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茜
摘 要:近年來,部分相關部門單位在專項資金補助政策執行和資金管理分配過程中存在審核把關不嚴格,造成財政資金損失浪費等問題。而在對某局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中發現,相關部分事業單位名下公務用車油卡充值額大大超過實際需求,存在違規現象,且在車輛處置后未對油卡進行清理,造成資金長期沉淀。而且相關的旅游業發展專項資金也存在一定違規現象,為促進財政資金的規范和審計人員在財政審計過程中的學習與借鑒,本文通過三個小案例研究相關違規問題并給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審計;財政資金;違紀違規
一、違紀違規事實案例分析
(一)關于財政專項補助違規的案例
B市相關主管部門對部分受補助企業資格條件審核不嚴。2019年,B市某企業獲得財政專項資金補助超過了其對地方財政貢獻1.50萬元。2020年,被處以安全生產等行政處罰的5家企業違規獲得補助27.43萬元;而且有2家企業在工業企業績效評價中被評為D類,卻也獲得補助5.52萬元。另外,還存在相關部門單位違規重復補助部分企業的情況。2020年,B市發改等兩政府部門對某企業同一項目進行重復補助,達365.71萬元;B市經濟開發區某部門對4家企業進行專項資金補助、“一企一策”優惠補助時,重復補助金額14.21萬元。而且,各專項資金管理委會對被補助對象的審查標準并不一致。例如,存在“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罰款5000元”的消防處罰情況的企業,科技發展專項資金對直接否決對該企業的補助,但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卻對被處罰企業不予否決;再如有企業被處以“消防設施未保持完好有效,罰款5000元”的消防處罰,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直接否決對該企業進行補助,但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對該類被處罰企業同樣不予以否決。審計機關審查之后,違規補助的財政專項資金414.37萬元實現全額收回。
(二)關于公務油卡違規的案例
2019年,B市審計在對某局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中發現,該局下屬B市某事業單位名下公務用車油卡充值額大大超過實際需求,且在車輛處置后未對油卡進行清理,造成資金長期沉淀。審計專報對該問題反映后,財政部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公務用車油卡整治工作,共清理油卡849張(注銷157張),收回資金102.88萬元。
2015年,B市某單位機構職能改革,進而對單位原大量機械作業需用車輛進行了清理處置,并將作業用車服務外包,單位僅保留少量公務用車滿足自身監管需要。但審計人員發現,早在2015年初,該單位名下公務用車油卡的充值余額已達107.6萬元,但該單位卻在明知單位職能轉變在即、現存大量公務車輛將被清理處置且油卡充值余額依舊較大的情況下,當年仍對加油卡進行高達35.3萬元的充值。雖然在以后年度B市某單位未再對公務用車油卡充值,但截至2018年底,該單位公務用車油卡充值余額仍有74.45萬元。不僅如此,B市某單位在2018年11月的車改過程中,本來早該進行的多余油卡清理工作也未開展實施。如按2018年該單位全年用油量測算,油卡內余額還可供該單位公務車輛繼續使用6.6年。
按照相關規定“油卡結余超過當年需用額的部門應暫停油卡充值”。但B市某單位在進行油卡充值時未考慮單位職能轉變和實際用車需求,并且單次充值額較大,雖然其加油卡的儲值預付行為,看似沒有造成財政資金流失,但一個事業單位僅公車油卡一項就有近百萬的資金長期沉淀,嚴重降低了政府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阻礙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充分發揮,且在之后的車輛處置和車改后也未對油卡余額及時進行清理,屬于一種嚴重的失職行為。
(三)關于專項發展資金違規的案例
2019年,B市審計中對旅游城市創建情況進行專項審計調查,對近三年的市級旅游業發展專項資金進行了重點審查,審計發現部分旅游企業提供虛假證明材料,騙取財政資金達兩百余萬元,審計機關及時將涉案企業移送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進行進一步調查處理,目前案件尚在偵查或起訴階段。
審計抽查發現,2017年、2018年A某名下的2家旅行社為使團隊游客數量達到100人以上的補助政策要求,通過采取虛構游客信息、拼湊零散團隊等手段獲取財政補助124萬元,涉及游客團隊131批次。另有4家旅游企業在申請旅游業發展財政專項補助的申報材料中存在大量虛假的發票復印件和結算清單,涉及財政補助89萬元,游客團隊126批次。
二、基于審計角度的案例違規違紀動因分析
(一)關于財政專項補助違規的
①部門管理不到位。
相關主管部門的主體責任意識不強,在專項資金補助管理過程中實質性審查不到位,沒有對照補助政策的限制性條件進行逐項核實。
②聯審機制不健全。
相關部門、鎮街道只負責履行本部門、本單位的某一類專項資金管理,相關的管理信息沒有互通共享,聯審機制不夠健全,沒有形成管理合力。
③政策制度不完善。
現有政策對“一票否決”等相關條款的解釋不明確,如“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罰款5000元”的消防處罰,有部門認為屬于“一票否決”的范圍,有部門則認為不是。完善的政策制度尚未形成。
(二)關于公務油卡違規的原因分析
①公車改革存在監管漏洞。
從全市公車改革的后續整改情況看,市車改辦對已清理公車所對應油卡未作出明確的處置要求,部分單位車輛已報廢或轉讓,但油卡長期未注銷,有些單位對閑置油卡未統一保管,個別還存在遺失的情況,不僅造成財政資金的長期沉淀,也存在廉政風險。
②主管單位的監管不到位。
該局雖然實行財務統一核算和支出審批制度,但對B市某單位不符合業務需求、頻繁大額充值油卡的行為,在審核和批準環節均未予制止。而且,在B市某單位批量處置業務用車和公務用車改革時,也未提出相應的油卡清理方案,對財政資金形成有效的監管。
③財政預算監管不嚴。
由于財政預算監管不嚴,方便B市某單位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因為從B市某單位的充值資金來源看,主要來自多個專項財政資金的“尾款”,其為了避免職能調整后,這些專項被取消、結余資金被收繳,便出于“私心”對財政專項的結余資金進行了“轉移”。
(三)關于專項發展資金違規的原因分析
①審核把關不嚴。
主管部門未出臺文件對補助所需核查資料、操作程序等方面予以規范細化,審核工作難以按照明確的標準、流程開展,同時審核責任沒有壓實,雖然經過層層審核把關,但仍存在監管盲區。
②政策宣傳不足。
主管部門對企業缺乏日常的監督指導,相關的政策要求、違法違規行為產生的嚴重后果未能及時有效地傳達,同時處罰機制協調不夠,未起到良好的警示威懾作用。
三、審計建議與啟示
財政資金方面
①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強化部門管理。要建立健全專項資金信息化管理平臺,建立部門間聯審機制,各主管部門單位要落實審核責任到人。②完善相關管理辦法,加強制度保障。相關部門要進一步修訂完善政策制度及管理辦法,避免出現政策執行標準不統一,進一步明確“一企一策”、“一事一議”等具體內容,提高政策執行的操作性。③實現信息全面公開,接受公眾監督。管理部門要對財政專項資金的全過程信息在統一公共平臺進行清單式公示,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倒逼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更加規范。
公務油卡方面
一個事業單位僅僅公務用車油卡儲值余額就有高達近百萬的資金長期沉淀,無法發揮財政資金價值,尤其是對一些分散保管或“遺失”的油卡,如果被“有心人”拿去為私家車加油,還存在不小的廉政風險。財政資金的管理使用無“小事”,要本著例行節約、廉潔高效的原則,管理使用好每一分財政資金,避免財政資金的沉淀和閑置。
專項資金方面
部分旅游企業為牟取自身利益,弄虛作假騙取財政資金,不僅導致了補助資金的流失,使扶持成效大打折扣,更打破了旅游市場健康運行的良好秩序,對旅游行業發展造成了惡劣影響。為此,相關部門要扛起監督責任,修訂補助政策、細化審核流程、嚴格檢查把關、加大處罰力度,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績效。
參考文獻:
[1]王利娜.財政資金違規使用及整改情況分析——基于2003~2009年審計公告結果[J].財會月刊,2011(05):63-64.DOI:10.19641/j.cnki.42-1290/f.2011.05.030.
[2]于富生,張穎.財政資金違規使用途徑分析及政策應對[J].會計之友,2013(14):22-26.
[3]江蘇省常州市財政局課題組.財政專項資金管理中的風險防范[J].財政科學,2017(12):117-126.DOI:10.19477/j.cnki.10-1368/f.2017.1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