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薇
“老板,來一碗紅糖涼糕。”“老板,西瓜、菠蘿涼糕各來一碗。”5月1日,在宜賓市長寧縣雙河鎮“涼糕一條街”,絡繹不絕的食客,讓這個曾經歷了長寧“6·17”地震的震中小鎮顯得生機勃勃。
蘆山、九寨溝、長寧……這些經歷過地震重創的地區,如今已從廢墟中崛起,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
生態宜居生活美
從宜敘高速公路雙河出口下高速,寬敞筆直的入鎮大道一側,是雙河鎮東溪濕地公園,花竹、墨竹與山石、小溪在公園內相映成趣,形成獨特的濕地景觀。大道另一側,是“6·17”長寧地震災后住房恢復重建中全縣最大的村民聚居點。
原伏頭村七組村民張正祥一家,于2021年初搬進了新家。回憶當年地震發生后的場景,張正祥記憶猶新:“家里房屋嚴重受損,根本不能住人,多虧民政部門送來應急帳篷。”
“老房子被認定為D級危房后,我們一家人就租房子住,直到住上新房子。”張正祥說,他對新家很滿意,特別是聚居點居民來自不同村組,社區通過開展“認識新鄰居”、創建“文明家庭”等活動,讓居民鄰里關系更加和諧。
坐落于雙河鎮東部的思源小區,毗鄰東溪濕地公園。“今年初,東溪濕地公園舉辦‘雙河古鎮·彩燈嘉年華’活動,讓群眾文化生活更豐富。”雙河鎮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王亞慶介紹,思源小區原名“葡萄大水聚居點”,后被居民自發命名為“思源”,寓意“飲水思源、不忘黨恩”。
“飲水思源、不忘黨恩”,這也是經歷過蘆山“4·20”地震的蘆山縣先鋒社區居民凌素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2015年,先鋒社區災后重建小區完工,凌素珍入住樂家壩安居小區。“現在生活真幸福啊!小區環境整潔,交通方便,我之前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會住上電梯房。”今年82歲的凌素珍身體很硬朗,提及現在的生活,她感到很滿足。
擦亮文旅新名片
5月6日,記者驅車從雅安市區出發,轉入國道351線,行駛30分鐘,便抵達蘆山縣飛仙關鎮鳳禾村禾茂組“川西藥谷·禾茂田園”。綠油油的田野一望無際,百草園、竹林咖啡館、蔬果采摘園等點綴其中,吸引游人駐足觀看。
禾茂田園的打造源于一個特別的契機。2013年“4·20”蘆山地震后,適逢國家發改委印發《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2020年)》,雅安境內的省道210線被納入國道351線統一規劃。2016年10月,國道351線試通行,讓鳳禾村的區位優勢顯現出來——車程距蘆山縣城10分鐘,至雅安市區和天全縣城30分鐘,是雅安市到寶興縣的必經之地。
2019年初,蘆山縣實施“歸雁工程”,返鄉創業的宋志文在考察中路過鳳禾村禾茂組。“來了之后,我一眼就愛上了這片土地。”宋志文說,隨后他成立大伯生態農莊發展有限公司,在當地政府和禾茂組自管委的協調下,村里的撂荒地得以盤活,項目迅速啟動實施。
整合水利、交通、林業、建設等部門項目,禾茂組發展高標準農田近1000畝,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600畝,建立“藥學、藥研、藥旅、藥養”全鏈條的康養旅游業。經過三期建設,禾茂田園已從美麗鄉村“施工圖”變成美好生活“實景圖”,成為遠近聞名的文旅新名片。“如今,我的家鄉也成了游人眼中的‘詩和遠方’。”說起變化,鳳禾村村民陳文量頗為自豪。
災后重建,不僅改善了基礎設施,也讓“人間仙境”美景重現。2021年9月28日,在“8·8”九寨溝地震中遭受重創的九寨溝景區全域恢復開放,多個景點迎來震后首批游客。“補妝”歸來的九寨溝景區,道路管網、棧道休息亭、環保廁所等設施全面提升。為避免地震、暴雨等自然災害給景點、游客、居民造成安全隱患,九寨溝景區還構建起了“人防”“技防”于一體的地災綜合防治體系。
九寨溝景區全域開放后,2021年“十一”假期的前兩天就迎來5萬游客,是2020年同期的兩倍。來自成都的游客林女士表示:“重建后的九寨溝景區讓我覺得非常驚艷,同時,景區內很多山體都用鋼絲網進行加固,安全措施也更加完善。”
家門口也能穩就業
5月6日,在四川蘆山經濟開發區東區的四川瑞鞍年產10萬噸鋰電池高端負極材料項目施工現場,工程建設如火如荼,鋼結構成品車間廠房正在搭建。
“預計5月底部分項目就可以投產。”四川瑞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經理鄭岳成介紹,目前公司已經招聘300多人,一線操作工基本完成三級培訓。項目投產后將新增就業崗位500余個,實現年產值30億元以上。
近年來,蘆山縣不斷做好“工業強縣”大文章,實施“雙輪驅動”工業發展戰略,以紡織、鋰電負極新材料為主導產業,實現由紡織“單一支撐”向紡織、鋰電“雙核引領”轉型。蘆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張銳說:“工業產業的持續優化,為蘆山追趕跨越、綠色崛起注入強勁動能。”
今年1月入職四川瑞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蘆陽街道五星社區居民李軍,對現在的工作很滿意:“我步行5分鐘就能到單位,單位管吃管住,試用期工資就有5000多元。我和老婆都在這里上班,下班就能回家照顧孩子和老人。在這里,大家都干勁十足!”
“多難興邦”“實干興邦”,災區人民在災難中興業,從苦難中崛起,筑高樓、建家園、興事業,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責編/劉艷梅)
【記者手記】
災后重建,山鄉巨變。在雙河鎮的“涼糕一條街”、禾茂田園的中藥材種植基地、蘆山經開區的項目施工現場,人們鉚足了勁,擼起袖子加油干,把美好藍圖變成現實圖景。這熱火朝天的景象,是人民在用雙手創造新生活,是人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