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君孟夫婦墓中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以青銅器和玉器為主。文物器型精致、銘文完整、工藝精湛,這些都為黃國的歷史文化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實料佐證。
關鍵詞:黃國;春秋時期;青銅器;銘文;琢玉工藝;黃國概況
一、黃國概況
黃,商周嬴姓?!妒辣尽な闲掌酚涊d“江、黃,嬴姓”。黃國歷史悠久,傳說黃族先人是東夷少昊的后代,嬴姓,夏朝就已立國。根據甲骨文卜辭記載,商代黃國已經立國于淮水之濱,周滅商后,對古黃國重新分封,作為周朝屏藩東南的諸侯國之一。古黃國處在江淮之間,是南楚東進淮河中游小諸侯國,又是北進中原的要塞位置。春秋時,楚國不斷向北擴張,想要稱霸中原。黃國作為諸侯國之一,不僅積極與江淮流域的江、道、柏、弦乃至隨國結盟,又和中原北部的齊、宋、鄭、衛、魯等修好,充分利用自己處于“黃淮”和“江淮”之間的軍事要塞、交通樞紐的地域優勢,團結周邊的國家力量,在相當一段時間內與楚抗衡,遏制了楚國北進的步伐,創造了輝煌的歷史。
《左傳·僖公十二年》云:“黃人恃諸侯之睦于齊也,不共楚職,曰:‘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夏,楚滅黃。”楚國為了推進自己的霸業,滅黃勢在必行,黃國依附齊國,但齊國因地理位置原因,鞭長莫及,再加上楚國國力日益強大,奠定了后來楚國日益發展壯大后,開始征伐吞并江淮流域的諸侯國的基礎。在滅掉蔡、息、申等小國后,楚國實力大增,黃國終在魯僖公十二年為楚所滅。今人在信陽潢川縣城西約6公里的隆古鄉,發現了黃國故城?!朵甏h志》言:“周成王平定東夷后大封諸侯,黃國為當時諸侯國之一,嬴姓子爵?!?983年,在黃國故城西南約20公里的光山寶相寺一帶,黃君孟夫婦墓被發掘。黃君孟夫婦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玉器、竹器、漆木器、絲綢制品,件件精品,為春秋早期江淮地區考古提供了珍貴資料。下面就珍藏于信陽博物館的黃君孟夫婦墓出土的典型青銅器和玉器作整理分析,不對之處敬請指正。
二、典型器形整理
黃君孟夫婦墓共出土文物239件,現收藏于信陽博物館152件。其中青銅器19件,包含鼎、豆、盤、霝、壺、罐、鬲、匜、方座,其中帶銘文的青銅器共18件。黃君孟豆、盤、鼎、壺各一件,霝兩件,共計六件;黃夫人鼎、豆、壺兩件,罐、鬲、盉、霝、方座、盤、匜各一件。玉器133件。
黃君孟鼎 寬沿,方唇外折,圓腹圜底,三蹄足。腹部有一周凸棱。器口下有一周銘文:“黃君孟自作行器子孫則永寶寶”。
黃君孟豆 斂口寬沿,束頸折肩,斜腹平底,高圈足飾鏤空三角紋??谘嘏c折肩之間有銘文:“黃君孟自作行器子子孫孫則永寶寶?!?/p>
黃君孟壺 口微侈,束頸鼓腹,下有圈足,獸面橋形耳,頸部飾蟠虺紋。口沿下有銘文:“黃君孟自作行器子子孫孫則永寶寶?!?/p>
黃君孟霝 寬沿微侈,廣肩,斜腹內收,凹底。肩部飾蟠虺紋,肩下部銘文:“黃君孟自作行器子子孫孫則永寶寶?!绷硪浑炏嗤?。
黃君孟盤 寬沿微侈,附耳。腹部飾蟠虺紋,圈足外飾垂鱗紋,耳外飾蟠虺紋。盤內底有銘文:“黃君孟自作行器子子孫孫則永寶寶。”
黃夫人鼎 寬沿直耳,圓腹圜底,三蹄足。上腹飾蟠虺紋,中腹飾一周绹索紋,耳飾竊曲紋??谘叵掠幸恢茔懳模骸包S子作黃甫(夫)人孟姬器,則永寶霝冬(終)?!绷硪欢ν庑未笾孪嗤?,紋飾稍有變化:中腹飾凸弦紋,耳外飾重環紋。腹內壁有銘文:“黃子作黃甫(夫)人行器,則永寶寶霝冬(終)霝後。”
黃夫人豆 斂口寬沿,折肩斜腹,小平底,高圈足,圈足飾鏤空人字紋。有蓋,蓋上有四個長方形捉手。素面。腹內壁有銘文:“黃子作皇甫(夫)人行器,則永寶寶霝冬(終)霝後?!绷硗庖患S夫人豆與此相同,在此不另作描述。
黃夫人壺 長頸鼓腹,矮圈足。兩虎型耳。腹部紋飾分三組,最上飾對稱紋,中飾三角紋,下飾蟠虺紋。有蓋,蓋頂有一環形鈕,蓋面飾竊曲紋。頸部銘文:“黃子作黃夫人行器,則永祜寶霝冬(終)霝復?!?/p>
黃夫人鬲 斂口,折肩斜腹,分檔,三足略外撇。腹飾竊曲紋??谘叵掠幸恢茔懳模骸包S子作黃甫(夫)人行器,則永寶寶霝冬(終)霝後?!?/p>
黃夫人霝 寬沿微侈,廣肩,斜腹內收,凹底。肩腹交界處有一對獸面橋形耳,兩邊對稱。上腹兩組蟠虺紋,下腹一組蟠虺紋。平蓋,蓋飾竊曲紋。頸下一周銘文:“黃子作黃甫(夫)人孟姬行器,則永寶寶霝。”
黃夫人盤 寬沿微侈,附耳圈足。腹飾竊曲紋,圈足飾垂鱗紋,耳外飾重環紋,內側飾竊曲紋。盤底銘文:“黃子作黃孟姬行器則永寶寶霝冬(終)霝復?!?/p>
黃夫人罐 直口折肩,斜腹凹底,肩有兩環耳。有平蓋,蓋有一環型扭。素面。蓋頂有一周銘文:“黃子作黃孟姬行器則永寶寶霝冬(終)霝復。”
黃夫人匜 口沿較曲,淺腹圜底,流槽闊長彎曲,下部四條扁獸足,龍形鋬??谘叵嘛椄`曲紋,腹飾蟠虺紋。腹壁飾銘文:“黃子作黃孟姬行器則永寶寶霝冬(終)霝復?!?/p>
鬲型盉 直口卷沿袋足分襠,平頂蓋。獸首鋬,卷尾上翹,側面有圓筒狀流,素面。
黃夫人方座 器作頂型,上有一方形小插座。插座上有兩個相對的小方穿,方穿下有一周竊曲紋。器身斜面上飾蟠虺紋,下飾垂鱗紋和竊曲紋。頂面上有銘文:“黃子作黃甫(夫)人孟姬器則永?!?/p>
三、典型器型分析
(一)銘文方面
黃國這批出土器物既有古代北方文物的大氣莊重,又有楚文化的飄逸灑脫,同時還保留了東夷文化的元素,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黃國文化。從所出銘文來看,黃君孟的銘文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黃君孟自作型器子孫則永寶寶”,鼎、豆、壺、霝、盤基本是這種形式,另一種是戈,銘文七字,在稱呼上黃君孟作“元□戈”,自稱為君,與中原地區稱伯、公、候等不同,側面體現了當時的一些小方國內心不認為自己歸周天子管轄,而是自成一體。黃夫人,姬姓,是曾國國君的女兒。曾國是周朝在漢淮間的姬姓諸侯國。曾國為周王室分封在漢水流域屏藩南土的姬姓封國。黃國同曾國在春秋初年就開始聯姻,一方面是黃國作為前朝遺留王國,借聯姻向周統治者表示臣服;另一方面是因為當時曾國的實力強于黃國,黃國借與曾國聯姻獲得曾國對其經濟的支持和政治的庇護。黃君孟為其夫人孟姬所作的器銘,內容比較復雜,如鼎口沿下一周銘文為“黃子作黃甫(夫)人孟姬器則永寶霝冬(終)”,銅豆腹內側和銅壺“黃子作黃甫(夫)人行器則永寶寶霝冬(終)霝復”,銅盤銘文則為“黃子作黃孟姬行器則永寶寶霝冬(終)霝復”。銘文釋義即為:黃國國君孟,為黃夫人制作了這個形狀的器物,希望永遠珍藏保存。從銘文可以看出,自作器銘文稱“黃君”確定了其黃國國君的身份,為其夫人所作行器均自稱為“黃子”,應該也是考慮到其夫人與周王朝的關系,出于外交上的考量,這樣做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銘文還反映了黃君孟對其夫人的稱謂分三種,即“黃夫人”“黃孟姬”和“黃夫人孟姬”。永祜寶跟曾子尾簋銘所稱“永祜?!币馑冀咏?,楊樹達先生將“霝冬(終)霝復”解釋為善始善終,有美好祝愿的意思。
(二)器形組合方面
從器型方面看,黃君孟自作形器有鼎、霝、壺、盤、豆,其夫人墓又增加了罐、鬲、方座、盉。黃君孟夫人墓不管是青銅器,還是玉器,都比黃君孟墓陪葬豐富,這跟樊國國君及其夫人墓極其類似,這是當時流行的墓葬風格還是器物組合形式,有待考證。不論是黃君孟還是其夫人墓,均未發現簋、簠等盛載粟稻之器,取而代之的是蓋豆,功能應該是相同的。黃國這種組合風格具有其獨特色彩,組合形式由鼎簋形成了鼎豆模式,且均為偶數組合形式,另外還有兩件甗形盉,束腰似甗非甗。黃君孟夫婦墓出土的青銅器呈現紫銅色,制作精美,與其他同時期的青銅器不同,充分體現了當時貴族的奢侈生活和先進的生產工藝。黃君孟夫婦墓出土的鼎均為兩件,雙鼎同出,這在東夷、淮夷墓中很常見,與中原地區按照禮制組合成所謂“列鼎”(何休注《公羊傳·桓公二年》記載:“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鼎俎奇而籩豆偶”)的墓葬形式完全不符。
(三)紋飾方面
從紋飾來看,黃君孟自作器紋飾略簡單,基本為單一器物、單一紋飾,主要為蟠虺紋和竊曲紋,這兩種紋飾也是春秋時期的代表紋飾。為其夫人所作的行器紋飾精美,同一器物出現了不同紋飾,如鼎中腹有绹索紋,上腹有蟠虺紋,耳外飾竊曲紋;銅壺下飾蟠虺紋,四周飾绹索紋;銅盤腹飾竊曲紋,圈足飾垂鱗紋,耳外飾重環紋,耳內飾竊曲紋。有學者推測可能黃孟姬這批銅器比黃君孟時間晚,不過也不會間隔太久。從這批青銅器的紋飾風格可以推測其屬于新舊文化交流和碰撞時期。
(四)典型玉飾
再說出土玉器。君子比德于玉,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漢書?楊玉子小傳》有“玉石,欲化不得”的記載。這是古人對玉的崇拜,以為以玉隨葬可以達到尸體不腐的目的,尤以金縷玉衣震驚中外。黃君孟夫婦墓共出土玉器185件,其中黃君孟墓出土54件,其夫人墓出土131件。
信陽博物館現藏玉器133件,有大量玉璜、虎形佩、玉玦、獸面玉飾,魚形配飾、玉蟬、鴛鴦等。玉魚呈長方形魚狀,雙面刻魚紋,兩側還有魚鰭,上下各鉆有三孔,栩栩如生。牙形飾造型精美,有的刻虎紋,有的刻蠶紋。成對玉玦通體呈白色,一面刻蟠螭紋,一面光素無紋。黑玉璧外徑9厘米,內徑3.9厘米,整體呈黑色,表面光滑不透明。管狀玉佩有蟬紋、夔紋,紋飾精美,晶瑩剔透。自古以來就有人崇拜玉蟬,認為蟬居高食露,精潔可貴。蟬棲于高枝,其餐風宿露,不食人間煙火,以玉的質結合蟬的意,成就了玉蟬豐富的歷史與人文內涵。黃夫人胸前散落的玉器經文物專家復原,它是將102件玉器用絲線串佩而成的玉組佩,在黃夫人的左腰間佩有一件深目高鼻的玉雕人頭和兩件黑色玉虎。這件玉雕人頭為黃褐色玉,高3.7厘米,寬2.5厘米,厚1.8厘米。整體圓雕,高鼻深目,具有鮮明的波斯人五官特征,頭戴冠,雙耳處有兩孔,頭頂也有兩孔相通,是一件獨一無二的文物。人首蛇身玉飾立徑為3.8厘米,厚0.2厘米,呈扁平、圓環狀,大小、厚薄均相同,玉呈黃色。兩件玉飾均作側面的人首蛇身狀。正反面的紋飾略有差別,一件為兩面陰線刻,另一件一面為陰線刻。人首蛇身玉環紋飾精美,玲瓏剔透,玉雕人頭栩栩如生,雕工和紋飾都極為復雜,反映了春秋時期高超的琢玉工藝,也側面體現了當時黃國的先進生產力,這兩件玉器可能跟傳說中的伏羲、女媧有關,這又為研究當時社會人民的信仰和崇拜提供了史料佐證。這批玉器器型多呈片狀,小而薄,造型優美,件件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品。
四、結論
作為淮河中游地區的一個嬴姓小國,黃國能出土這么多精美的器物實在難得,且件件堪稱精品,從出土的器物中可以看出當時社會在青銅器制造、紡織技術,還有雕刻技術方面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黃國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又深受中華文化,尤其是楚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呈現了多元文化特征。黃國及其出土文物對我們研究當時楚文化的歷史以及江淮地區各諸侯國的格局變化都提供了重要資料。
作者簡介
孫亞娣,1989年4月生,女,信陽博物館文物博物系列館員,學士,研究方向為文物保護技術。
參考文獻
[1]歐潭生.春秋早期黃君孟夫婦墓發掘報告[J].考古,1984(4):302-322,348,385-390.
[2]歐潭生,楊履選,楊國善.河南潢川縣發現黃國和蔡國銅器[J].文物,1980(1):46-50,101.
[3]歐潭生, 朱躍和.河南羅山縣發現春秋早期青銅器[J].文物,1980(1):51-53.
[4]李學勤.論漢淮間的春秋青銅器[J].文物,1980(1):54-58.
[5]王峰.淮河流域周代遺存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1.
[6]佚名.古黃國的歷史變遷與文化特征[J].新華文摘,2009(8):163-164.
[7]劉翔.論黃君孟銅器群[J].江漢考古,1988(4):92-96.
[8]何光岳.黃國與黃國青銅器[J].中原文物,1898(4):18-22.
[9]林繼來.論春秋黃君孟夫婦墓出土玉器[J].考古與文物,2001(6):71-74.
[10]李欣.先秦虎形玉器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