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菲菲
關鍵詞:創新;科普;權威;綜藝化;新媒體
2013年10月,健康科普節目《我是大醫生》在北京衛視精彩亮相,這是國內第一檔使用三甲醫院醫生作為主持團成員的健康脫口秀節目,打造明星醫生概念,以意想不到的實證、互動方式為手段,向大眾傳播有趣、有用、科學、權威性的醫學知識;節目中大量運用了綜藝節目的表現手法,進行生活觀察、情景演繹等。醫生主持團在節目中除了展示醫生本色,更有角色分工,把更多面的醫生形象真實地展現給觀眾。開播十年,制作了近500期科普節目,帶領觀眾了解前沿的健康生活理念,滿足觀眾對基礎醫療知識的需求。對慢性疾病的預防起到了積極的傳播作用。備受廣大觀眾喜愛的同時,也收獲很多榮譽,榮獲“2014年度全國十大創新民生欄目”獎、“兩岸四地最具創新力電視欄目”生活服務類大獎、年度中國電視滿意度博雅榜衛視頻道財經·生活類欄目十強、第十三屆上海“白玉蘭”獎最佳周播電視節目提名等等,2021年《我是大醫生》導演組還榮獲“北京青年文明號”稱號。十年來,《我是大醫生》不斷升級創新,保持每年至少一次升級的頻次,嘗試多種創新表達方式,為觀眾呈現出有活力、有趣的健康科普內容。
權威、準確的知識點呈現是欄目的立足之本
開播十年,《我是大醫生》之所以能夠成為健康科普節目的“常青樹”,得益于權威、準確的知識點呈現,這是欄目的立足之本,不容許有半點馬虎。十年間,導演組依舊堅持“專業醫生三把關”的形式。每期節目知識點第一關是當期專家,第二關是醫生主持團成員,第三關是有醫療經驗的審片把關人。網絡上也有很多健康類節目,都比較有趣味性,但如果不夠嚴謹,對觀眾來說就沒有信服度可言。《我是大醫生》在保證趣味性的同時,一直強調嚴謹性、科學性是根基。北京擁有全國優質的醫療資源,擁有多家國內頂尖的三甲醫院,在專家資源方面,《我是大醫生》擁有很大優勢。欄目組有明確的工作標準,要與專家見面溝通,至少三次,確保每一個知識點都來自于專家。編導的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是“翻譯”,把枯燥的醫學知識轉化成觀眾看得懂、愿意看的內容,需要藝術加工,為了避免藝術加工后出現知識點“走樣”“變形”的情況,需要編導在錄像前五天要與專家面對面確認終稿,確保知識點的萬無一失。
為了增強欄目權威性,設置上,組建“醫生夢之隊”主持團是提高權威性的手段之一。“醫生夢之隊”的醫生們都是從北京三甲醫院中經過多輪選拔脫穎而出的,他們擁有精湛的醫術、對健康科普傳播的熱情、極好的表達和超高的顏值,成為節目最大的亮點。“醫生夢之隊”都很專業,也相當嚴謹。醫生嘉賓都有自己很繁重的醫療工作,但是每一期文案他們都會認真準備,精益求精。導演組跟醫生有一個微信群,他們經常夜里兩三點,在微信群里,針對一個問題,來來回回地較真兒、討論,都是一些很專業的醫學問題。每一位大醫生都會有自己的“人設”,導演組根據每一個醫生的性格特點進行了角色化的設計。有紳士型、智慧型、生活小百科類型等等,個性突出,這種角色化設置讓觀眾看到了和印象中很不一樣的醫生形象,也吸引了很多20歲至35歲的年輕觀眾。
此外,做客《我是大醫生》的專家是有嚴格要求的,均是來自三甲醫院的副主任醫師及以上資質的醫生,為觀眾做權威的科普講解。還會有“醫學大咖”的特別策劃,《我是大醫生》幾乎每年都會策劃院士系列、院長系列、國家級名老中醫系列,難得一見的“大咖們”組團科普,不是探討學術研究,而是針對老百姓生活中最關心的健康問題耐心講解,很多觀眾都會用記事本認真記錄。在一些世界衛生日的特別節點上,也需要有特別策劃,世界結核病日特別節目、世界艾滋病日特別節目,愛眼日、愛耳日、慢阻肺日等等,讓《我是大醫生》在每一個重要節點都有權威發聲。
科學性、實用性、趣味性三者有機融合
在視覺呈現上,導演組下足了功夫,3D打印、虛擬技術等高科技互動幾乎在每期節目中都能看到,高標準的品質管控,讓《我是大醫生》呈現出專業化、品質感。除了技術手段外,《我是大醫生》大量使用大型現場互動和實證的環節。近幾年,《我是大醫生》加大了記者體驗的內容,突出真實的力量,欄目編導“較真”的本領越來越強,為了測試防曬霜的防曬效果,欄目編導在烈日下暴曬了兩三個小時,后背的曬印半個月都沒恢復。為了測試不按時清洗的空調容易滋生細菌有害健康,編導找來2年多未清洗過的空調做實驗,用同樣的面包片放置在空調出風口和常溫下,對比霉菌出現的時間和量,讓人觸目驚心,每一個實證知識點的輸出背后都是編導十幾次努力嘗試的結果,這種較真精神也讓節目在科學、嚴謹的同時更有趣了。再比如在《我是大醫生》關于德爾塔病毒的特別節目中,為了說明佩戴口罩的重要性,欄目組設計了一個“面粉實驗”,安排嘉賓對著黑色人形板說話,觀察面粉模擬飛沫的飛行軌跡和擴散半徑,從而直觀展現出不戴口罩對于病毒傳播的危險性。同樣,為了展現開窗通風對于居家防疫的重要性,欄目組又設計了“密室煙霧實驗”,這些實驗并不高深,也不復雜,但卻簡單、直白、生動、有效,充分發揮了電視的傳播優勢和互動屬性,讓觀眾先“看明白”,然后才能“想明白”“學明白”“做明白”。
十年間,《我是大醫生》不斷在節目中嘗試各種綜藝化表達,嘗試過健康脫口秀,邀請到一些演藝明星來到節目中,以脫口秀的方式吐槽身邊的養生誤區,讓觀眾眼前一亮;在觀察節目廣受歡迎的時期,《我是大醫生》緊跟潮流,觀察訴求人24小時生活,大醫生在演播室觀察其生活誤區,并給出簡單易行的健康生活指導;還嘗試在京郊打造“大醫生健康屋”,放棄原有的演播室錄制,對京郊的精品民宿進行改造升級,健康屋一應俱全,擁有讓人舒適的家居環境、科學精密的醫學測試儀器、有趣的測試互動區域等,多角度幫助訴求人輕松過上健康生活。在和大醫生生活的24小時里,收獲完全不同的體驗感,認識不一樣的大醫生,他們也愛開玩笑、吐槽、講冷笑話,有廚藝高手、也有某方面的生活小白。在和醫生生活在一起的24小時里,不僅可以看到有趣的醫生生活,更能夠通過醫生手把手指導,更加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體驗到適合自己的定制版健康生活手冊。這種嘗試更加拉近了觀眾和《我是大醫生》的距離,只要來京郊的“大醫生健康屋”就能體驗到節目中的互動道具。最近,《我是大醫生》邀請到情景劇編劇來與導演組交流,希望在健康科普節目中加入情景劇形式,把生活中常見的誤區、大家茶余飯后熱議的健康話題、人體的微觀世界等,通過情景劇的形式展現出來,更直觀、更有代入感。《我是大醫生》從未停止過學習、創新、探索,把一檔周播節目按照季播節目的要求來制作、打磨,正是這份使命感讓一檔老牌節目永葆青春。
多渠道與受眾建立聯系精準解答受眾健康困擾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每天都接收到來自各方面的大量信息,在信息泛濫的海洋里,人們普遍保持了對未知事物和新鮮事物先睹為快的求新心理。今天的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傳統生活的吃飽、喝好,不再僅僅滿足于有吃、有穿、有房住的狀態,而是要努力地使生活更富裕、身體更健康,他們更愿意相信科學,用科學的養生方式去獲得身體的健康和快樂。在節目中將鏡頭多聚焦到老百姓,講述民眾所關注的事,使節目更具貼近社會、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百姓,更符合觀眾的需求,更符合以受眾為中心的現代傳播觀念。
解答百姓健康困擾、引導健康生活方式一直是《我是大醫生》的服務目標,欄目組通過多種形式找尋觀眾的健康困擾,社群、徼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多種渠道征集健康問題,都會成為欄目組的選題來源。多次嘗試與觀眾面對面的形式,把科普節目做到群眾中去,醫院的門診大廳、公園、社區、校園等等都有大醫生們行走的身影。比如在世界艾滋病日的,得知艾滋病在青少年中的患病率有上升趨勢,《我是大醫生》就把演播室搬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校園里,通過科學、有趣的講解和大學生們進行一場科普互動大會。在號召老年人積極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節目中,大醫生兵分三路前往公園、社區等場所進行面對面答疑解惑,并通過互動的方式讓老年人了解人體的免疫機制、病毒為何更容易“襲擊”老年人等問題,打破老年人心中對于接種疫苗的疑惑。心里裝著觀眾,想觀眾之所想,觀眾會感受到這份誠意和溫暖。
做好新媒體收獲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新媒體背景下健康類電視節目面臨很大挑戰,新媒體的迅速崛起,健康傳播的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媒體環境下的健康傳播具有海量信息、及時性、互動性、碎片化以及覆蓋面廣等特點,這是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健康傳播的受眾也從傳統媒體向新媒體大量轉移,新媒體已經成為健康傳播的主陣地。微信、手機客戶端、直播平臺等新媒體平臺對傳統媒體帶來巨大的沖擊,健康類電視節目因此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微信用戶調查顯示,健康養生類文章在微信文章閱讀統計以及微信公眾號文章分享均排名第二。微信傳播的海量健康信息及基數龐大的受眾群體對于健康類電視節目帶來較大沖擊。但微信朋友圈、公眾號充斥著大量虛假健康信息,新媒體平臺存在的問題給健康類電視節目應對挑戰帶來了希望,同時提供了很好的創新改革的思路。
《我是大醫生》很早就在新媒體端布局,擁有新媒體“粉絲”超千萬,多次榮獲新媒體榮譽,榮獲“酷云互動”文娛責任影響力年度生活節目、“最具創新影響力省級廣播電視欄目”“最具影響力抖音號廣播電視10強”等等。作為一檔老牌節目,將節目IP在電視端和新媒體端有機融合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利用電視端積累的內容制作經驗,在新媒體端發力,會影響更多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在這么多年的新媒體內容生產過程中,如何成為一個權威又有趣的科普短視頻大號呢?他們總結出了一些短視頻傳播的規律。
第一步:角色定位,正確的差異化。一種是從人物的性格出發,設計標志、符號、固定的句式,比如科室特色、人物性格都可以成為這個IP賬號的定位。另一種是從場景出發,做有意思的日常記錄,很多醫生覺得出門診太平常了,但是對于很多人來說醫院是很陌生的場景,“熟悉中的陌生”是很好的吸引人的點。《我是大醫生》做過一條點贊量很高的短視頻,是“醫生夢之隊”的金醫生帶領觀眾參觀神經外科手術室,讓大家看手術室長什么樣子,里面的每一樣器械都是什么用途,并通過給葡萄皮縫合展示手術的精細和特點,揭秘性強,收獲一大波點贊。
第二步:建立符合個人氣質的包裝體系,就是節目中文字內容的字體、顏色、風格統一起來,一致化的包裝,就像人們感知到的你的形象、你的內在,也是自己風格的一部分。
第三步:哪些健康內容吸引人?學會使巧勁兒,要注意做好內容六大要素。第一點,語言簡單易懂,行動指導明確。醫學的各種專有名詞盡量避免,要讓孩子、老人、上過學、沒上過學的都能聽懂,才能傳播人群廣,比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解釋一遍之后,就用“好膽固醇”“壞膽固醇”代替,大家更好記;比如軍團菌,藏在加濕器、空調里,軍團菌大家記不住,起個名兒“食肺菌”,大家就明白,感染了這個菌會傷害到肺;第二點,是“擅用道具、清晰明了”,光靠語言吸引人是很有難度的,借用道具就更直觀,也能讓受眾不動腦子地接收到所有信息;第三點,實驗實證,是很好用的,增強可信性,通過實驗讓大家看見真實的結果,真實的力量比任何語言都有說服力;第四點,掌握“前三秒抓人”的規律,一條短視頻如果前三秒沒有抓住人,就會被劃走,就像長視頻要在前三分鐘吸引人是一個道理;第五點,展示高科技,體現我國前沿的醫療技術,一些前沿的研究、已有的技術展示都可以讓大家更加了解醫療領域;第六點,特殊節點要發聲,強化時效性。
第四步:定期上傳、更新。《我是大醫生》的新媒體團隊每天都會更新原創短視頻和精品拆條,根據不同平臺的調性分發相對應的內容,只有用心研究、思考,用好新媒體技術,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
綜上所述,在融媒背景下,電視端的健康節目更要堅定地擁抱新媒體,融入“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和制作模式,認真思考如何最大限度整合醫療資源為更多的觀眾輸出健康知識,在擁抱新媒體的同時走出一條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