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貴芳 何念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其發病機制和影響因素還不是十分明確,研究表明,遺傳、大腦結構、妊娠以及環境等因素,共同激發了精神分裂癥的發展。其病程長、可反復發作,涉及感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以及精神活動的不協調,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工作和社會活動。
除了住院治療期間,大部分的精神分裂患者都居住在家中。因此,家庭照護對患者的康復起著關鍵作用。有關資料表明,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來說,居家照護是一種有效的居家干預方式,可以有效地促進患者康復,預防疾病復發。
所以,針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干預的對象不只是患者,還包括其家人。護理人員應以患者和家人為主要的護理對象,運用相關醫學理論和護理心理學知識,制訂護理干預方案,以達到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的目的。
針對患者自身的現狀、家屬和患者的健康需要,以及他們所面對的眾多問題,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抗精神病藥物作用和不良反應等健康教育,包括:介紹治療的效果,以及治療藥物的副作用;教患者及家屬鑒別精神分裂癥的前驅征候或癥狀的類型,以及如何應對突發事件及自我的心理調整;強調停止用藥的危害,定期復查的必要;提倡保持日常生活的和諧,家庭環境的和諧;指導家屬組織患者進行工作、勞動、飲食、休息、體育鍛煉等;鼓勵患者表達情感意愿,積極尋求幫助,減少與他人的隔膜和沖突;介紹如何處理家庭事務,管理物品、金錢,以及如何進行社會交往等。
對患者及其家人的健康教育,還包括家庭護理的相關知識,以及日常生活中與患者交流、交談的技巧;同時,要讓患者家屬和患者一同完成以上提到的護理方案,這樣才能更好地延緩病情的惡化。此外,家人也要經常鼓勵患者動腦、動手,比如讓他們多看看書,做做家務。通過集中授課和培訓,鼓勵家屬把患者當成普通人來看待,有針對性地講解預防復發、觀察病情、與患者交流技巧、發放住院治療手冊等。
精神分裂癥患者可能存在焦慮、抑郁問題,還可能發生自殺行為,因此護理過程中應注意心理護理。指導患者家屬引導患者說出自己的真實情感和思想,并提供適當的安慰和支持,以減輕患者的消極情緒,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同時,告知患者家屬遵守醫囑服用藥物的重要性,并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指導和督促,以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另外,通過家庭成員的鼓勵,使患者參加團體活動,增強患者和他人的交流,提高患者的生活興趣,強化其社會歸屬感,為早日回歸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掌握患者的膳食結構,制訂有針對性的膳食干預方案。攝入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可能加重癥狀發作,所以患者可以吃一些低碳水化合物、無麩質的飲食,可適量補充葉酸、維生素C等。酒精會導致抑郁和精神問題,抗精神病藥物和酒精混合也會產生不良反應,因此患者應避免酒精攝入。患者可能存在睡眠障礙,應當采用健康的作息時間表,還可通過一些助眠方法,保證睡眠質量。護理人員應當依據患者的復原情況,制訂相應的康復治療方案,以幫助患者康復。
總之,家庭關懷是以家庭為單位,以家庭系統理論為基礎,制訂切實可行的干預措施,讓患者和家人共同參與到醫療活動和決策中。護理精神分裂癥患者,應該建立從“以患為本”到“以家為本”的護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