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梅
“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8%,分別高于全省、全市平均增速0.7、1.3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自貢高新區迎來好消息。可喜數據的背后,是自貢高新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不懈努力。
作為國家級首批綠色產業示范基地,近年來,自貢高新區堅持在“綠”和“新”字上下功夫,以智能制造、新能源、先進材料三大產業為核心的綠色產業迸發出新的強勁活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厚植“綠色”底蘊。
聚力轉型升級 壯大綠色產業鏈
在自貢高新區自高閥門有限公司的老廠生產加工車間內,生產線上的工人們干得熱火朝天,大批量的產品在流水線上生產完成,整齊碼垛,等待裝運。
距離老廠生產區200多米的地方,占地50多畝的三座新車間廠房內卻是另一番景象。數控加工中心內的高、精、尖設備效率極高,沒有老廠的熱鬧,憑借人工智能研判、遠程集中控制等多項技術,幾個高級技術工人就能操作整個車間。
“隨著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為提高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公司加快升級技術設備、建設檢測中心。”自高閥門有限公司總經理顧才利表示,“現在老廠的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生產線正穩步推進,公司正向著綠色化、智能化生產全面發展。”
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近年來,自貢高新區先后實施川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改造、川潤動力設備有限公司“堿回收鍋爐智能制造生產線技術改造”等技改項目103個,企業產品、產線得到優化升級。
目前,自貢高新區已擁有規模以上綠色產業企業130余家,綠色產業產值占園區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70%,以智能制造、新能源、先進材料三大產業為核心的綠色產業體系逐步成型。
推動科技創新 助力企業“綠色”崛起
“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在自貢高新區發展改革與科學技術局相關負責人看來,推進企業綠色轉型關鍵是加大科技創新力度。
5月11日,自貢高新區興儲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儲世紀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工人們忙碌而有序地工作著。“這是公司自主研發的戶用儲能產品,廣泛應用于偏遠地區,能為當地用戶帶來安全穩定的綠色電能,助力鄉村振興,也促進‘雙碳’目標的實現。”興儲世紀公司總裁郭軍介紹道。
作為自貢高新區重點招商引進的綠色新興企業代表,興儲世紀公司是一家智能微電網解決方案提供商、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郭軍表示:“得益于自貢高新區優良的營商環境和鼓勵創新的發展機制,近年來,公司專注于創新研發,建成‘四川省光儲智能微電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深度布局鈉離子電池及關鍵材料的研究和產品研發工作,是全省首家發布鈉電池路線的企業。”2021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39億元,凈利潤1.85億元。
搶抓“雙碳”戰略機遇,自貢高新區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持續深化產學研合作,大力推進綠色技術研發應用,不斷夯實綠色產業基礎。截至目前,已擁有質量檢驗檢測、技術轉移轉化等公共服務平臺17個、科技創新服務機構70余家;累計擁有各類科技創新平臺168個。
抓好節能減排 綠色發展“底氣足”
“今年喜迎‘開門紅’,目前訂單已超過10億元。”最近一段時間,四川川潤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川潤股份”)董事長羅永忠的工作行程非常滿。行程表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緊盯訂單生產進度。
乘著“雙碳”目標東風,近年來,以川潤股份為代表的節能環保制造企業,在自貢高新區工業園區蓬勃發展。川潤股份工會主席劉麗告訴記者:“隨著國家節能環保、‘雙碳’目標等戰略布局和相關政策的出臺,公司加快推進智能制造升級,研制出的系列余熱鍋爐,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塵等污染物排放,滿足客戶對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的需求。”
積極響應節能環保政策號召,自貢運輸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運機集團”)近年來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研發。“我們研發出的新一代節能環保型輸送機械產品,可實現全程密閉輸送,不污染環境、不占用耕地,比其他輸送方式更經濟、更環保。”運機集團黨委書記葉茂奇表示,從單純的帶式輸送機設計制造,發展為以散料輸送工程承包為核心的國內散料輸送機械行業龍頭企業,公司已實現傳統產業與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產業的有機結合。
集中精力、資源、政策,圍繞新能源產業開展招商引資;以西南靜脈產業園再制造中心等為依托,提高園區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效率;深入開展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隨著一系列節能減排、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舉措的部署實施,擁有國家節能環保裝備制造基地、國家綠色工業園區等26塊國省級牌子的自貢高新區綠色發展“底氣”更足。(責編/黃薇)
【記者手記】
采訪中,記者感受到的是園區企業生產線及產品濃濃的“綠色環保”氣息。以打造國家級綠色產業示范基地為契機,自貢高新區正通過自身實際行動展現綠色發展新擔當。
綠色低碳,不僅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實現路徑。近年來,四川省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自覺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十三五”期間全省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7.44%。如今,一個個新興產業園區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清潔能源、動力電池、大數據等綠色低碳產業正迅猛崛起。綠色,逐步成為四川高質量發展的底色。