業認同,其中職業價值觀和職業承諾分最高,揭示了醫學上對于醫生有著崇高的追求,他們是在疫情下選擇醫學專業的一代,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愿意為醫學事業奮斗終生,但是職業認知和職業行動分數比較低,說明他們對于醫生職業的把握還不夠,對于醫生所面臨的實際處境了解還不充分,缺乏一定的行動力。這為以后我們醫學教育“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提供參考,加大對醫學生的職業認知和職業行動力的教育,通過各種方式加快推進醫學生的實踐工作。
3.2新冠肺炎局部爆發期間醫學生職業認同的影響因素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低年級醫學生的職業認同分數顯著高于中高年級,一方面低年級是指2020年及以后入校的同學,他們是疫情后把醫學當作專業的第一代,他們對于醫學事業抱有理想和抱負,另一方面隨著年級的提升課程的加重也是造成高年級職業認同下降的原因。此外,高考志愿的選擇也影響著職業認同,相對于調劑志愿的學生把醫學當作第一第二志愿的學生對醫學有著更深的認知,職業忠誠度也高,他們更加愿意把醫生當作畢生的事業追求。有無學生干部的經歷對于職業認同也有著顯著影響,說明在學校期間隨著更多地參與學校的相關活動,與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間關系,在群體中承擔更多的責任對于專業認同進而對于職業認同也是有好處的。但本研究也發現:是否獨生子、戶口所在地、性別因素沒有明顯的影響,隨著醫學生已經是“00后”的群體,他們對于自身的認同更加關注自己的選擇,與家庭以及性別因素等相關性在減弱,同時學生大多都是非獨生子女,這也為以后的醫學教育提供參考。
3.3疫情局部突發時應加強醫學生的職業認同教育
本次調查職業認同各維度得分與此前結果相似,但低職業認知分和高職業價值感分,說明醫學生對于醫學面對的處境有著一定的擔憂和誤解,但卻十分認可醫生的價值和愿意從事醫療工作,這說明在抗疫過程中醫護人員展示出的高尚品質深深影響著醫學生,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已經強化著醫學生的使命和擔當,面對突發疫情、閃點局部爆發式疫情增長并沒有明顯影響醫學生的職業認同。尤其是職業價值觀和職業承諾,但是醫學生的職業認知和行動力低也說明醫務工作風險高、壓力大,醫學教育尤其在校教育需要加強醫學生的職業教育,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加強對于職業的再認知,同時貫徹“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理念,把職業愿景和職業實踐結合起來,把職業承諾與職業行動聯系起來,開展多種形式的臨床活動,升華職業認同感,加強職業儀式感和職業行動之間的關聯,不斷提升醫學生的職業信念和職業精神,加強職業能力教育和醫學人文關懷,做到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為健康中國2030儲備醫學人才,為人們的健康事業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孫濤.淺談國外醫學生職業認同形成理論[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04):14-15.
[2]高艷,喬志宏,宋慧婷,等.職業認同研究現狀與展望F[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47-53.
[3]李亞萍,朱建宏,王沐淇,等.醫學生新冠肺炎認知情況及疫情對醫學生心理狀態和職業認同感的影響[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20,34(06):699-703+707.
[4]謝紫玲,婁斯瑜,許世杰,等.新冠肺炎疫情對護理本科新生職業認同感影響的探究[J].醫藥高職教育與現代護理,2020,3(04):251-254.
[5]呂曄,劉慧,尹曉然,等.新冠肺炎流行期間醫學生職業認同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醫學倫理學,2020,33(08):954-958.
[6]張麗莉.醫學生職業認同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7]馬璇璇,吳紅斌,葉曉陽,等.新冠疫情是否提高了醫學生的職業認同?——來自全國臨床醫學本科生調查數據的發現[J].復旦教育論壇,2021,19(06):104-112.
[8]岳國峰,趙麗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江蘇省某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生職業認同現狀分析[J].醫學與社會,2021,34(01):10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