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玲玉



【摘要】在初中數學的復習中,動點問題是重難點所在,同時也是中考的必考題型,而動點問題中的二次函數的應用為例,又是學校在初中數學復習中的主要難點,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采用合理的練習步驟和教學策略,以正確引導學生解題,進而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提高思維能力,并改善教學方法.
【關鍵詞】二次函數動點問題;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課程開始涉及函數,函數問題都是初中數學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尤其是二次函數更是中考壓軸題當中的必考點,通常會以動點題的形式出現,而動點問題也是學生們學習數學的難點之一,根據學生們課堂的反饋以及做題情況來看,動點問題復雜而且難以理解.考察了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深入探究知識的能力.所以對于二次函數動點問題的教學策略研究至關重要,那么我們就以二次函數為例展開研究.
1 初中數學二次函數動點問題的簡述
二次函數動點問題被定義為:通過研究一個動點問題把函數的基本特性與幾何圖形有機組合,這就需要學習者對二次函數動點問題具有比較強的理解力,對學習者來說就具有一定挑戰性,此外,學習者一旦能了解二次函數動點問題,綜合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和解題的能力就會增強,因此研究問題也就會比較輕松.能夠利用掌握的函數基礎知識去解題,這不僅可以鞏固學習知識點,還可以提高學生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傳播學生的數學思想,教會學生將數與形、數學建模相結合,形成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1].
2 解決數學動點問題的困難分析
2.1 學生在解決動點問題時的困難
初中數學動點問題涉及的知識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解決問題的要求比較高,導致很多學生在解題時遇到困難,不知從何入手.那么困難點體現在哪些方面呢?總結以下的幾個方面:一是存在理解性困難.對于題目的關鍵信息和隱含條件,以及需要求的問題等內容很難理解,不能準確把握題中關鍵條件以及切入點,思路不清晰,題中的問題不能與所學知識聯系起來,導致理解困難.第二,有選擇性的困難.動點問題的求解方法具有很強的靈活性.許多學生不知道思考問題時應該選擇哪些數學公式、定理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解題思路不清晰.第三,無法找到變量關系.二次函數關于動點問題的描述相對較長,一些學生遇到偏長的題目會有抵觸心理,不會將文字信息轉化為數學信息,建模能力較弱,不會提煉關鍵條件,問題中變量、不變量與實際條件之間的聯系都不能發現,連函數關系也不能表示,使得難題不能準確地解決[2].
例1 如圖1,拋物線y=ax2+bx+c經過A(0,4)、B(-2,0)、C(6,0),過點A作AD∥x軸交拋物線于點D,過點D作DE⊥x軸于點E,點M是四邊形OADE的對角線的交點,點F在y軸負半軸上,且F(0,-2).
(1)求拋物線所對應的函數關系式,并直接寫出四邊形OADE的形狀;
(2)當點P、Q從點C、F同時出發,點以1m/s的速度沿CB、FA方向運動,移動時間為t秒,在運動過程中,以P、Q、O、M四點為頂點的四邊形的面積為S,計算出S與t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并寫出自變量的取值范圍[3].
分析 (1)解題關鍵為將點代入解析式并求出二次函數關系式,再通過二次函數關系式性質判斷圖形,同時考察了四邊形的判定定理.(2)解題關鍵在于找出題中全等三角形并運用三角形面積來解題,進而求出S與t之間的函數關系式.但許多學生求出二次函數關系式以后不能進行綜合分析,不能將動點問題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機結合,因而導致解題出現困難.
2.2 出現困難的原因分析
學生在解決動點問題時會出現困難,分析原因有以下兩方面:
2.2.1 教師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教師教學態度的影響.動點問題對于學生來說確實是難題,偏題,有些教師在遇到此類問題時,不能做到耐心、細致、反復地為學生講解;其二是教師教學方法的影響.部分教師在講解此類問題的方式較為單一和固化,講授課程機械化或者課堂枯燥乏味,不能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應用到教學當中,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或者引入動態畫板到教學當中,直觀演示和講解相結合,缺乏探索精神.所以,這就無法豐富學生的數學思想和開闊學生的眼界,也造成了學生思想的固化和解決問題的障礙;三是老師不能掌握學生求解難點的因素,就不能因材施教.如果教師不能掌握不同學生求解難度的因素,就無法解決學生的問題.
2.2.2 學生方面的原因
動點問題由于題型的復雜性和綜合性強,對學生而言既是難題又是痛點,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認識力不佳.初中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處在上升的發展階段,易受意志、心態、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以及對現有數學文化知識的限制,造成了學生對二次函數動點問題在具體解決方面的知識欠缺;其二,解題的思路并不清晰,思路也不夠敏捷,所見問題較少,也沒有解題的整體意識,面臨各種類型問題也找不到解題的突破口,導致困難增加,進而失去了對動點問題的解題興趣;其三,缺乏解題經驗.部分學生對解決動點問題缺乏興趣,解題的方法不夠多樣化,思維窄化,使學生從主觀意識抵觸動點問題,解題思路不清晰.
3 教學應對措施
3.1 解決動點問題的方法要多樣化
教師在平時引導學生解決動點問題時,在已有教學方法的基礎上,不斷探究新的方法,引導學生一題多解,啟發式教學,在解題的過程中注意將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滲透到教學中.有不同解題方法的同學,在課堂進行交流和分享,可以讓學生掌握不同的解題方法,發散思維,這樣既能拓寬學生的思維方式,又能幫助學生回顧之前的知識,并逐步形成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例如:在課堂講解中,學生們遇到了一個測試問題(如圖2):二次函數的關系式是y=0.25x2+1,點C的坐標為(-4,0),平行四邊形OABC的頂點A、B在拋物線上,AB與y軸交于點M,已知點Q(x,y)在拋物線上,點P(t,0)在x軸上.當四邊形CMQP是一個以MQ、PC為腰的梯形時,找出t關于x的函數解析式和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這道題是典型的二次函數動點問題,由點的運動形成特殊圖形,學生要理解題意,并且能夠綜合運用知識,梳理解題思路,找到恰當的解題方法,這道題有以下幾種解題方法:(1)解析法,根據題干給出的二次函數關系式得出對稱軸,進而求出點A與點M的坐標.接下來,連接CM并計算直線的CM解析式,并運用梯形上下底平行,獲得t關于x的函數解析式;(2)三角函數法,構建直角三角形,并使用三角函數進一步求解直角三角形;(3)相似法,可以運用題中已知的相似三角形得到相似比,或者結合題干信息來構造相似三角形,進而求解.因此,教師要多引導學生將知識融合到一起,經常在頭腦中形成知識網,善于挖掘多種方法解題.
3.2 與生活聯系,用輔助工具解題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學之用之,將數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才能更加深入了解學習數學的意義,產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對于知識形成探究的精神,能夠主動思考問題,可以利用數學思想和方法解題,例如:數形結合、類比、化歸、數學建模等.而這些都需要教師日常教學的引導和示范.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講解滲透數形結合和數學建模的思想和方法.例如,在尋找二次函數關系式時,繪制二次函數的圖象并結合圖象進行解釋將更加直觀.
3.3 引入多媒體、幾何畫板教學
二次函數動點問題難就難在綜合性和點的“運動”,學生不能在頭腦中形成運動軌跡,因此對于多種情況考慮得不充分,如果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可以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例如:多媒體、動態幾何畫板等.講解過程中,將直觀的圖形與講解相結合,運用動態畫板演示出點的運動軌跡,以及在運動中形成的圖形,會讓學生印象深刻,理解性更強.使用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帶著問題觀察和思考,通過自身的觀察得到答案,提升學生的學習數學的成就感,并理解形成過程,了解內涵,更好的應用. 運用這對學生將來解決二次函數的運動點問題有很大幫助,不再困難.
4 動點問題解題類型與教學要求
4.1 動點問題解題類型
二次函數動點問題可以分類解決,掌握問題的類型以后,可以幫助教師更有針對性地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改善教學效果.
4.1.1 根據問題分類
從問題出發進行分類,二次函數動點問題主要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求最值問題,求函數表達式的問題,求動點的存在性問題.
4.1.2 根據動點的個數分類
從動點的個數來看,可以把二次函數動點問題分為兩類:單動點問題和雙動點問題.
4.1.3 根據函數與圖形的結合分類
就函數和圖形之間的結合問題來說,可以包括:函數與矩形和四邊形結合,二次函數與直線結合問題,與橢圓結合問題,以及與三角形結合問題等等.
4.2 動點問題的教學要求
教師在提問時,對以下兩個方面的教學要加強.
4.2.1 注重知識點間的銜接
由于在二次函數動點問題中,會涉及初中三年學習的知識點,因此要求學習者不僅僅需要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同時還要靈活運用,從而了解該問題中的變量與方程相關,從而為動點問題解決奠定良好的基礎.
4.2.2 加強各問題之間的聯系
動點問題通常至少由三個問題所構成,而各個問題間往往會產生遞進關系,因而聯系更加密切.比如,二次函數關系式就是后面求最值問題的基石,也可以為存在性問題做好了鋪墊.因此學生在做題時如果可以了解問題之間的連接關系,并且能夠恰當地運用,也就能夠提高解動點問題的效果.
5 結語
二次函數動點問題是初中數學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中的痛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練習與探究此類問題,不斷探究新的解題方法,做到一題多解,讓學生在遇到此類問題時能夠產生源源不斷的解題思路,逐步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以積極的態度解決此類問題,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數學的核心素質,并改善初中數學動點問題學習的現狀.
參考文獻:
[1]姚璐.基于問題解決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以“二次函數的應用”教學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19(02)
[2]沈啟芳.初中數學中動點問題的教學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9(36):1.
[3]周航.初中數學動點問題的解題策略探討[J].新課程(中學),2015(7):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