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云
〔摘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既是傳承紅色基因的應有之義,也是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近些年,山西在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助推高質量轉型發展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開發紅色文化資源典型的地區相比,存在紅色文化資源開發成果差異性不足、紅色文化資源聯動合作機制不強、紅色文化資源與科技融合度不夠等問題。因此,要著力于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形成多樣化研究成果,增強溝通交流、形成常態化合作機制,增強科技融合、創新有效傳播方式,完善法規條例、構建制度保護體。通過多措并舉,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助推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合作機制;傳播方式;高質量轉型發展
〔中圖分類號〕F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8442(2022)02-0109-04
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奮斗歷程中創造、積累和形成了歷久彌新的紅色文化,積淀了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這是我們弘揚紅色文化、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的不竭動力。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就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高質量轉型發展等問題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山西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地方”〔1〕40,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以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資源為山西發展提供精神力量”〔1〕40。山西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猶如一條紅線,貫穿山西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階段。當前,在全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深入挖掘山西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為轉型發展蹚新路蓄能護航,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開發紅色文化資源對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重要價值
山西是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也是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要聚集地。發揮紅色文化資源中蘊含的強大能量,是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的必要之舉,也是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寶貴資源。我們要把握山西紅色文化資源廣泛的開發利用范圍,重視紅色文化資源對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重要價值。
(一)有利于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產業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立足新的發展環境,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良好發展提供了方向。近些年,山西省明確提出要以新產業激發新動能,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轉型發展。國務院出臺《關于支持山西省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推動山西實現從“一煤獨大”到“八柱擎天”的高質量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兑庖姟分赋?,要實現產業升級,就要推動文旅融合,打造文旅支柱產業,推進新型產業布局。山西省嚴格落實《意見》精神,致力于在打造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示范區和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等方面持續發力。山西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紅色文化資源豐厚。講好山西紅色故事,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既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也為探索新的經濟增長點、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提供了新思路。實踐中,山西多地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文旅產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如晉中構建的紅色旅游線路,呂梁打造的集旅游、休閑養生于一體的文旅產業等,這些探索不僅是探索綠色發展之路的重要舉措,也成為構筑現代產業體系的有效之策。
(二)有利于增強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強大的精神動力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內在支撐。無論是產業轉型還是體制轉化,首先是舊思維的轉變,而破除舊觀念、打破舊格局需要革新精神的引領。在長期的奮斗中,山西這片熱土上不僅涌現出左權、劉胡蘭等革命先烈,演繹了無數感人的英雄事跡,也孕育了以太行精神為代表的紅色精神。太行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內容,依舊是鼓舞和激勵人們干事創業的強大內生動力。繼承和發揚太行精神,將其與黨員干部的黨性教育相結合,對黨員干部傳承革命精神、激勵轉型發展干勁,有著至關重要的教育意義。發揚先輩們愛黨愛國、不怕犧牲的可貴品質,也有利于企業家在紅色教育中得到啟示,繼而將其與企業文化相融合,推動企業轉型、塑造一流創新生態。而以山西紅色文化資源為背景創作的《在太行山上》《呂梁英雄傳》等紅色作品,不僅是我國文學藝術寶庫中璀璨奪目的篇章,也是開展集歷史性、思想性、教育性、藝術性于一體的優質教育資源。這些對于增強全省人民的愛國情感和轉型動力,提升山西影響力,具有深遠意義。
(三)有利于厚植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生態底色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2〕361。堅持生態優先,實現綠色持續發展,是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一大重點。為破解“資源詛咒”,減少傳統行業對環境的污染,山西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業,改善生態環境。近年來,山西整合多方力量在革命老區進行革命場館的開發和完善,生態效益逐漸顯現。如呂梁地區充分利用優質的紅色資源,加強生態保護,逐漸形成了“紅綠融合”的發展案例。這不僅為相關地區擺脫貧困提供了借鑒,也凸顯了紅色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價值。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背景下紅色旅游本身就不是單一的產業,而是一項綜合化的社會工程。注重生態環境的改善,不僅賦予紅色基因新的內涵,而且能夠為傳承紅色基因提供強大動力。山西省右玉縣地處西北,環境惡劣。為了改變右玉的生態環境,當地民眾在縣委縣政府的帶領下幾十年如一日,將其打造成“塞上綠洲”。右玉依托優質的生態資源,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大力弘揚“右玉精神”,充分彰顯出紅色文化與生態建設的有機融合。
二、山西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現狀分析
山西紅色文化資源分布較廣,感染力強,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和教育意義。山西積極開發優質紅色文化資源,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與開發紅色文化資源較為典型的地區相比,還有很多需要借鑒和學習的地方。
(一)山西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取得的成果
1.明確發展目標、注重品牌引領,紅色文化資源成為轉型發展新引擎。圍繞文化強省的發展目標,山西省注重紅色文化品牌的建設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首先,打造了“黃河人家”“長城人家”與“太行人家”三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其中平定縣娘子關、左權縣等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是“太行人家”品牌的重要構成。在打造鄉村旅游特色業態的同時,“太行人家”對山西紅色文化與太行精神的宣傳發揮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其次,依托太行精神,山西形成了多條經典紅色旅游線路,初步形成了紅色文化產業鏈。為更好展現紅色文化的深厚意義,山西省多個市縣打造的黨性教育課程,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素材。此外,呂梁地區依托當地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不僅開發了多條革命文化旅游線路,形成了旅游、休閑一體化的產業鏈,還創造性地形成了多部經典的紅色文藝作品,這些都為轉型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
2.突出規劃引領、強化保護意識,推動紅色文化資源煥發新的生命力。只有樹立永續開發理念,才能把紅色文化資源這座“富礦”的潛力真正挖掘出來。一直以來,紅色文化資源存在認定標準不統一、保護利用難度大等問題,亟需加強法治化保護和管理。為加強對山西紅色文化資源的法律保護,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山西省紅色文化遺址保護利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的出臺意義重大,它標志著山西把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納入了法治軌道。為了貫徹《條例》精神,2021年山西陽泉出臺實施了《陽泉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條例》,為促進當地紅色文化資源的發展保駕護航。太原也積極在革命文物保護研究工作中行動起來,通過借助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的人才、技術優勢,不斷增強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實效,為推動山西紅色文化的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山西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短板
1.紅色文化資源開發成果差異性不足。當下山西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成果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如同一場館在對其紅色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時較少考慮受教育主體的區別,難以針對不同的受眾形成多樣化的研究成果展示。對自身研究目標不甚明確,繼而影響宣傳的實效性。誠然,紅色文化資源是既定的,具備不可更改的史實。但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具有時代性,要在不改變原有史實的基礎上恰如其分地設立研究目標,從而最大限度地規避研究成果同質化的問題。同時,除國家和當地政府重點扶持和打造的一些紀念館、紅色基地的開發利用比較完善,還有不少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質量比較低,內涵挖掘深度不夠,開發方式比較單一。
2.紅色文化資源聯動合作機制不強。一方面,市縣之間深層次合作較少。大多從事紅色文化管理和工作的人員對跨區域紅色文化資源開發了解較少。這不僅不利于借鑒其他地區成功的發展模式和寶貴經驗,也對本區域紅色文化資源的系統開發和未來規劃產生一定影響。另一方面,同一地區不同單位、不同部門之間相對獨立、缺乏有效互動,導致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無法充分展現。
3.紅色文化資源與科技融合度不夠?!熬W絡媒介作為紅色文化資源傳播的重要渠道,能夠最大限度實現紅色文化資源的物件、圖像、音頻和視頻等融合,并通過數字化方式進行立體傳播。”〔3〕但受資金、政策、位置等因素的限制,不少地方的紀念館、紅色基地以及革命遺址仍然以政府扶持和群眾自傳為主,主要依靠電視、廣告、新聞等傳統的宣傳方式,積極運用網絡語言、開發設計紅色旅游移動客戶端程序等方面還有很大差距;產品呈現也缺乏與網絡科技的深度融合,創新性和競爭力都有待提升。
4.紅色文化資源制度保障體系不完善。只有把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好,才能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不可再生性極強,相比其重要意義來講,當前的法規條例對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力度不夠,而且在積極引入科技因素、用互聯網助力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趨勢下,網絡立法也極為迫切。
三、紅色文化資源助推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的路徑探索
(一)深入挖掘內涵,形成多樣化研究成果
以紅色文化資源助推高質量轉型發展,首先要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進行深入挖掘,把握其特點,因地制宜打造展現具備獨特意義的課程、產品、表演等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要注意對革命英雄主義和無私奉獻精神的提煉。在深入挖掘、提煉紅色文化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的過程中,要鼓勵研究者立足不同的出發點,發揮各自特長,減少重復性工作。同時,也要對受教育對象進行區分,根據其年齡、職業、學識等特點,在表現形式上多樣化。以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為抓手,推動參與者和受教育者在干事創業的激勵和鼓舞下,真正將紅色文化、紅色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也有助于不斷豐富紅色文化內涵,實現兩者良性互動。
(二)增強溝通交流,形成常態化合作機制
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能單兵作戰,而是要整體系統協同推進。建立有效的聯動機制是凝聚多方合力、助推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此,各地政府和相關景區,要增強全局意識,推動各場館、史志辦、黨校、高校等相關單位和人員加強溝通交流,形成常態化合作機制。要強化不同部門紅色文化從業人員的責任和擔當,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實現協作共贏。要實現政府、景區、群眾間的良性互動,政府要做好頂層設計,制定適合本地區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的政策;景區要積極打造一支適合自身特點的高質量人才隊伍,塑造紅色文化明信片;當地居民可以依托紅色文化的吸引力,積極發展餐飲住宿、紀念品等行業。此外,各個地區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在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的同時,還要加強與其他優勢紅色地區的合作。當下,可以通過積極構建不同區域紅色資源的內在聯系、制定便捷有效的旅游線路,從而達到1+1〉2的效果。
(三)增強科技融合,創新有效傳播方式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紅色文化的開發利用過程中,最大程度地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最大效能,離不開現代科技的有力支撐。要關注數字新業態,積極利用先進科技建立數字資源庫,最大限度做好紅色文化資源的采集、存儲和再現工作。紅色文化資源的可視化、沉浸式體驗是大勢所趨。因此,在內容呈現方面,要精心打造影視、動漫、短視頻等產品,把生動豐富且富有感染力的產品推送到更多群眾中去,不斷提升山西紅色文化的知名度。在傳播和營銷方式上,要積極構建新的傳播平臺、打造新穎的線上傳播方式;要充分運用VR等先進科技,建設數字化、沉浸式體驗場館,利用線上云參觀、云講解、云直播等新媒體傳播方式,使參與者在互動體驗中感悟紅色文化。通過開設紅色文化網站、開發微信微博小程序實現“指尖上的游覽”,為受眾提供足不出戶的便捷化服務。依托先進科技,努力講好山西紅色故事,不斷增強當地紅色文化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完善法規條例,構建制度保護體系
完善的制度保護體系是紅色文化資源保持持久生命力、助推山西高質量發展的保障。首先,應針對開發范圍、環境承載力、賠償補助等問題出臺相應的法規條文,做到因地制宜、一地一策、一地一規,對革命山區和平原地帶、革命遺址和時代精神等事項的開發利用都要有不同的法律規定。其次,制定并完善符合當地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制度。針對博物館、紀念館等具有文物價值的資源,當地政府和相關法律部門應該盡快組織專業法律顧問、紅色文化管理人才,依據本地區紅色資源的特點和鄉風民俗制定完善的法律保護制度,防止不必要的損壞和丟失。最后,出臺紅色文化資源相關網絡規定,在為實現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發展提供保障的同時,也為紅色文化傳播構建一個安全綠色的網絡環境。
紅色文化資源既是歷史的,也是時代的。在推動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要讓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成為展示新時代山西形象的窗口,在提升文旅美譽度和文化軟實力的同時為山西招財引智,為推動山西全方位高質量轉型發展凝聚強大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周琪,張珊.論新時代紅色文化資源的現實境遇與創新實踐〔J〕.重慶社會科學,2020(12):19-27.
責任編輯陳百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