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研究如何有效落實“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學工作任務時,應當先調查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及時分析現行教學方案的弊端,找到創新教學思路和提升教學水平的合理方法。目前,由于課程與思政的融合能夠滿足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還能提高課堂的吸引力、引起學生深思,讓學生樹立主動學習的意識,因此,文章重點從愛國意識、工匠意識、團結協作意識及安全意識等多個角度,找出了“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與課程思政之間的關聯性,研究將素質教育內容融入課堂教學環節中的有效方法,以達到教學育人的根本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關鍵詞:課程思政;計算機網絡技術;素質教育;工匠精神中圖法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Teaching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to“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ourses
WANG Erkang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Harbin 150025,China)
Abstract:When studying how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teaching task of computing network technology course, we should first investig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learning ability, timely analyze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scheme, and find a reasonable way to innovate teaching ideas and improve teaching level. At present,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education, improve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classroom, cause students to think deeply, and make students have the awareness of active learning.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atriotism, craftsmanship, unity and cooperation and safety,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ourses and 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and studies the methods of effectively integrating the cont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so as to achieve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ompetence education, craftsman spirit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計算機專業人才需要學習的一門基礎課程,課程的內容繁多復雜,教學知識結構體系龐大,院校會不斷根據信息技術的發展情況增添新的內容。所以,這門學科具有時代性特點,一般包括網絡安全管理、網站設計以及網絡互聯、虛擬信息技術的學習。要讓學生具備對相關知識的靈活操作能力,才能成長為符合社會用人需求的高水平人才。基于新時期教育部門要求各個院校重視素質教育,很多高校在編制專業課程的教學計劃時,也會嘗試結合課程特點融入思政知識內容。
1在“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的可行性
1.1滿足素質教育要求
從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的特點上展開分析,這項教學任務主要是為了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通過思政知識來深化教學工作主題,在提高學生專業課學習成績的過程中,同步提升學生的精神素養,讓學生具有較高的思想品德,最終實現新時期院校的素質教育目標。傳統應試教育關注的是學生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大多以卷面成績來判斷學生的學習能力。素質教育則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問題,屬于高層次教育工作,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化和升級,對于提高學生的就業成功率有重要作用,是各個院校新時期的主要教學任務之一。
1.2提高課程吸引力
“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主要分成理論基礎教學和實踐操作兩大環節。在進行教學指導工作時,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跟進教師的教學思路,完成基礎學習任務。在以往的教學工作方案中,經常會出現教學內容過于抽象、教學難度高的問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不到提升。而將課程思政融入課程中,從情感教育的角度與學生產生共鳴,能讓學生端正課堂學習態度,找到學習的目標和方向。同時,配合使用一些趣味性教學方法,充分挖掘課本知識中的思政精神內容,有效提高課程思政教學工作與“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之間的貼合度之后,對于豐富教學內容、完善教學體系、提高課程的吸引力有良好效果,能保障課堂教學質量達標。
1.3引起學生的深思
將課程思政融入“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中,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讓學生有正確對待學業的態度。與此同時,通過教師的啟發與引導,還能讓學生深入思考個人發展方向,明白學習的意義,提高學習動力。比如,分析自己為什么要學習專業知識,為什么要培養思政精神。還要正確審視自身的學習優勢及不足,思考現行學習方案是否能滿足個人發展需求,能否提升學習成績。從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課程思政來幫助自身堅定學習立場。這就突出體現了思政教學工作的重要作用,要求教師能不斷創新工作思維,結合教學中實際出現的問題,研究如何合理優化教學方法,為思政知識與專業課的融合奠定良好基礎[1]。
2充分挖掘“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中的思政內容
2.1愛國意識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均誕生于美國,這使得人們普遍認為國外的技術要優于國內,從高校畢業的專業人才為了獲得良好的發展前景,可能會選擇出國深造,并在國外定居。這容易造成我國人才流失的問題,導致計算機行業的發展進度緩慢。基于此,院校在安排教師團隊擬定教學計劃,進行專業知識的教學指導工作時,必須將愛國主義精神融入課堂,讓學生樹立愛國意識,能夠主動為國家發展貢獻個人力量。具體教學時,可以結合我國在計算機網絡技術領域的發展成就,提高學生的自豪感和歸屬感。同時,要結合發展過程中一些失敗的案例,讓學生意識到所有行業發展的道路都是曲折的,提高學生勇于克服困難的意識,鼓勵學生朝著建設網絡強國的目標努力奮斗。關鍵要通過落實課程思政教育工作,避免學生在學習難點知識時,由于畏難心理而放棄學習,導致學習成績得不到提高。
2.2工匠精神
思政精神中最核心的精神內容就是工匠精神,對現階段學生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熱愛學習,能夠做到“學一樣就精通一樣”。實際上,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組成結構較為復雜,在編寫代碼、更新程序的過程中,不僅要掌握課本知識上的內容,還要能在實踐操作中從細節出發,避免由于一個微小的錯誤導致整個系統的運行狀態受到影響。學生認真學習知識,端正學習態度,在上機環節中多動腦思考,反復檢查計算機程序,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科學提升學生個人學習能力,為社會培養高水平人才的關鍵環節。應要求教師能夠意識到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斷結合教學具體情況及思政精神在新時代的具體內涵,創新教學思路,找到降低教學難度的有效方法[2]。
2.3團結協作意識
一個網絡系統的構架以及系統的運行維護工作,通常是由多名技術人員共同完成。結合對口行業的工作特點來分析,教師必須在專業課程教學任務中,及時為學生培養團結協作意識,而這種意識就是課程思政中的重要組成元素。很多教師都會根據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組織學生進行網絡系統設計工作,并讓學生自由組隊,根據個人優勢來分配任務,協調有序的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此外,基于網絡技術操作是有一定規則的,教師在講述規則的同時,還要融入課程思政的內容,提高學生的紀律意識,讓學生能夠遵守規定,規范技術操作行為。
2.4安全意識
計算機網絡環境具有復雜多變的特點,社會上很多企業在拓寬網絡領域時,都會關注網絡安全問題。常見安全問題包括系統病毒、黑客攻擊等多種情況。現階段,安全管理崗位的人才需求量較大。基于此,院校在專項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時,還要從網絡安全管理的角度出發,在介紹各種可用于安全防御的技術原理、操作方法之后,著重將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堂。引導學生全面提升安全意識,正確使用網絡技術,準確識別安全風險,全面保障個人信息及網絡系統的安全。
3將課程思政融入“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具體思路
3.1明確教學目標
確定教學戰略目標,分階段布置教學任務,是解決課程思政與專業課融合難題的關鍵前提。
3.1.1知識目標
完善知識內容體系、理順計算機網絡知識內容之間的關系、確定教學的先后順序、分清主次關系、找到教學的重點及難點所在,是教師新時期的核心工作任務。通常要從概念性知識、網絡組成結構、系統功能等角度出發,幫助學生理解網絡運行原理,正確區分廣域網、局域網之間的關系。還要從網絡接入端、IP地址、路由器、虛擬技術、Internet的應用以及常用網絡服務器的工作原理等方面科學擬定教學計劃,落實基礎知識的教學指導任務。
3.1.2素質目標
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才,并要保證人才具有愛國意識、有工匠精神,有虛心學習的態度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同時,教師還要從安全意識、紀律意識、團結意識等角度出發,完成人才的培養工作,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這項工作對教師團隊的職業素質有較高要求,要求院校做好師資團隊建設工作,讓教師成為學生的榜樣,還要在校園內廣泛宣傳思政教育的價值作用。
3.2做好教學引導工作
常用于課堂教學引導工作的方法有很多,具體包括情境教學、問題引導等。不同方法有不同的應用技巧,需要教師引起重視。
3.2.1情境教學
實際將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的教學課堂中,會增加教學任務量,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增多,學習壓力加大。基于此,教師要從學生便于理解的角度入手,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科學創新教學方案,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關鍵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路徑及方法。新時期,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進行情境教學,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比如,創設一個系統遭遇網絡安全攻擊的情境,讓學生嘗試結合所學知識來抵御攻擊。要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并統一對學生出現的誤區展開分析,講解知識的實際運用技巧,還要同步完成安全知識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實現課程與思政的有機結合[3]。
3.2.2問題引導
教師要從思政教育的角度出發優化教學方案,可以在具體教學任務中采用問題引導的方式。選擇一些與思政精神、計算機基礎知識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本堂課的知識內容。通常應當在課程結束之前,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機會,讓學生找出課前問題的答案。比如,讓學生嘗試分析我國與其他國家在計算機技術上的差異,并找出造成差異的原因,還可以讓學生思考改善現狀的有效方法。教師要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實際狀態,了解每位學生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個人特長,分析學生的思想素質是否達標,糾正學生的錯誤觀念,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并有針對性的調整后續的教學管理計劃,為推廣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奠定基礎。
3.3采用案例分析法
結合一些實際的教學案例,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并在原有案例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改動,布置相應的作業,讓學生具備獨立處理“計算機網絡技術”問題的能力。比如,介紹華為公司的發展歷史,介紹由中國制造的計算機芯片的發展情況以及5G技術的推廣現狀,為學生豐富知識底蘊、開闊視野,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同時,可以結合國外對我國導航系統的技術封鎖與排擠,到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全球導航系統的成功過程,完成愛國精神的滲透,讓學生意識到提升我國科技水平的重要作用,激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基礎知識,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能力。
3.4采用項目驅動法
新時期,在創新教學方案時,許多教師會首選使用項目驅動法。這要求院校先為學生創建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練習專業知識技能的場所及設施。同時,教師要在組織實踐活動之前,先通過卷面考試的方式了解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根據學習成績來分組,讓每個小組當中都有理論基礎扎實的學生,為帶動其他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奠定良好基礎。具體項目內容的難易程度,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狀態進行靈活的調整。當學生項目研究失敗時,教師要從思政教育的角度,鼓勵學生勇于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并與學生共同找出失敗的原因。當學生成功后,要積極對學生給予表揚,讓學生產生學習自信心[4]。
3.5拓寬教學工作渠道
教師要采用線上加線下、課上加課下的教學模式,還要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課程思政教學工作的價值能夠充分體現出來。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抽象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正確解讀思政精神,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制作教學微視頻、PPT課件,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技術來豐富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在課后通過網絡工作平臺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并采用視頻直播、創建公眾號等方式,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思政知識及專業課知識的便捷渠道。此外,很多教師會結合學生的日常學習情況為學生建立個人檔案,通過大數據技術來分析學生在新時期的個性問題,采用與學生一對一交流的方式為學生找到個人發展方向,引導學生為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完成個性化人才的培養任務。與此同時,針對學生之間存在的共性問題,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共同商議解決對策[5]。
4結語
為將思政知識與專業課程進行融合,需要從基礎知識教學目標和素質教學目標兩個角度,確定教學的戰略任務,并選出合適的教學方法。比如,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方便學生理解課堂知識內容。同時,可以采用問題引導的方式,通過設定教學問題,為學生理清學習思路,真正跟上教師的教學步伐,完成基礎知識和思政精神的教育任務。此外,可以采用案例分析、項目驅動的方式,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現代化思維及技術,構建網絡教學平臺,讓教師和學生可以進行實時互動。相關院校也要完善基礎設施,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最終順利提升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馮準.淺談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與“ 課程思政” 的融合[J].藝術科技,2019,32(14):55+68.
[2]蔡麗.計算機網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A4):96?97+100.
[3]寧曉青,趙紅霞,楊瑞.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思政的教學研究與探索[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21(3):93?95.
[4]田敬軍.計算機網絡課程思政的教學探索與研究[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21,43(6):107?111.
[5]鄧敏茜. “計算機網絡基礎” 課程思政實施探索與實踐[J].現代教育論壇,2022,4(11):93?94.
作者簡介:
王爾康(1984—),碩士,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